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旋翼飞行器技术

07旋翼飞行器技术



起飞

垂直起飞 滑跑起飞 影响起飞重量的主要因素
爬升

爬升时力的平衡
爬升

爬升速度:
tg=Vy / Vx (P / Vx )max
Vy=P / G
上升时间
动升限
下滑

下滑的力平衡
直升机下滑性能
垂直着陆
瞬时增距着陆
利用动能着陆
综合着陆
回避区
D'Ascanio 的直升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直升机,能完成前飞, 具有基本的飞行控制能力



1880 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 爱迪生开始研 制用电动机驱动的直升机,最后放弃; 1907 年,法国人 Paul Cornu 制成第一架载 人的直升机,旋翼转速每分钟 90 转,发动 机 一台 24 马力的汽油机。 Cornu 用旋翼下的“舵面”控制飞行方向和 产生前进的推力,但 Cornu 的直升机的速 度和飞行控制能力很可怜。
各国直升机旋翼转向
尾桨问题





尾桨尺寸限制:尾桨要是太大了,会打到地上; 尾桨的噪声就很大:要提供足够的反扭力,就需要提高转 速,这样,尾桨翼尖速度就大,极端情况下,尾桨翼尖速 度甚至可以超过音速;形成音爆。 尾桨需要安装在尾撑上,尾撑越长,尾桨的力矩越大,反 扭力效果越好,但尾撑的重量也越大。 尾撑内需要安装一根长长的传动轴,这又增加了重量和机 械复杂性。 尾桨是直升机飞行安全的最大挑战,主旋翼失去动力,直 升机还可以自旋着陆;但尾桨一旦失去动力,那直升机就 要打转转,失去控制。 故障率高:在战斗中,直升机因为尾桨受损而坠毁的概率 远远高于因为其他部位被击中的情况。即使不算战损情况, 平时使用中,尾桨对地面人员的危险很大,一不小心,附 近的人员和器材就会被打到。在居民区或林间空地悬停或 起落时,尾桨很容易挂上建筑物、电线、树枝、飞舞物品。


中国 竹蜻蜓 2,000 多年 ; 达· 芬奇在 15 世纪设计 直升机草图; 1796 年,英国人 George Cayley 设计了第一 架用发条作动力、能够飞起来的直升机; 1842 年,英国人 W.H. Philips 用蒸气机作动 力,设计了一架只有 9 公斤重的模型直升 机。 1878 年,意大利人 Enrico Forlanini 用蒸气 机制作了一架只有 3.5 公斤重的模型直升机
旋翼机技术
南京市模幻天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直升机定义

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并可垂直起降 的飞行器;
具有一个或两个旋翼,旋翼轴近于铅直, 产生向上的拉力平衡总重;并可通过特殊 机构产生前、后、左、右分力使直升机可 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向任一方向灵活飞 行。

腾空而起

直升机方式
挥舞公式推导




用周期函数表示 a a cos b sin d 0 d 对挥舞角求导: b ( , ) arctan 得到: a d 对挥舞角速度求导: d 0 a , ) arctan( ( ) 得到: b 挥舞速度最大与挥舞角最大相差90度
-旋翼角速度;
操纵灵敏度

操纵灵敏度:
直升机稳定旋转角速度 操纵灵敏度= 操纵机构位移或倾角 直升机稳定旋转角速度 操纵力矩 操纵功效 操纵灵敏度= = 操纵机构位移或倾角 阻转力矩 角速度阻尼


直升机分类

轻型直升机-3吨以下(延-2,BO105)
多用途直升机-3~7吨(直-5,海豚) 中型运输直升机-7~16吨(米-8,超黄蜂) 重型直升机16吨以上(CH-53,米-6)



直升机分类





按反扭矩的补偿方式 单旋翼带尾桨形式; 共轴双旋翼形式; 纵列式; 横列式; 横列交叉式; 倾转旋翼式;
直升机构造特点





桨穀 桨叶 自动倾斜器 尾桨 机身 起落架 传动系统
拉扭式桨穀构造
层压弹性轴承
星形柔性桨穀
离心力的传递
桨穀变距运动
挥舞运动
摆振运动
无轴承旋翼
EC-135
hingeless bearingless
Bo-105 无铰桨叶
Bo-105 桨毂
EC-120 直升机
海豚直升机上的涵道尾桨
已经下马的美国 RAH-66“科曼奇”
No Tail Rotor
MD 600 N
直升机的操纵

一般没有用于操纵的活动舵面 单旋翼带尾桨: 旋翼+尾桨; 双旋翼:两旋翼;
旋翼操纵系统
直升机的固有特性

静稳定动不稳定
旋翼挥舞特性
挥舞形成
自动倾斜器
旋翼拉力作用
直升机飞行原理

桨叶叶素剖面的来流和迎角
旋翼锥体的形成
尾桨的作用和特点

尾桨产生拉力用以克服旋翼的扭矩。
通过改变尾桨拉力实现对直升机的航向操 纵。

某些直升机的尾桨轴与旋翼轴倾斜某一角 度用于提供部分升力和调整直升机的重心 范围。
直升机主旋翼反扭矩
直升机抵消反扭力的方案 最常规的是采用尾桨
第四代 1976~ 复合材料新型旋翼 系统 <0.5 近于350公里/小时 近于无限寿命 近于0.05 g
空重/总重 最大飞行速度 旋翼桨叶寿命 全机振动水平
噪音水平
飞行品质(库 珀-哈珀驾驶 员评定等级) 型号举例
110 分贝
4.5 级
100 分贝
3.5 级
90 分贝
3级
小于80分贝
近2级
贝尔47 直-5
CH-47
米-12
一、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公元4世纪我国晋代一书《抱朴子》 “竹蜻蜓” 中国陀螺(chinese top) 公元15世纪 意大利 科学家达芬奇 画,最早的直升机设计方案; 本世纪30年代 德国、法国、美国 载人直升机

1923年西班牙人J· 西尔瓦发明铰接式旋翼 1926年英国人H· 葛劳渥发表了旋翼机的一般 理论 1942年,美籍俄人I· 西科斯基(I· Sikorsky) 试飞成功直升机VS---300 里程碑 60年 成批生产了铰接式单旋翼直升机R—4 1946年美国人L· 贝尔(LBell)翘板式单旋翼 直升机贝尔—47获得了美国政府第一次颁 发的直升机适航证
直升机操纵性

操纵功效:
操纵力矩 操纵机构位移或倾角

自动倾斜器传动比:

i i 纵向操纵功效:
Mz

T yT sin i
i ; sin i i ; iA i
iA T yT
角速度阻尼

角速度阻尼:
阻转力矩 直升机稳定旋转角速度
8
滞后角; -直升机旋转角速度; -桨叶洛克数;
30 年代德国的 FW61直升机
主要技术

发动机(涡流轴)
桨叶:改善飞行性能(由金属到复合材料) 达到无限寿命 桨毂改善使用效能(弹性,柔性)

直升机概况

八十年代初,世界上估计已有四万多架直 升机在各地使用
总重由初期的1吨左右提高到今天的100吨 以上 最大飞行速度由初期的150公里/小时左右 发展到今天的350公里/小时以上

a0
1 1
倾转旋翼机飞行操纵功能
V-22直升机和飞机方式的操纵特点
倾转旋翼机的变换过程
飞行特点
飞行包线的比较
旋翼的环境
旋翼气动载荷
旋翼气动载荷
翼型发展
直升机翼型气动特性的对比
最大升力系数
阻力发散马赫数
翼型对旋翼性能的影响
气动载荷分布
气动载荷分布
气动载荷分布
试验和理论比较
(1)需要更大的马力重量比的发动机 (2)旋翼左右不对称的旋转升力面


气动、强度、平衡和操纵难于左右对称的固 定翼飞机
腾空而起(鸟)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需要跑道(草地、缓坡) “正规”的混凝土跑道 起飞 、着陆; 飞机的滑跑速度、重量 和对跑道的冲击, 要求 有增无减; 连简易跑道也是高速公 路等级的。 现代战斗机和其他高性 能军用飞机对平整、坚 固的长跑道的需求增加
直升机的平衡
直升机的稳定性

水平安定面产生的俯仰安定力矩
悬停稳定性
直升机稳定性特点



1.与固定翼飞机相比较差,特别在悬停状态, 受到扰动后,纵、横向平衡变化,偏离原 平衡状态出现往返摆动; 2.直升机大速度飞行时,稳定性比悬停好, 但受扰后,仍出现摆动,且消失需一段时 间; 3.直升机在不稳定气流中飞行随时受到扰动, 驾驶员操纵频繁;
投产日期 特征
第一代 1946~1955 活塞式发动机 木质混合式桨 叶 0.75 <200公里/小时 600小时 0.20 g
第二代 1956~1965 涡轮轴发动机 金属桨叶 0.60 250公里/小时 1200小时 0.15g
第三代 1966~1975 玻璃纤维桨叶 0.55 300公里/小时 >3600小时 0.10 g
金属桨叶
复合材料桨叶
自动倾斜器
尾桨
机身
起落架
传动系统
主减速器
连轴节
离合器
周期变距

吹风挥舞: 当气流左右不对称时引起桨尖平面后倒; 当迎角前后不对称时引起桨尖平面侧倒;
气动输入与挥舞输出相差90度; 自动倾斜器


直升机飞行原理

旋翼产生空气动力 飞行时形成倒锥体;拉力矢量垂直于桨尖 轨迹平面


直升机的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