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维修
5—后轮罩内板 6—后轮罩外板 7—顶盖侧板内前板 8—顶盖内侧板
9
5.部底(地板)
部底(地板)包括地板、后备箱地板、左右门槛板、 地板横梁及支承件等(图8.7)。
图8.7 车身底部结构部件
1—地板主侧梁 2—前地板下加强梁 3—前侧梁 4—前横梁 5—前地板
6—前地板横梁7—中部地板前板 8—中部地板 9—后地板侧板 10—后地
车辆作翘曲检查时,在两个基本无损伤的地方悬挂 两个量规,又在损伤区悬挂两个量规。正常情况下,这些量 规应平行,且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如检查到不平行及中心销 错位,车辆已发生翘曲,可以据此测出损伤点与基准线的差 值(图8.16)。
图8.16 中心量规检查车辆
22
3)通用测量系统
把中心量规、轨道式量规技术集合成框架式带底平 台的三维测量系统,成为精确测量工作台,多个测量头同时 测量汽车前、后、顶、底与标准面(线)的距离(图8.17), 还可在系统中安置高精确度的基准线激光测量系统。
铰链 9—车架角钢拉力盘 10—自紧拉力钳
摆臂用链条及拉力钩与需校正的部分连接,用液压 泵与支承杆使摆臂运动,把变形部位拉复位(图8.21)。
图8.21 便携式车身牵拉器牵拉
29
8.22
3.轻便液压杆系统
轻便液压杆系统(图8.22)利用手动液压泵提供液压 力,液压缸活塞杆运动,在液压杆两端装上适当的端头,就 可方便、省力地对损伤车身部位进行推压、展宽、夹紧、拉 拔和延伸,达到校正的目的。
16
通过水平基准面(线)、中心面(线)及零线的尺 寸标注,就可以把车身每个点的坐标尺寸都标出来。收集原 厂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检测评估车身损伤时,可以这些尺寸 为基准,判定损伤程度;修复、校正也以这些尺寸为依据; 竣工检验还是以这些数据为检验标准。
除上述方法用来表示车身尺寸外,生产厂还对各主要框 架标注对角线尺寸,用特定的测量点标注内框尺寸。这些尺 寸精确反映出汽车的标准尺寸,有利于修整及安装(图 8.12)。
2
第8章 汽车车身维修
教学提示:车身维修就是把损伤的车身恢复到原来 状况的工艺过程,其基本方法和步骤是:校正基础 件,更换、修理覆盖件及附件,最后进行车身涂装。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汽车车身损伤形式和相应 的维修方法。重点内容是汽车车身损伤的维修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汽车车身常见的损伤形式,熟 悉汽车车身测量和矫正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汽车 车身的一般修复方法。
图8.14 用测量规测量 a〕点与点的测量 b)点与基准线距离的测量
20
8.15
2)自定心量规(中心量规)
自定心量规与轨道式量规有一定的相似,可测量和诊 断车架的破坏程度(图8.15)。
图
自 定 心 量 规
自定心量规的端部可以做成垂直弯臂,取代挂钩, 测量车架更方便,稍作改进也可测轴距、前束等。
21
35
图8.27 常用手动工具
36
8.28
图 钣 金 作 业 工 具
37
2.手工成形工艺
汽车手工钣金成形工艺包括弯曲、放边与收边、拔 缘、起拱、卷边、咬缝、制肋和矫正。仅以弯曲为例:
⑦拉伸校正可稍微过度,以抵销回弹度变形,但要掌握过度
量。
⑧在校正拉伸过程中,有时用木锤子、锤子锤击消除变形及内 应力;有时可加热消除并且施力可以分几个阶段逐步校正,即 校正一段时间后放松,然后再校正。
⑨拉伸校正时,要经常测量长度方向及进行对角线检查。
⑩在使用校正设备时,一定要按操作程序,充分注意安全,
链条座与平台的连接
及拉伸方向
1—链条头和横轴
2—液压缸座
3—链条座
33
8.26
图 各 种 牵 拉 方 式
34
8.3 覆盖件及构件的修复
8.3.1覆盖件及构件的手工成形工艺 1.常用工具
汽车钣金工经常对有缺陷和损伤的钣金覆盖件进行 修复或配做一些构件。对汽车车身进行钣金作业时,常用的 工具如图8.27和图8.28所示。
130)分,交接的两个面
垂直于水平基准面,有的车以前部、中部交接的面为零平面
或零线,以此为准,标前后各点与零线相距的尺寸(图
8.11)。
15
图8.11车身(发动机室)各点与零线的距离 1—机罩铰链孔 2、3、4、5、6、10—前悬架附件孔 7、8—支撑臂孔 9— 翼子板孔(可另列一表写出标注图上点与零线的距离)
13
图8.10 整体式车身的下部车身尺寸
尺寸公差为±3 mm,正视图上尺寸对称。孔的测量以下缘为准(除非
另有注明)
14
2)中心面(线)
用一个平面把汽车纵向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这 一假想平面为中心面,它垂直于水平基准面。
工厂提供的车身数据就是此面(线)到各部分的距 离尺寸。
大部分汽车是左右对称或基本对称的,不对称的汽 车极少,但其资料会标明尺寸数据,从车顶俯视下去,这个 面就是一条直线,即车架或车身中心线,左右对角线以它为 交汇点,若左面损伤,可以右边尺寸为参考修理,参看图8-
图8.24 焊接临时固定夹
1—车门槛板 2、3—临时焊接钢片 4—后侧梁
32
2.牵拉校正
校正夹紧装置(螺栓固定夹或焊接头)与张拉链条一 端连接,链条另一端固定在校正平台支承座上。链条利用液 压缸中液压杆的推力被拉紧施力,起到校正牵拉作用。液压 缸是由手动液压泵提供压力油的(图8.25)。
图8.25 液压缸座、
图8.17 通用测量系统
23
8.2 轿车车身的校正
8.2.1车身校正注意事项
①根据不同的设备,确定不同的校正方法,从设备说明书上详 细了解设备操作方法及设备功能。
②校正顺序一般是先菱形损伤,再弯皱损伤、下垂损伤、歪斜 损伤、扭曲损伤。校正前,拆去风窗玻璃、车门及附件。
③必要时才先拆去板件及保险杠,进行整体式车身校正,尽可 能在车上对所有零件校正,这样有利于施加压力,校正车身结 构件,也减少拆装工作量。
图8.2 整体式车身结构
5
8.1.2轿车车身的组成 1.车身前部(前围)
车身前部(前围)包括前左右车门铰链立柱前的部 位,有散热器罩、发动机罩、前围板、灯框、左右翼子板、 风窗玻璃框、仪表等(图8.3)。
图8.3 车身前部结构部件 1—前悬架横梁 2—机罩锁支架 3—前横梁 4—散热器侧支架(侧挡板)5—散热器6 上支架 6—前挡泥板 7—机罩铰链 8—前围上盖板9—盖板侧板 10—前围板 11—前
3
8.1 汽车车身结构与常见损伤形式
8.1.1轿车车身的结构形式
1.车架与车身分体式
式图
8.1
传
统
的
车
身
车
架
分
体
式
结
构
及
连
接
方
4
2.整体式车身
整体式车身取消了能分开的独立车架,用加强的车 身下部构件代替了车架,并采用框架式车身结构增强车身强 度及承载发动机、传动系统总成的能力,也叫承载式车身。 现代轿车基本采用这种形式(图8.2)。
应有安全操作须知,非操作人员不得操作。
25
8.2.2校正设备
1.车身、车架校正系统
车身、车架校正系统(也叫汽车车身大梁校正仪,俗 称地八卦,图8.18)是多功能的校正系统,也有精确的测量 系统。
图8.18 车身、车架校正系统(地八卦)
26
图8.19 车身、车架校正系统(地八卦)附件 01-展示架(1台) 02-钣金拉搭(1台) 03-方式气动泵(1台) 04-钣金拉柱(2台) 05-液压钣金组10t(1套) 06-链条5t(2条) 07-链条3t(4条) 08-扁嘴钳夹5t(1只) 09-扁嘴钳夹(双向,1只) 10-方型钳夹(1只) 11-方型钳夹(双向,1只) 12-圆式气动泵 (1台) 13-链条固定器(4套) 14-支转头底座(2付) 15-插销(22只) 16-支转头 (2只) 17-液压杆头(2只) 18-钢板钳6t(1只) 19-单角钳夹6t(1只) 20-直角方向 钳夹6t(1只) 21-车身固定式夹具组(4付) 22-固定式夹具(8付) 23-钣金接引器2(7 1
板 11—后地板横梁12—后侧板支架 13—后侧下部延长板 14—后地板侧
梁 15—门槛外板
10
8.1.3大客车及货车车身
图8.8 客车车身骨架 1—上边梁 2—顶横梁 3—顶纵梁 4—前风窗框上沿 5—风窗中柱(鼻梁) 6—前立柱 7—前风窗框下沿 8—前围裙边 9—侧裙边 10—斜撑(牛腿〕 11—窗台 12—底架(承载式车身的底部) 13—门立柱 14—窗立柱
17
图8.12 对角线测量
18
2.测量仪器 1)轨道式量规
如图8.13所示,轨道式量规的左、右测量销沿轨道 滑槽移动,销插入被测量孔中,从滑尺上即可读出两孔间的 距离。
图8.13 用轨道式量规测圆孔中心距
19
轨道式量规也可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任意测 两点(包括对角线),也可测点与基准线的距离(图8.14)。
4.后部(后围)
后部(后围)包括汽车后部框架、后玻璃窗或尾门和 后保险杠等。
图8.5 车身后部结构部件
1—后座软垫托架
2—后围上盖板
3—顶盖内侧板
4—后备箱门铰链
5—后轮罩
6—后侧板
7—后围板
8—后备箱后壁板
9—后地板
8
图8.6 旅行车式后部结构 1—顶盖内侧后板 2—车身后底板下板 3—车身后底板上板 4—后侧板
④若有必要,可以拆去发动机等总成及悬架系统。
⑤校正前,对有裂缝的车架、板件先行焊接,以免校正中进
一步开裂。 24
⑥车架、车身校正一般按与其受撞击相反的方向来施力,以消 除变形、损伤。
一般应采用拉而不是推的方法来校正。尽量少用加热, 因为加热会造成板件内部结构改变、易于腐蚀等损害。需加热 时,应使用较大喷嘴和中性焰或轻微碳化焰对修理区域加热到 所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