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话 练笔 阅读”

“说话 练笔 阅读”

“说话练笔阅读”摘要:低段作文教学是否成功,对孩子们今后作文水平的影响极大,教师可以从说话、练笔、阅读三方面入手,打好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的基础,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孩子们对于写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很有益处,同时,对促进孩子们身心发展,对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学好语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说话练笔阅读万丈高楼平地起。

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孩子们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

笔者认为低年级孩子们具有好奇、天真,求知欲旺,模仿性强,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

一、学说,为写通顺打基础说话,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件极其容易的事。

在上学前,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有的甚至有很好说话能力和语感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句式,让孩子们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教师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一)说好一句话低年级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期,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

孩子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

1、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

比如:老师说出一句话:“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让孩子们找出“什么”“怎么样”这两部分。

2、判断句子的完整性。

如出示以下内容:“(1)做早操;(2)美丽的桃花开了;(3)圆圆的月亮;(4)我爱妈妈”让孩子们判断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把不完整的句子说完整。

这两方面的训练并不是只靠习题练习就够了,生活和学习中教师都要加强训练和引导,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说话说完整的语言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这些句式的训练,可以加强孩子们说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二)说好一串话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选用孩子们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说话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说话空间,使孩子们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

1、出示错乱句子,调整句子顺序。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于小孩子们的年龄小,在感知过程中,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且随意性较明显。

也就是说要先教给孩子们说话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间的有序性尤其重要。

训练这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调整排列错乱的句子是个好方法。

经常训练,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逐步发现句子间衔间的规律,这为自己写通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提供一些词语,练习连词成话。

从每课中挑几个词语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由于给熟悉的字词筛选、重组、整合,孩子们从未感到这是一件苦差使,反而每次坐在那儿苦思冥想,想方设法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产生出全新的信息。

这不单单是巩固字词,而且是张扬个性、激当孩子们想象力的好方法,更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好途径。

二、练笔,为写具体打基础(一)创设生活情境,学写简单句群“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话源泉,只是孩子们不曾仔细留意而已。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们睁大眼睛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使他们懂得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内容就写得越生活、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气息。

1、看看写写。

出示一件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说说它的作用,有时还可以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一写。

2、画画写写。

根据孩子们美术课创作的图画,也可画画自己喜欢的景、物,让他们写写画画的过程,或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3、演演写写。

组织孩子们表演小品或一个生活场景,让他们结合表演内容动笔写一写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

4、玩玩写写。

如:大家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到操场放放风筝,然后再具体写写活动的过程。

(二)仿照课文句式,编写儿歌短文模仿是创新的开始。

仿写也是扶着孩子们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条捷径。

有课文句式作铺垫,孩子们写起来就觉得轻而易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觉文本中的亮点,如:教材中有一段话“爸爸是高山,妈妈是河流,我是一条小溪,一条欢乐的小溪。

”在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仿编“爸爸是(),妈妈是(),我是(),()。

”孩子们有的说:“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月亮,我是一颗小星星,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

”有的说:“爸爸是大树,妈妈是花儿,我是一棵小草,一棵绿油油的小草。

”……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们,则不局限于“爸爸、妈妈和我”之间,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家庭中的各层关系,以扩展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再如上了《四季》就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写写,“(),他对()说:我就是()。

”孩子们能想到的还真是出乎意料的。

(三)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写作热情低年级孩子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孩子们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像。

他们正是借助于想像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

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想像,让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地去想,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以训练低年级孩子们的作文能力,让他们在想像中丰富情感,在想像中训练语言表达。

激发想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捕捉身边事物,尽情想像写作。

如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冬天飘落的雪花,教室外飘扬的红旗等等,都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想像。

2、根据教材内容,续写或改写童话。

童话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它把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植物及其它没有生命的东西人格化。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课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及意味深长的告诫,孩子们学习后,心中有许多话要向课文中的角色劝诫,让孩子们在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想像,仿写童话,续写童话,改写童话。

3、利用教材插图,填补课文空白。

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提高低年级孩子们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插图色彩鲜艳,形态形象生动,它们也是激发孩子们想像,对孩子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有利平台。

三、阅读,为写生动打基础低年级积累的字词不多,生活经验贫乏。

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

所以,孩子们积累词汇很有必要。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孩子们优势是记忆力强,吸收语言材料快。

因此,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优秀的文学园地里徜徉,受到熏陶感染,汲取精华,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以便在写话时挥洒自如。

低年级的教师在提倡鼓励和指导孩子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首先要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可以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

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

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保证读书时间。

一是师生同读:让孩子们每天在校与老师一起共同读书(15分钟)。

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指导孩子们齐读、自由朗读、默读等。

二是与家长同读:让孩子周末在家睡觉前与父母共同读书20分钟。

2、教给阅读的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老师利用自主阅读课加强精读、泛读的指导,使孩子灵活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功效。

3、“不动笔墨不读书”。

老师们非常关注儿童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

从二年级开始,就可教孩子们用“书海拾贝”来积累阅读中好词,接着,引导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并写在阅读积累本上。

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在阅读本上,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还会在阅读积累本上配上合适漂亮的图画,给阅读积累带来新的乐趣。

4、创建阅读氛围。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可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推荐给他们,特别是国内外的一些经典绘本,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教师每周都要阅读一个最受欢迎的绘本故事给学生听,一开始,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

同时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做到“量体裁衣”,让每个人都能在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阅读,“跳一跳,摘到桃子”,其乐无穷也。

如将班级学生按不同的阅读水平分为a、b、c三组,布置给他们的日阅读量的下限分别是100字、50字、30字,积累的词语多少也可不一,分别是每次积累下限15个、10个、5个。

总之,对低年级孩子们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必须采用综合优化的策略,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体验与领悟都整合起来,从而为高段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