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

题目: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二〇一四年三月试论《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形象【摘要】:庞统智慧过人却英年早逝,满腹经纶却屡遭冷遇。

昔日,卧龙孔明先生称其才学高于自己十倍,然而却因其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和刚直不阿的性格导致其面试时屡屡受挫,最后命丧落凤坡的悲惨结局。

研究其性格特征与形象特征对其求职的影响对于求职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庞统;性格;形象;求职目录一、庞统的形象特点 (4)(一)性格因素 (4)(二)庞统的才智 (5)二、庞统悲剧人生的原因分析 (6)(一)性格因素 (6)(二)相貌丑陋 (6)(三)当时的社会环境 (6)三、庞统人生悲剧给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7)(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7)(二)庞统的求职经历对大学生求职的启示 (8)参考文献 (9)庞统具有辅佐君主谋略天下的军事才能,与当时的诸葛亮并称为“凤雏”与“卧龙”,司马徽对他具有高度的评价“凤雏、卧龙两人,得一人可平天下”与“卧龙”齐名可见他才能之高不在孔明之下。

然而他自身虽有惊天动地韬光伟略的才能却不能被伯乐赏识,一身之才却无用武之地,终死落凤坡,饮恨而终以悲剧的人生收场。

庞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他的性格、相貌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最终酿成了他惨淡而传奇的一生。

一、庞统的形象特点(一)性格因素从庞统的性格上来看,他是一个孤傲清高、放荡不拘、坚持正统的人,他自身很想展现他的才能辅助君主安邦定国,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却局限了他的发展,做事不拘小节在君主面前不会放下自己的孤傲,这注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理想治国之志是不可能实现的。

他虽然与诸葛亮“卧龙”齐名,但是他做事没有诸葛亮做事那样谨慎,不像诸葛亮那样懂得卑谦之道主臣之别,而且他坚持正统非皇族之人想要谋夺皇位的人视为大逆不道,他不会为这样的人出谋划策而窃取天下。

1这就更加导致了他想要实现自己报复的坎坷之路。

例如,他第一次求仕是在曹操攻打孙权准备在赤壁大战的时候去投靠曹操,曹操一见到他就被他的才干所折服,不仅没有歧视他的相貌反而对其礼待有佳,一点没有在乎庞统恃才傲物的性格,把庞统当做自己的知己,采纳庞统的建议,似乎对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是真心的把庞统当做自己的谋士,对他此行的计划知无不言,言之不讳。

可是庞统他心念正统认为曹操的作为是离经叛道,所以他借助曹操对他的信任巧施连环计,把曹操的战舰连在一起致使曹操在赤壁中大败,火烧连营三百里。

因此,他也丢失了一次实现自己抱负的大好良机,也可以说他失去了可以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次机会。

因为他的连环计致使曹操大败,败走华容道,从此事中充分显示出了庞统卓越的才能,因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之后,孙权的谋士多次把庞统引鲁肃荐给孙权,孙权一是刚丧失一员大将求贤若渴,二是鲁肃多次引荐,三是庞统真有真才实学,所以孙权接见了他。

但是庞统因为其貌不扬,他的性格也是放荡不拘在孙权面前直言不讳,而恰巧的是孙权是一个以貌取1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人的人再加上不喜欢庞统的性格,所以也就把庞统草草打发走。

没走在孙权那获得任何职位。

庞统在东吴落聘后,庞统拿着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又到刘备处求职,见了刘备,庞统却“统见长揖不拜”。

刘备素来重视人才的品德修养,看重礼节,见庞统如此不懂礼数心下十分恼怒。

后派庞统到耒阳县出任县令。

出任县令后,庞统终日酒气取乐,荒废政事。

刘备闻之遂派张飞前往视察,见庞统衣衫不整便责怪于他,统立即唤来公使将百日所积之案卷抱于堂上,不到半日处理完毕,且“分毫不差,民皆叩首拜服。

”可见其人才学能力之高,就连张飞都对他刮目相看。

而后,投笔于地日:“所废县事何在?曹操、孙权,我视之若掌上观文。

量此耒阳县保足介意。

”此处庞统恃才狂妄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庞统的才智具有安天下的才识,庞统的能力自然是无可厚非。

除了我们都熟悉的司马徽对他做出的“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的”评价外,当时和后世都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水镜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他“州士之冠冕。

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同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鲁肃鲁子敬也这样说道“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仅仅这些评价就可见一斑。

而正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屡出奇谋,并与几乎被神话了的诸葛亮齐名的天之骄子,他的入仕之途却并不顺利。

有人说这是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缺陷,也有人说这是他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的狂妄个性,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只有在风口浪尖历史的中心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吗?我认为不然。

在我们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走进山巅之时,在最底层去磨练意志,充实内涵,积累经验,等待时机这并不是错误的选择,反而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

做常人之所不能做,及常人之所不能及,这便是人生智慧。

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入仕时机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得到认可之后,理性而正确的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就是更加的不易。

在孙权手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刀笔小吏,孙权手下的几个重要谋臣也很快发现了这个天赋异禀的人,有的上书引荐,有的亲自去试探。

孙权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就发生了哭丧周瑜这一事件,庞统迎了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抉择,最终还是通过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们其实真正在意一个谋士成功与否是在于他是否能够屡出奇谋,决胜于千里之外。

而这种运筹帷幄的表现庞统自然不俗,在刘备攻伐西川的战争中庞统可谓是功不可没,屡立奇功。

二、庞统悲剧人生的原因分析(一)性格因素在世人眼里狂傲不止,放荡不羁的庞士元可谓是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而历史中的庞士元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其实我觉得不然。

陈寿这样评价他“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这说明至少在儿时的庞统是比较老实的一个孩子,而在他表现出狂妄以及他说出一些狂妄的言论之时,我想这是因为他这样可以的表现来博取领导者和统治阶级关注度。

就从之后有几次面对生死时庞统所表达出的从容和淡定,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超然和豁达,这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胸襟狭隘,患得患失的人物所能爆发出的底蕴。

(二)相貌丑陋庞统长得相貌丑陋。

在《三国演义》中的第57回写到“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发,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最终没有给他一个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机会,2甚至就连以仁义见长的刘备也对庞统这种不拘小节的外表表示不悦,可见外表对于一个人的求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当时的社会环境身处风云激荡三国时代,有人觉得庞统生不逢时,也有人觉得他是如鱼得水。

而我认为他属于遇强则强,端的一番大展宏图。

出仕时间完,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这个天才军事的选择。

当时他可以选择的主公不少,但选择的余地倒是不多。

在他的周围,曹操刘备孙权自不必说,刘璋刘表也有选择的余地,而他最后选择了刘备,也可以称得上的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首先说一下刘璋,我觉得这是最不可能的一种选择。

首先刘璋远在西川,车马劳顿不说,就算顺利抵达,刘璋答不答应还另有一说。

其次刘璋性格优柔寡断,终难成的了大器。

最后西川非进取之地易守难攻。

然后是曹操,曹操作为当时最大的军阀,手下谋士如雨,庞统施展才能的空间较小,即便可以大展神通,能不能打动曹操,成为核心也未可知。

这点与诸葛亮很像。

还有就是曹操看似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实也很忌讳有谋臣的才能超过他,这一点让贾诩在投奔他之后再也不敢献上一策。

最后一点是因为曹操当时势力极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庞统觉得它发挥的空间也不大,体现不出打的能力和价值。

我觉得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刘备和孙权,首先他们都在庞统的周边,近水楼台显得月。

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版其次当时孙刘联盟危在旦夕,如果这时庞统出现力挽狂澜,不仅可以是他自己名声大噪使自己成为英雄,甚至可以名垂青史,为后世所称道和敬仰。

而在当时最有可能的是孙权,当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就使庞统暗暗下决心要马上出仕,而孙权无疑是最可能的选择。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其地位在当时是绝对不可撼动的。

3三、庞统人生悲剧给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显著变化,用工单位也在不断调整着用人计划。

总的来说用工单位更加亲睐于相关专业的高潜质的学生,这些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非同一般的学习潜能。

用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重新培养学生使之能够满足某些职位的要求。

对于那些实践能力差或缺少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公司大多不愿意聘用。

聘用没有经验的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公司还要拨出有经验的老职员来培训指导其工作,这对于公司来说将要损失掉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利益是很不值得的事情。

另外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去小企业,不愿意去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导致人才涌向东部地区,那里城市相对经济较发达,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可谓人才济济,就业竞争十分严峻。

大学生偏见将自己的综合能力估计较高也就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单方面认为自己出类拔萃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提供了较高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使得公司不敢聘用。

要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应从大学生自身入手,大学生若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即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

其次大学生应该主动放低姿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不可恃才傲物,在选择工作时可以考虑能够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先去学习并积累工作经验。

另外企业和政府都应该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目前我国的求职者总数往往高于企业需求者总数,企业也不可能大批招用没有经验的学生。

那么政府就应该出面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辅导其尽快度过求职难关。

政府可以增设大学生实习补助,使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全力实习,不用为生活费而分心,另外国家可以增设大学生求职心理辅导室,使那些在求职路上迷茫的大学生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使其坚定信念,改正缺点,重新求职。

3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版(二)庞统的求职经历对大学生求职的启示作为司马徽口中可以安天下的人物,庞统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今社会都是一个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人物。

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德行鲜明政治家军事家,也同样经历过和我们现代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问题,当时谓之入仕。

而现在我们称之为就业。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流传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

虽然刘皇叔集齐了诸葛孔明与庞士元也没有统一天下,但也可见庞统的能力非凡,同时也为世人所普遍承认。

陈寿称他“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

”我们可以看到庞统在当时应该算是久负盛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