1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2.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3.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4.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5.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6.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7. 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8. 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亦须选用公告。
9. 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10.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
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1.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份号适用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公文。
12. 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145. 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越级行文、多级行文13. 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必须以科学分析为手段、以叙述、描写为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14. 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是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纪要写成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15. 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包括请示、报告16. 下列几组公文,既是行政机关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报告、请示、请示、工作报告17. 收文处理标志所包括的项目有以下收文机关的名称、收文编号、收文时间档号几种18. 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会简、审核、签发等19. 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论据、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20.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要求是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意、句子成分搭配得当21. 重要公文的签发者应是机关正职领导、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22. 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拟办、批办、注办23. 文件的特征通常表现在作者、文种、时间、地区等等方面。
24.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25.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26.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27. 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28. 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1、公文分类(1)按公文内容、性质、作用不同分为:1、规范性公文(条例、规定、办法),2、指导性公文(命令、决定、批复),3、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4、商洽性公文(函),5、知照性公文(通报、通知、公告、通告)。
6记录性公文(会议记录、简报、会议纪要(2)根据公文行文方向不同分为:1、上行文(报告、请示、意见);2、平行文(函、议案、);3、下行文(命令、决定、批复、通知)4、广行文(通告、公告)(3)根据公文发行、传递范围不同分::1、机密公文2、公布公文(对社会公开发文)3、内部公文(机关内部)(4)按公文作者性质分(方便管理):1、党务公文2、行政公文3、群团公文(5)按公文文种性质分1、法定公文(行政公文13种)2、非法定公文(杂体通用公文)(6)按文件的接受对象不同分:1、主送件(主要受文对象)2、抄送件(相关受文对象)(7)按公文处理要求不同分:1、承办性公文(必具体办理。
——对应主送件)2、参阅性公文(不需办理,只参考——对应抄送件)(8)按公文处理时限要求分:文件分:特急,急件,平件。
(9)公文涉密程度分为:绝密(1级)时限(?年)机密(2级)时限(?年)国家密级标志:★秘密(3级)时限(?年)例:机密★5年2、行文方式从确定收文机关或行文对象的范围分:1、逐级行文——直接向下或向上2、越级行文——越过直接下级或上级3、多级行文——又称呈、转一次性行文4、普发行文——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行文5、联合行文——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或部门以共同名义向下或向上发文6、授权行文——通过委托授权,由其他机关或个人代表本纪观、本部门对外行文(新闻机构、律师、办公室)7、转发行文——一个机关转发其他机关的文件(转发、批转)3、事务性语体事务语体也叫公文语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行政公务所用的一种语体。
这也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体。
事务语体的种类主要有命令、指令、决议、指示、公告、通知、报告、批复、公函等。
4、法定作者答:法定公文的制作者即依法成立(法规性文件规定的)和担负相应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组织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能以及制定和发布公文的权限,《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具体规定了党的中央机关地方与军队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基层组织的权力和义务。
注:文件上法定作者也称发文机关5、公文格式、6、文头、文面(一)印装格式:1、公文用纸A4(210mm×297mm)2、上下边界36mm±,左右边界27mm ±,3、横书横排,从左向右,4、排版一般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5、字体:文头——56号华康简标宋体标题——21号华康简标宋体正文——3号(15.5)仿宋体6、左侧装订(二)文面格式——三大部分1、文头部分:(红色反线以上部分,又称眉首,占三分之一篇幅,共6项)2、主体部分:(红色反线以下部分,又称主体,共7项)3、文尾部分:(末页的最下方,主题词开始,又称版记。
版记的最后一个因素应在末页的最后一行,共5项)文头部分第1、2、3 项:份数序号、*密级、*紧急程度为选择项,一般文件不用,只有普发的机密文件采用,其所占的3行位置必空留。
第4项:发文标识又称版头:第5项发文字号:简称文号——一年度内发文的顺序号7.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行文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
它实际上是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原则在公文运行过程中的体现。
为什么要制定行文规则?a、为了保证公文能迅速有效地进入生效过程;b、避免或减少公文旅行;c、维护机关的工作秩序和整个组织系统的管理效能。
所以党和国家都有行文的规则。
如果违背规则则会不管公文写得如何好,一旦它是存在违背了行文规则的话,那么它就不能进入有效的传递过程,公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8、发文机关发文机关就是公文制发的机关9、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又称发文编号、文号,它是发文机关在某一年度内所发各种不同文件总数的顺序编号,由发文机关的办公厅(室)负责统一编排。
10、成文日期成文日期指公文生效的时间。
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应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
不能将阿位伯数字与汉字混用。
11、主题词它是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的词与词组,用来方便电脑检索时使用,一份文件主题词一般标引不超过5个。
12、主送俗称抬头,在公文标题左下方,正文之前要顶格写。
主送又叫“受文机关”,是指发文机关要求对所发公文的内容进行答复或办理的对方机关。
主送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但是,。
“主送机关”又叫“受文机关”,即受理该公文的机关;而“收文机关”是指接收该公文的机关,包括“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因此,“收文机关”的范围要比“受文机关”大。
主送机关=受文机关<收文机关主送的表现形式类型①特称(单称)主送只一个时,应写单位全称例:市政府行文——东莞理工学院:某公司行文——宏伟数码机械有限公司:②通称:上级对下级同类诸机关普发公文,这类公文的主送机关可写通称,如“各……”;主送下级并列的机关,一般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
例:国务院行文——各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例:市教育局行文——市属各中小学、各幼儿园:③递降式:(对垂直下级,从高到低)例:省政府行文——各市、县人民政府:例:学院行文——学院各系、各学生班级:③通称并列式:(上级对下级同类诸机关,各单位之间用顿号隔开)例: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经贸局:例:院内各单位:④泛称:(向所有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它有多个不同类的主送机关,采用泛称,其机关之间用标点符号的规则是同类各单位之间用顿号,不同类的各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
例:市政府行文——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例:省政府行文——广州市、深圳市外贸局,东莞市、惠州市经贸2)无抬头(一般用于无确指对象,让人们周知的事)普发性公文——通告、公告等命令(公布、行政)决定(大多数)通知(对象不确指的)确定主送机关的原则是什么?:一是隶属关系,二是文件内容和工作确实需要。
◆哪些公文一般不写主送机关?①普发即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一般用于无确指对象,让人们周知的事)如通告、公告等;②通报情况的,如简报等;③非直接对下行文的,如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
13、抄送指除主送单位外需要协助办理执行或知晓的其他单位。
确定抄送机关的根据:1、文件内容与性质、2、机关或领导人的职务与职能3、工作的需要1、公文的概念、性质、作用?公文写作的特点?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样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1、明确了公文的性质——工具依法行政进行公务活动①凭证依据作用;②法规约束作用;③沟通联系作用;④宣传教育作用。
特点1、写作的受命性2、写作目的专指性3、写作内容政治性4、写作的程式性2、公文的三大特征?法定十三种行政公文名称2、明确公文三大特征:①实用性——工具性(在公文活动中形成、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②法定性——权威性(必由法定作者制发,即公文具有法定效力)③程式性——规范性(必按特定程序、格式制1、命令;2、决定;3、公告;4、通告;5、通知;6、通报;7、议案;8、报告;9、请示10、批复;11、意见12、函;13、会议记录。
3、根据什么选用公文文种? 根据什么确定行文关系?依据行文目的依据行文关系依据发文机关权限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1)行文关系——行文工作中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的关系。
公文写作是定向表述,除公告、通告以及法规性文件等少数文种外,一般都有特定的受文对象,受文对象不同,行文关系就不同,而行文关系不同,使用文种、表述语气等就不同,所分清行文关系是行文的前提。
行文关系=隶属关系+非隶属关系隶属关系:指同一垂直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直接关系包括:1、块块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注:一个政府所管辖的范围称为“块”)2、条条关系即业务指导关系(注:从中央到地方县一级,各级政府设立的业务主管部门,由上至下形成了一条垂直的线,这条线称之为“条条”)非隶属关系:指非同一垂直组织系统中不相属单位之间的关系,包括不相属平级和不相属不同级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