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06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国际收支平衡线——BP 曲线的推导
(1)BP 曲线的推导
一国的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即指该国官方储备差额等于零,也就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之和为零,用公式表示即:BP=(X -M)+(AM -AX)=0 或 M -X=AM -AX ,)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AX 表示金融资产流出(Asset Export);AM 表示金融资产流入(Asset Import);(M -X)为经常项目的逆差;(AM -AX)为资本项目的净流入。

上式表明两值相等时,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M -X =NM,(净进口).AM-AX=NF(资本的净流入)
由于进口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高低,即M 是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函数表达式可写成:()M M Y +
=;出口X 则主要由外国实际收入决定,与本国收入水平无关,因此,这里出口变量X 可视为不变;资本项目则主要受利率变量i的影响,本国利率水平相对越高,金融资产的流入就越多,而流出则越少,表示成函数形式,即:()AX AX i -= 及()AM AM i +=。

从而我们可以得到经常项目的逆差()NM M Y X +=-,可见NM 是本国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而资本项目的净流入()()NF AM i AX i +-=-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

于是,M -X=AM -AX 式可改写成: ()()()M Y X AM i AX i ++-
-=-
由上式可确定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各种可能的i 与Y 的组合。

我们将满足上式条件的i 与Y 的组合的轨迹称为国际收支平衡线,简称BP 曲线。

BP 曲线的推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1(a)中的曲线表示NM 与实际国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NM 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故曲线斜率为正;图1(c)则是表示金融资本的净流入NF 与本国利率之间的关系,图中的曲线斜率也为正。

图1(b)则显示了
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M-X=AM-AX , 在45°
线上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均衡,即BP=0。

这样根据图1(a)、(b)、
(c)即可推导出图1(d)中的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的形状。

对于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例如,图中E’点表示,与均衡点E相比,实际国民收入相同,但利率较低,于是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比E点要少,也就是说,金融资产的净流入小于商品和劳务的净进口,这意味国际收支处于逆差;同样地,E”点与E点相比,利率相同,但国民收入水平较低,于是净进口NM比E点要小,这意味着NM小于NF,即国际收支处于顺差。

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 即斜率为正,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BP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对有关的内生变量——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假设起始的均衡点在E点,这时国际收支是均衡的。

如果国内利率提高,那么利率提高到之后,国际收支如何仍能保持平衡?我们知道利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此时,只有通过增加净进口才能抵消资本净流入的增加,而净进口又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所以只有在实际国民收入也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使进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进而抵销资本项目的盈余,使国际收支重新恢复平衡。

同样,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利率下降引起的资本项目逆差必须由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而带来的经常项目顺差来抵销,从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由此可见,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定要同方向变动,因此BP曲线向上倾斜。

换个角度看,从函数关系上来讲,由于NF是利率i的递增函数,而NM是实际国民收入Y的递增函数,如果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NM=NF,利率i和实际国民收入显然必须`同方向变动,即BP曲线的斜率为正。

但是BP曲线的形状存在两种极端情况。

一种是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弹性为零,这时BP线是一条位于某一收入水平上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下图2a所示;另一种极端则对应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户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因此,BP线为一条位于国际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直线,如图2(b)。

概括而言,BP曲线的斜率应处于0与无穷大之间。

图2
(2)影响BP曲线变动的因素(图3)
上面我们在确定BP曲线的时候,假定国内价格水平不变(这一点与IS、LM曲线的前提条件是一致的)。

另外我们把汇率(e)作为外生变量看待,所以我们在推导BP曲线时并没有将汇率考虑进去。

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国际收支状况有实质性的影响,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因此汇率是影响BP曲线变动的一个基本因素。

图3 图4
在此基础上,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等)都会使BP 曲线移动。

以利率变动为例,如图3所示,假定最初外部均衡实现于BP 曲线上的A 点(Y *,i 1),由于外部已经达到均衡状态,所以必然有一均衡汇率e 1与(Y *,i 1),相一致。

假定利率由i 1下降到i 2,而实际国民收入仍为Y *不变,由于利率下降,导致金融资产流出增加,流入减少,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另一方面由于假定Y *
不变,则经常项目余额不变,因此总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这时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对本币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将贬值,汇率下跌。

汇率下跌有利于本国出口增长,抑制进口,从而出现经常项目顺差,直到汇率下跌使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完全相抵时,国际
收支重新实现均衡,这时新的均衡汇率e 2出现。

与已降低的利率i 2和Y *的组合点B 相比,这时BP 1曲线移到BP 2。

如果利率上升,将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2.IS-LM-BP 模型(如图4)
IS-LM 模型我们已经在宏观经济学中学过,这里不再重复其推导过程。

现在,我们将刚刚熟悉的BP 曲线引入到IS-LM 模型中,即在描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 模型中加入国际收支均衡曲线,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开放经济均衡要求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均衡。

如图4所示, 当IS 曲线、LM 曲线和BP 曲线恰好交于E 点的时候,便会有唯一的一组利率i *、实际国民收入Y *和汇率e *
,使得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国际收支均衡这三种均衡同时实现。

三条曲线的共同交点是此i-Y 平面上的唯一三重均衡点。

而i-Y 平面的其他任何点都是非三重均衡点。

例如,如果BP 曲线位于IS 与LM 的交点E 之左方,如BP '所示,由于表示i *与Y*的组合点E 位于BP '右边,根据我们上面对BP 曲线的讨论,我们知道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达到均衡时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如果BP 曲线低于点E ,如BP ”所示,则意味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均衡时存在着国际收支顺差。

3.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国际资本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跨国间的资本流动是不完全的。

但是随着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增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不断增强。

下面我们分析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这种有效性与封闭情况下是不同的。

1)国定汇率制下:
①货币政策(图5)
图5 图6
假设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降低,这样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就是有较多的本币换成外汇,从而本币供大于求,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相对于外币存在贬值压力,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要在外汇市场上干预本币和外汇的供求状况,要吸收本币,卖出外币。

从而使得本币减少,LM曲线又向左移动,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

货币政策无效。

②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有效。

(如图6)
2)浮动汇率
①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图7)
图7 图8
②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图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