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1155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煤矿煤矿二〇一七年八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 (2)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 (3)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 (9)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9)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9)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10)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10)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13)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 (23)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3)第二节安全风险评估 (27)第四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4)第一节瓦斯灾害管控措施 (34)第二节火灾防治管控措施 (39)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1)第四节支护设备(支柱)防治管控措施 (44)第五节其它类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5)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概况*****煤矿位于***旧府办事处陈贝屯村,矿井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3°,局部达14°,井田面积约为,批准开采C5b、C6a号煤层。

矿区内构造简单,但小断层较多。

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in,矿井平均涌水量50m3/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采用皮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运煤。

1155采煤工作面于2017年7月20日布置切眼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二、工作面位置: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工作面煤层顶板标高为+1400~+1385;该工作面倾向长度45~130米:工作面运输巷长度为699m、回风巷长度为682m,可采面积为69756m2。

三、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回采面地面标高为+1700~+1825m。

四、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本回采面位于井田的东南部;地表主要为山地,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为+1700~+1825m之间,无村庄、河流及其他构筑物等地面设施,预计在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程度微小,应加强地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煤层特征b煤煤层,厚度2 ~,平均厚度为,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1155工作面开采C5煤层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倾向5~13°。

煤层物理性质:煤层为黑色,玻璃-沥青光泽,裂隙发育,质软,性脆,断口参差不齐,条带状结构,比重随灰分含量不同而异。

煤层视密度为m3。

宏观煤岩特征:以亮煤为主,其次为半亮煤,局部见有暗煤。

显微煤岩特征: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煤为主,其次为微镜惰煤,以及微惰煤。

显微煤岩组分为镜质组多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为主,团块镜质体少见;惰质以粗粒体为主,有部分半丝质体和少量微粒体。

煤层层理,节理比较发育,煤层较软,稳定性较好,对回采工作没有大的影响。

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一、地质构造:本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巷道中遇到一条较小的正断层,在1155运输顺槽距离200m处,产状NE33°、∠60°、H=。

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地质钻孔及开掘巷道揭露资料,本工作面地质构造较简单。

二、水文地质(一)、含水层分析:从含水层分析,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是充水的主要来源,其地下水可通过冒落带或导水裂隙带直接涌入矿坑。

预计工作面老顶来压或周期来压期间,顶板断裂产生裂隙导通其含水层,使工作面顶板产生淋水,恶化工作面生产环境,加大顶板管理难度。

三、相邻老巷、老空、构造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从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无钻孔,无大断层等构造导水,矿井地质情况相对简单。

在工作面布置期间,进回风巷道及工作面切眼掘进过程未揭露断层,局部裂隙无导水性质,对回采顶板管理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回采过程中遇构造期间主要加强瓦斯和顶板管理。

从相邻工作面涌水情况分析,上部1153工作面采空区与1155工作面相邻。

1153回采至后期距停采线约100m时,其上部采空区积水经顶板冒落带或煤柱裂隙流入采煤工作面内,使工作面涌水加大,恶化工作面生产环境,软化工作面底板,加大顶板管理难度。

三、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in,矿井平均涌水量50m3/h。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I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北风,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短热,秋季凉爽。

从相邻煤矿开采以及本矿开掘巷道分析情况,煤层开采未发现地温和地压异常现象。

环境地质方面:地表为中低山侵蚀山岳地貌。

地势陡峻,地表稳定性一般:井田内地层倾角小,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活动性差,引发岩层移动的地质因素较小,矿井的稳定性较好。

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简况1、巷道布置方式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运输机回风巷道,沿煤层走向布置切眼,运输巷长度699m,回风巷长度682m,切眼平均长度45~130m,运输巷担负进风、运煤、行人、敷设管线任务,回风巷为专用回风巷。

2、巷道断面及支护:运输及回风巷道均为锚网支护,运输巷道净断面为;回风巷道断面为;工作面切眼为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矩形棚支护,切眼巷道断面为。

3、巷道特征表:二、采煤系统1、采煤方法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煤机割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

2、采高及循环进度根据我矿井下工作面实际煤层厚度以及现有采煤设备性能和支护装备水平,确定采高为~。

根据井下顶板、瓦斯、煤层情况,以及采煤机和π梁长度,确定循环进度为,昼夜循环数4个。

3、落煤、装煤、运煤方式选定工作面MG170/410―WD型滚筒采煤机落煤,煤机滚筒的螺旋叶片配合运输机的铲煤板进行装煤。

工作面选用SGZ-630/220W型刮板输送机,顺槽选用一部SGB—620/40Z刮板输送机、一部SPJ-80O型胶带输送机运煤,至一采区运输上山巷皮带,到井底煤仓。

4、支护方式的选择工作面选用DW25-250/100型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选用的π型梁,铁丝网配套支护。

工作面两端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米的π型梁形成四对八梁支护。

支护形式为错梁直线柱,交错迈步前移,两梁六柱,四排控顶。

工作面末排支设密集柱切顶和挡矸。

两顺槽超前工作面煤壁20米范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进行一梁三柱沿顺槽两帮双排支护。

5、割煤及进刀方式该面采用采煤机割煤,其进刀方式如下:A:采煤机割煤至工作面上端;B:煤机跑空刀攉炭到工作面中部,并沿工作面输送机弯曲段斜切进刀,继续割煤到工作面下端。

C:移直输送机,采煤机跑空刀攉炭到工作面中部;D:采煤面自工作面中部开始割煤到工作面上部,工作面下部溜子移近煤壁,恢复初始状态。

三、运输系统工作面一部SGZ630/220型2×110kw刮板输送机→面超前采用一部SGB—620/40Z型刮板输送机→转1155运输巷SPJ-800钢管皮带→采区运输上山巷运输皮带→井底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

四、通风系统1、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计算工作面供风量1050m3/min。

2、通风路线:主斜井(副斜井)→1155轨道巷、1155皮带巷→1155工作面→1155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回风井→地面。

3、通风设施设置:1155皮带巷设置一组风门。

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个风帘。

风门要完好结实严密、风门能自动关闭并且有风门连锁装置。

工作面上隅角设挡风帘由工队管理,通风瓦斯员检查监督。

五、供电系统供电电源来自中央变电所→移动变电站,采煤工作面安装KBSGZY-800,10/,800kVA型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1台,主要供给除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用电;其供电设备、电压等级、电缆种类、电缆断面,馈电开关额定值,安全系数“三大保护”符合供电系统的安全要求。

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

六、排水系统工作面→1155皮带巷(自流)→1155临时水仓(水泵抽排)→+1380m大巷(自流)→主(副)水仓→水泵通过排水管道→地面污水处理池。

七、安全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瓦斯监控系统:瓦斯监控由地面调度主机房接至→ 1155工作面分站→ 1155回风顺槽瓦斯探头。

监测系统采用KJ90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当瓦斯浓度达到%时,能切断为该面工作的所有电源。

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T1位于工作面上隅角处、T2位于工作面出口距工作面不大于10m处、T3位于回风顺槽距总回风巷10~15m处。

传感器吊挂距顶板不大于30㎝、距巷帮不小于20㎝,顶板完好,无淋水地点。

传感器报警浓度为≥l%(CH4),T1、T2传感器断电浓度≥1.5%(CH4),T3传感器断电浓度≥1%(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小于l%(CH4)。

在回风顺槽风流混合处向里大于10m的地点安设CO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温度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6℃。

安全监测系统安装用使用时应注意事项:⑴、仪器下井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其安全性能经机电专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准予下井方可下井。

⑵、仪器必须在地面通电试运行,调校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⑶、仪器在井下安装必须当场充气调试,调校合格后,交由施工单位使用。

⑷、传感器每隔15天调校一次,保证其断电功能灵敏可靠,并记录。

每天应使用瓦检仪校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⑸、通风工区及施工单位人员洒水防尘时,严禁将水洒到探头上,以免损坏探头。

⑹、当瓦斯浓度超过%自动切断电源后,严禁送电,只有经现场瓦斯检查员检查其浓度降到%CH4以下时方可送电。

⑺、当监测监控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具备故障闭锁功能,井下值班人员应在2小时内处理完毕,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在瓦斯传感器位置悬挂便携仪以监测该地点的瓦斯情况,并设专人管理。

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通信系统为FD-3000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配备KTA-22型煤矿通讯安全耦合器,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选用MHYAV-30(2×)型电缆由副斜井敷设,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

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

井下电话机选用KTH17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上出口(回风巷)的固定通信。

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