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和其成员之间、 组织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进行的沟通 交流。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传播两种 形式:一种是职能传播,其沟通方向 是垂直沟通;一种是非职能传播,其 沟通方式是平行的横向沟通。 组织传播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和可控 性。
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大 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 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
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 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形成沟通障碍。 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传者的因素。 (1)缺乏明确的传播目的。 (2)语意的差别。 (3)有用信息不足。
第二类:传递过程中的因素。信息传 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主要有: (1)时机选择不当。 (2)空间距离障碍。 (3)传播媒介选择的合理性。 第三类:受众的因素。 (1)受众个体结构中需要系统和意 向系统的差异。 (2)受众对信息的•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詹姆斯· 格鲁尼格在 卡特里普开放系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双 向平衡-非平衡模式。 • 运用这个模式,传播人员收集公众关于组 织管理层决策的信息,还要运用广博的知 识和对公众的了解,对组织高层管理人士 提出咨询意见和操作传播 的方式,努力寻 求对公众与组织之间的冲突的化解,促进 组织与公众的互相理解。
公关传播的一般性目的,根据传播效 果,可以分为四种: 1.引起公众注意。 2.诱发公众兴趣。 3.取得公众的肯定态度。 4.促发公众的支持行为。
(二)、双向沟通原则
是指传播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 互助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沟通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 二是沟通双方互为角色,任何一方都可传递 信息,也可反馈信息; 三是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并有所交流。
1.印刷类传播媒介
• 是指以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 的各种载体,也称文字传播媒介 • 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图片、画册、 宣传单等等。其中,报纸、杂志是最主要 的印刷类传播媒介。 • 户外传播媒介也属于印刷类传播媒介,诸 如旗帜、灯箱、车贴、楼牌、店牌、立柱 式广告牌、POP等
(1).印刷类传播媒介的特征
(四)、传播的类型 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可 将传播分为四种类型 : 1.自身传播 自身传播,也叫人的内向交流,即 传播的“双方”集于一身,本身内 部进行的交流。这种传播的特点是 主我(I)与宾我(Me)之间的内向 沟通。它是一切传播的基本单位和 细胞。
• 自身传播的特点: 传播量大 内在形式 交流基础
(三)、公关传播的特点
作为公关传播,就是公关主体为了实现 特定的公关效益而有目的、有意识的进 行的各种传播方式的总和。 比较公关传播与新闻传播、艺术传播等 传播类型而言,公关传播具有下列特点: 1. 劝服色彩浓厚 2. 充分利用接近性 3. 传播媒介和渠道的多样性 4. 周密的为公众提供便于行动的信息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 的沟通交流。它是一种最常见、最 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其表现形式 分为面对面传播和非面对面传播两 种。前者一般通过语言、动作和表 情等媒介进行交流;后者主要通过 电话、电报和书信等媒介进行交流。
• 人际传播的特点: 对象明确 近距离直接传播
简便易行 使用广泛、频繁
• 大众传播的特点: 受者广泛、分散 传播者职业化 借助人工媒介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五) 一般传播过程的模式
•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 Who→Say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1表示。
3.新型传播媒介
是指近年来利用新型技术及材料发 展起来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计算 机网络、多媒体、“短信”、光碟、 新型户外传播媒介等。这里主要介 绍计算机网络Internet(因特网)。
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 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采用TCP/IP协议的 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 范围内的巨大信息资源。从网络角度讲, Internet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集合体, 它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 体,是一种计算机之间实现国际信息交流 和共享的手段;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讲,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源,大到超过任 何人的想像力。
• B.杂志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 杂志传播信息的优点主要有:a.时 效长;b.针对性强;c.印刷精美, 表现力强,易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 杂志传播信息的缺点主要有:a.出 版周期长;b.声势小;c.受理解能 力的限制大。
2.电子类传播媒介
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 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有: 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等, 其中广播、电视是最主要的电子类传 播媒介,它们对语言文字信息等具有 很强的放大功能。
• A.记录性。 • B.扩散性。 • C.渗透性。 • D.准确性。
(2).印刷类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A.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缺点。 • 报纸传播信息的优点主要有;a .传播面广; b. 传播迅速;c. 具有新闻性,阅读率高;d. 文字表现力强,便于保存和查找;e.传播费 用较低。 • 报纸传播信息的缺点主要有:a.时效短;b. 信息易被忽略;c.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大;d. 色彩单调,缺乏动感。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和隐含要素 1.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信源(传者),即信息的发出者; 信宿(受者),即信息的接受者。 信息,即传播的内容和符号(内容的表现 形式)两部分的综合体,公共关系传播的 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情感在内; 媒介,原指中间物,这里指用以记录和保 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渠道。 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
(六)、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 1.两级传播模式
媒 介 意见领袖 受 众
2.公共关系的开放系统模式
反馈 (有关与公众关系的 信息:预期与观察)
组织的结 构、计划与项目
(外部:维持或重新界定预期的关系)
期望与公众的关系 (目标和目的)
输出 (外部:针对公众 的行动与传播)
公众的知 识、素质和行为
输入 (公众采取的行动 或关于公众的信息)
(三)、平衡理论原则 1.平衡理论的内容 是指传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际吸引 为中介,通过沟通与受着产生认同, 达到协调的原则。平衡理论又叫做 “A-B-X”模式,是由美国社会学者纽 科姆(T· Newcomb)提出的。平 M· 衡理论是关于受众态度的理论之一, 所以也叫做“态度结构模式”。
A与B是否协调不仅决定于他们之间的 认识和吸引程度,而且在于他们对X的 态度,如果不一致就会引起紧张不协 调,而沟通能改变他们的态度,使紧 张消除,求得平衡。
2.传播的隐含要素 传播的隐含要素指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的因素,被看作公共关系传播的“软件”。 传播的隐含要素主要有: ⑴编码:信息的发出者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按 照一定的规则把内容制成符号的过程。 ⑵译码:信宿收到信息后,将信息符号译成自己 理解的内容的过程。 ⑶干扰:信息传播过程中使信息失真的因素。 ⑷共同经验:信源与信宿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⑸环境:一切传播活动都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 不同的社会环境,同样的传播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 2.数学模式 • 1949年美国信息学家C.香农和W.韦弗在合 著的《传播数学原理》 • 信源、发射器、信道、接受器、信宿、噪音 • 反馈 、噪源(干扰)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2、11-3表示。
• 3.系统模式 • 1963年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的反映复杂 社会传播过程的模式。 • 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 中各自都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影响,三者 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影响。 • 我们将此传播过程用图11-7表示。
(1).电子类传播媒介的特征
• A.时效性。
• B.远播性。 • C.生动性。 • D.技术性。
(2).电子类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 A.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缺点。 • 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点主要有:a.传播面 广,受限较少;b.传播迅速,“同步新闻” 深受欢迎;c.感染力强;d.具有多种功能。 • 广播在传播信息中的缺点主要有:a.传播效 果稍纵即逝,信息储存性差;b.听众受节 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c.听众注意力 易分散。
双向沟通原则的实施 双向沟通原则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 方面: 1.创造沟通的共识区域,即沟通双方具有共同 的经验范围。 2.具备反馈意识。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在互相 理解后要有反应,它包括信息反馈的主动、及 时、对路和适量等;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双方应 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它实际是用结果(输 出信息的实践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来调节沟 通,使沟通的双方轮流充当施控者与受控者, 彼此都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制约力。
(七)、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媒介:实现信息传递所需凭借的工具、方 法、手段、技巧等的总称。 传播媒介:是人类用来传播信息的工具(简 称传媒)。传媒是联络传播主体与传播对 象的桥梁和中介,是信息内容的载体,具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传 播媒介的区别。
• 一般所说的四大传播媒介是指报纸、 杂志、广播、电视,第五大传播媒介 是指Internet。 •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可分为印刷类传 播媒介、电子类传播媒介、非语言传 播媒介、综合性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 媒介
• B.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缺点。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点主要有:a.视听兼 备,图声并茂,生动逼真,感染力强,是人 们“直接”观察世界的“窗口”;b.手段先 进,传递信息神速,超越时空力极强。 • 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缺点主要有:a.电视画 面转瞬即逝,既不容选择,也不便查考;b. 电视的复制设备价格昂贵,复制相对困难;c. 电视接收机不如收音机携带方便。
(1).Internet的服务功能
• • • • • • 电子函件(E-mail) 文件传输(FTP) 网络新闻 Gopher WAIS World Wide Web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