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树人与周作人纠纷之原再探

周树人与周作人纠纷之原再探

周树人与周作人纠纷之原再探
鲁迅做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夺目的眼球。

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文化先进的方向。

但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些不敢去触及的地方,鲁迅先生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一生中最大的两处伤痛,一是与朱安的不幸婚姻,二是与弟弟周作人之间的纠纷。

据相关资料记载,1923年以前。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关系是很好的,甚而让人看了羡慕到眼红的地步。

当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周作人还在小学。

鲁迅先生用钱节俭,把大部分钱都用在买书上,然后就把适合弟弟读的书寄回家去。

到后来,鲁迅到日本留学,周作人便在京师学堂读书,由于经济原因,鲁迅先生放弃了自己再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当教员以补贴周作人上学之费用,再后来,周作人也当了教员,鲁迅便让他与妻子羽太信子搬到八道湾同往,若有时间,鲁迅常会帮作人审看教案,抄写摘录。

有一次,周作人患了场大病,鲁迅便急的到处向友人借钱,甚至于比自己生病时还紧张…..
我想周作人的心就算是石头做的,也应对大哥的如此厚情感动钦佩吧,然而,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恰如所料的起来。

在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突然递给鲁迅先生一封信:“鲁迅先生,我作日才知道一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承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以后的院子里来。

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七月八日,作人。

”从此,骨肉情深的兄弟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一封绝交信两人的心灵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沟壑!然而,事情的糟糕程度远不止如此。

据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写道:“周作人曾拿起一重烟炉向鲁迅掷去,幸而被别人接住,才不致于打破鲁迅的头。

”更可恶的是,周作人把鲁迅“赶”出了八道湾,这有何异于“鸠占雀巢”!后来周作人就在文学上对鲁迅进行严厉的批评,最为严重的一次文学攻击,便是周作人知道鲁迅“闲置朱安,再娶许广平”后对鲁迅进行的一连串的臭骂。

为什么原本感情深厚的兄弟最后竟成了仇人呢?难道7月18日那封信只是一种突然么?对此,很多研究鲁迅的学者众说纷纭。

而在鲁迅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他与弟弟周作人的相关事迹(唯有一篇《诸弟记》)。

我觉得每件事都会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周作人7月18日给鲁迅那封信绝非一种突然。

这种矛盾应是很早就开始了,而那封信则是这种矛盾不断演变储存。

最后爆发出来一种手段。

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错综的结果。

常言道:“习惯决定一切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我想这种矛盾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鲁迅的周作人的性格与价值取向。

鲁迅的性格中透露出的是一种刚毅,一种傲骨,而周作人的性格浮现出的是软弱是屈服。

这一刚一柔,本身便是一种极大的反差。

鲁迅所走的是中国共产主义道路,即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而周作人是国民党的“御聘文人”,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为国民党买命的走狗。

当时,两党对峙,就是想让他俩不矛盾都不行。

而这种性格的不同,使羽太信子成了造成两人的纠纷的核心因素。

羽太信子是个具有强烈民族歧视观念的日本女人,当时日本是军事强国,而中国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自然的羽太信子尊重她的国家,藐视中国的一切。

就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都是日本货。

甚而,常让朋友从日本销“新鲜”的物品拉使用。

若是有什么病也是请日本医生看,其费用花俏之大自是不必多说。

而且羽太信子有是个贪婪无度,野心勃勃,挥霍浪费的两面人物。

她在鲁迅面前装得规规矩矩,从不当面多呵一声,但到了周作人那里便尽是说鲁迅的坏话,进行恶意的诋毁。

她所想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些“中国人”赶出去,让自己独占八道湾,而上面已说过周作人性格软弱,只为求得“若雨斋”一桌之清静,是个典型的“怕老婆”。

所以,羽太信
子说什么他都得听着,都得照着做,否则,闹起来吃苦只是他自己。

听烦了羽太信子的唠叨,受够了被妻子的臭骂,干脆,做个了断,“择其妻则闲静两得,弃其兄则终日无虑,何不为之?”于是,他决定与鲁迅摊牌,把哥哥逼出八道湾。

此外,据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所述,周作人与鲁迅决裂的还有两个不为人知的原因。

一是鲁迅在羽太信子沐浴时不经意看了一眼,二则是周作热闹夫妇想占有八道湾的房地产。

据了解,日本女人确有沐浴时随便走动之说,鲁迅先生当时与他们住在一起,不经意看到也是有可能的,但根据章川岛先生所说,当时的沐浴房在四周种着许多花草树木,似乎不太可能看见。

然而我想,退一步而言,就算真是不经意看了一眼便能致使两兄弟闹矛盾了?我觉得这些无非只是些表面的东西罢了,只能是羽太信子找了个更好的理由在周作人面说鲁迅更多更毒的坏。

当然也是找了个很好的借口驱逐鲁迅,以便他们可以理直气壮,更加冠冕堂皇。

至于房地产之说,与以上所述类似,这此不再多分析。

而我想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周作人所研究的领域。

周作人在性格方面有着博深的研究,他崇尚在性格方面的协调和尊重。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那么怕羽他信子的一重要因素。

因为在他看来,夫妻的关系是整个家庭的纽带,如果夫妻关系不好了整个家庭都得垮台,朔月在兄弟和妻子间,他选择了后者。

而鲁迅与朱安之间的夫妻关系是他所痛恶的。

(他认为鲁迅不尊重朱安的感受)后来,鲁迅又娶了许广平,这无疑是火上加油,更家刺激了周作人的不满。

在鲁迅娶许广平时,他写文章厉批评便足以说明。

总之,鲁迅与周作人的纠纷缘由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羽太信子在这其中占这主要因素,但我们却不能把一切都归结在一个女人身上。

这样的推论是狭义的,我们必须客观的认识到鲁迅与周作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可以说一切事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当时所处社会的影响。

试想,若不是当时中国弱于日本,鲁迅与周作人会去日本留学吗?周作人又怎么娶羽太信子为妻?羽太信子又何来藐视中国之观?若不是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鲁迅又怎会与弟弟针锋相对?若不是周作人性格软弱,羽太信子又怎么敢如此放肆!
过往一切把已成为历史,我们自然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却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希望我们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学会合理推论,学会理性而智慧地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