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中文摘要:徐志摩的诗歌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和艺术表现、艺术趣味,其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他的大量诗作在感情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探索等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
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
对中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主张诗应该表现作者的“性灵”。
真挚的感情、亲切的抒怀是徐志摩诗歌中“性灵”的流露。
在语言风格上追求华丽的夸饰,把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还通过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性灵”,丰富的想象、象征的比喻、反复、排比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大量灵活的运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其诗作增添了无限魅力。
`关键词:诗歌,艺术表现,个性特征,美学价值,性灵,语言风格。
Discusses the Xu Zhimo poetry shallowly the beauty of artAbstract: The thought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Xu Zhimo’s poem reflect Chinese Bourgeis’s thinking trend , art istic expression and art interest. His creation has vivid characteristics’ art style. Most of poem reserve precious enlightenment for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 It expresses his special aesthetic values. He asserts that poem should display the author’s “spirit” . The true feeling is Xu’s spirit. In the language style, he persues euphuism, displayes his art sentiment. Meanwhile, through various artistic expression to display spirit and rich imagination. He used lots of symbol and analogy on his poem to give us deep impression .It increases the poem’s fascination.Key words: Xu Zhimo, poem, artistic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 aethetic values, spirit, language style。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硖镇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新月诗派的盟主,他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三十六年;文学生涯更是短暂的,只有十余年。
但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文坛上,他却是活跃的人物。
他的诗歌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艺术表现、艺术趣味,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
他的大量诗作在感情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探究诸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
体现了其特殊的美学价值,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茅盾对徐志摩一生曾作过颇高的论断,指出他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因而“志摩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并驾齐驱”的,半个世纪后,茅盾又评论说:“我认为在‘五四’以后的诗人中,徐志摩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是很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
”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感受的艺术表现。
因此,对作品的科学评价就离不开对作家的思想把握。
同样,对徐志摩诗歌的研究,首先我们应对诗人的生活经历,理想追求有所了解,这是很有必要的。
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早年留学美国,一九二零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同年,横渡大西洋,入英国剑桥大学学政治,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开始写诗。
长期的留学生活,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哈代、泰戈尔、曼殊菲尔、罗曼罗兰、罗素等作家,都是他所崇拜的“英雄”。
徐志摩尤其为崇尚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认为只有“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是激烈的;是保守的,但不是顽固的”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爱、自由、美成为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他曾经为自己设计一种“理想”的生活:在山林清幽处,与一“如意友人”相伴,看云、听泉、观花望月……优哉游哉,心满意足。
可见诗人多么富于理想。
以后的日子里,徐志摩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英国,与原妻张幼文离婚,追求林徽音;在日本,与一日本女郎一见钟情;在北京,与陆小曼恋爱、结婚。
但事实上,生活必须是生活,不是天堂,人也太扰攘了,徐志摩在不断地追求中,体验到的只能是一次比一次更沉重的失望;伤感、困惑、哀怨常伴随其苦闷的心……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徐志摩不胜感慨,决心做一番事业:用手中的笔唱出自己的痛苦、忧伤、欢欣、理想、思考……唱出痛苦中的欢欣,忧伤似的希望,思考中的迷惘——做一个现实又不平庸的诗人。
作为诗人,徐志摩在新诗艺术的探讨和追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这里所谓的性灵,实际上是与封建社会中的叛逆性格以及近代的个性解放思潮有着某些联系的一个美学范畴。
在徐志摩身上,它是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表现。
在诗歌中则表现内容的“真”与形式的“美”的完整统一。
真挚的感情,亲切的抒怀是徐志摩诗歌中“性灵”的流露。
徐志摩是个重感情的人,认为“人在社会本来是不相连续的个性”,而感情是“一种线索,一种经纬,把原来分散的个体组成有文章的整体”。
在他的诗歌里,处处注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染上浓厚的感情色彩。
在徐志摩的诗歌中,《难得》就是一首很典型地表露“性灵”的诗。
这首诗写两位朋友围着炉火,无言以对,从黑夜一直到天明:难得,夜这般的清静,难得,炉火这般的温,更是难得,无言的相对,一双寂寞的灵魂!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评论,更没有虚骄,猜忌与嫌憎,只静静的坐对一炉火,只静静地默数远巷的更……诗的第一节,诗人用递进的方式,“难得”、“难得”、“更是难得”,写出了三个意象:夜、炉火、灵魂,并将这三个意象融合成一幅完美画卷。
在这里没有了都市的喧嚣,只有静静地夜;没有人世的饥寒,只有暖暖的炉火;没有了尘世的纷争,只有一双寂寞的灵魂。
好一个清静之地,世外桃源,这不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的第二节写与朋友的无言以对,只静静地对着火静静地默数这远巷的更。
唯其感情至纯,才无须哪怕只是片言碎语的倾诉,长久的沉默,方显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和情韵深长。
强烈的感情倾诉,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不乏其列,毫不夸张的说,感情就像许多根神经似的,渗入了每一篇诗歌中的主脑和枝节。
如《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中,它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表达了诗人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为要寻求一个明星》、《再别康桥》中,诗人描绘了那种情爱的、超俗的、无任何羁绊的生活境界,表现了其对理想、对光明、对美的强烈追求。
徐志摩在诗歌内容上充分表现了“性灵”,同时在语言风格上追求华丽夸饰——美。
他认为作品“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它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有一些现代美的彩色轮廓,仍不能算定它建筑上的艺术。
”因此,他在表现“内涵”时,往往以浓墨的笔墨,涂抹出色彩艳丽的画面,在他的另一首诗《沙扬娜拉》中诗人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全诗形式优美,语言华丽,感情真挚缠绵,以花喻人,以声传情,如露珠般清新,琴声般悠长。
短短数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忧容戚戚,黯然伤神,唯有一双眼睛含情脉脉。
似不胜娇羞,深深地低下了头……一声甜蜜的祝福:“沙扬娜拉——!”令诗人和读者的灵魂都颤栗了,——好一个千般温柔,万般娇媚的女郎!满打满算,全诗只有四句半。
但从此就再也不被人忘记——纯是因为美!《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另一首最具代表性的,感人的性灵之作。
这首诗无论在情感表达还是在艺术的表现方面,都是十分完美的,可堪称其诗歌中的典范。
康桥即剑桥大学,诗人曾经驻足求学的地方,也是诗人一生中最留恋的地方,在《康桥再会吧》中,诗人这样写道: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风东指,我亦必纡道回,瞻望颜色;归家后我母亲问海外交好,我必首数康桥……可见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多么至深,那是用多少语言也不能表达的。
诗人也曾一再说:“我的眼睛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胚胎的。
”而此时,他政治上失意,婚姻不幸,生活枯窘,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展读诗的第一节,我们不难感觉到作者那淡淡的哀愁和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在言语中的流露,同时我们也为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所感染。
在接下来的两节里,诗人选取了金柳、青荇和潭水三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夕照把柳树染成金黄色,倒映在河中;对着艳丽的树影,诗人内心无法平静,青青的荇藻,在柔波轻轻招摇,这似水的柔情,激起了诗人浪漫的遐想。
在这里,金柳青荇、康河的含义,从第一层看,是写景,从第二层上看,是暗喻,应该理解为通常所说的“话中有话”。
否则就无法深入理解全诗。
拿两个意象对举而暗示一种更深的感情世界,在徐志摩的诗中不乏其例。
在《雪花的快乐》中,他自喻雪花,而喻对方为朱砂梅;在《云游》中,他以地上的一流涧水自喻,而把对方比喻成空际中轻盈游翔的白云。
这类诗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个写给特殊对象看的寓意。
这类诗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的暗喻,否则,这些意向和诗句,只能是一些平庸的陈词或古诗意境的翻新。
“金柳”、“青荇”这两节诗,既是写景抒情,又暗示了对昔日旧情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这两节诗可诠释为;金柳在我心坎上,而我在康河的怀抱里;或者说:你在我的心头,而我在你的怀里。
诗的第四节里,一潭泉水,本是青绿的,可是,红色的夕阳照着榆树,倒映在潭水中,就仿佛天上的霓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则指昔日的梦想,它虽已被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在这里,而且犹如彩虹似的美丽。
这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夸风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如仙境一般,使诗人遥想起当年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