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判断一下:这是 “过程与方 法”目标吗?
列举法:通过列出一些本课的 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去联系史 实,并说出相关的内容. 谜语分析法:通过设臵谜语与 学生共同探究日本投降的原因. 设问法:通过设问“为什么说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 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引导学生的思考。
存在问题
• 第一、忽视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 • 第二、忽视了学 生学习过程与方 法 • 第三、缺乏层次 性和可操作性 • 第四、 不便检测
要 求
• 第一、体现三 维目标的统一 • 第二、教学目 标要明确具体 • 第三、要以 “内容标准” 的要求为依据 • 第四、要体现 统一要求与个 性发展的统一
• 第一、行为主体应是学生 • 第二、行为动词应是可操作性的 • 第三、重要时可附上行为条件
自由讲学
自由批评
【案例】
自由流动
寻 找 课 魂
•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都江堰 • 生态型水利枢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自流灌溉、 功省效宏
【案例】
• 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存留,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国际水利界的共识:在江河上大规模修坝 的时代已经过去。
【案例】
教师:但马克思也是一个凡人,马克思的少年时代也非 常顽皮:他用生面作成脏兮兮面团,强迫自己的姐妹吃 下。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 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 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因成 绩不好也曾向父亲慌报成绩。考试学业成绩也很平常。 17岁,进入波恩大学,又经历了一段生活上比较颓废的 时期,他加入特里尔同乡会,经常和同乡在一起酗酒, 曾因酗酒严重被学校关过禁闭。曾与别人决斗,在决斗 中左眼上部受伤。马克思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 了。 教师:马克思在波恩大学读了一年,后来转入柏林大学, 这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在柏林大学期间,他认真钻研 历史和哲学。毕业后一直为当时一个报纸《莱茵报》撰 稿,后成为该报的主笔。当他创立《共产党宣言》的时 候,仅有30岁。马克思是怎样转变的?我希望同学们下 去可以看一下有关马克思的传记,从中汲取一些营养, 或许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益。
• 经过汶川地震的考验,两千多年仍发挥着 作用。
•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需要 •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人的觉醒 • 《和同为一家》---和而不同 • 《探险者的梦想》---梦想 • 《辛亥革命》?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STEP 3:选择历史人物
•
什么是良好的历史教育?也许我们很 难给它一个周全地描述,但我们可以肯 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 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历 史人物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 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 厌的人物传记;如果从来没有过一次和 历史人物刻骨铭心的对话和体验,从来 没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历史人物作为 他的精神导师;……那么,他就没有受 到过真正的、良好的历史教育。
2、任用酷吏,加强监察
• 毒死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 • 她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周兴、来 俊臣( “请君入瓮”) • 注意地方吏治,加强监察。
3、稳定边疆,迁都洛阳
• 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 位。收复安西四镇, • 建立武周后,迁都洛阳。
4、保障农时,发展生产
• 薄赋敛、息干戈、省力 役,以保障农时。 • 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 农民采取宽容的政策。 • 修明堂,崇佛教也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 • 整体来说,武则天统治 时期,社会安定,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户 口数增加了将近一倍。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 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 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提高辩 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Nhomakorabea
【案例】
• 1)使学生掌握元谋人、北京 人、山顶洞人的地点与距今 年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 生产与生活; •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 •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 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 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 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 国感情。
[案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 割据局面的形成,历时370多年,这一时期的特 点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 和军事家 魏蜀吴三国的经济恢复发展中,魏国经济发 展最快,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翻车,在当时是世 界上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值得我们引以为豪。
• 清代赵翼:“女中英主” •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毛泽东:“治国之才。
武则天施政
• 1、改革科举,善于用人 • “君子满朝”:狄仁杰、姚崇、宋璟 • 改革科举,殿试、武举等多种制度 • 亲临考场 • 不看门第
• 唐人陆贽: •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 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 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 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 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 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 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 苛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 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 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 士之用。
“设计是死的,学生的活的,让学生 的思维朝着老师的预设目标靠拢,让学 生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教学主题和价 值主体)自由奔跑,在思维奔跑过程中, 老师把学生朦朦胧胧的思维火花点燃为 火炬,帮助他们把想说又不会说的意思 表达出来,指出他们思维中的误区和亮 点。”
主题:每课一中心,一课一灵魂
背景
自由著述
学到知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 解罗斯福“新政”,以及“新政”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学到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处理 材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产 生的影响等。
要求学生掌握下列知识: 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 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 • • • • • 武则天简介: 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的才人。 唐高宗李治皇后与李治并称“二圣”。 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 死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后人对武则天评价:
• 对于武则天历来褒贬不一
• 《旧唐书》“牝鸡司晨” • 清代王夫之:“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 共怨”。
历史教学设计step by step
提
• • • • • • • • •
纲:
怎样制定教学目标? 怎样寻找教学主题? 怎样选择历史人物? 怎样合理运用史料? 怎样设臵教学问题?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怎样组织课堂活动? 怎样设计灵动板书? 怎样布臵课后作业?
STEP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武则天诗词
• 看朱成碧思纷纷 • 憔悴支离为忆君 • 不信比来长下泪 • 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书法
• 创制文字: •曌 人
• 飞白书 •行 草
《升仙太子碑》
武则天的自我评价:
• 乾陵一块无字碑上的几种 说法你同意哪一种?
• 1、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 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 字所能表达; • 2、武则天有自知之明,立“无 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 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 法; • 3、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 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 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 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
学生活动
说一说你眼中 的武则天,要有证 据哟: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而马克思的成长历 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教科书。马克思也是一 个凡人,用今天很多人的观点来看,他少年 时代,可能不如在坐的同学们优秀。 投影:马克思的画像和马克思的成长历程 。 教师:我们可能都知道,马克思是一个从 小就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我们都比较熟悉马 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他的那篇毕业论文中 有这样的一段话。 投影: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 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 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 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 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 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 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 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少年大志,胸怀天下。
美国历史教学中,在分析一项历 史文献时,教师会要求学生考虑 以下六个问题: (1)该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谁? (3)写于何时? (4)写于何地? (5)写作缘由? (6)为什么该文献在整个美国历 史背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过程是: 获取有效信息; 考察作者的身份与写作时间、地点和缘由,辨析其倾向 性; 分析文献价值。
•
——郭富斌(西安中学)
围绕主题的人物选择
• • • • • • • 讲一个血肉丰满的人 (宋徽宗、武则天) 讲两个互相对比的人 (马克思、乾隆与华盛顿) 讲与一件事相关的几个人 (甲骨文) 讲一个与主题相关而大家都不太熟 悉的小人物 • (张喜)
制瓷业发达
宋代五大官窑
钧窑【河南 禹州 】 汝窑【河南 宝丰 】
• 第四、表述的目标要求应是大多 数学生能达到的 • 第五、文字要精炼具体。
[案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 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 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地理位臵,提高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学习从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讲述有关 三国历史的小故事。 阅读课文,找出有关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有关因 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局势。 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