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实验中学2018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考试时间:政史共100分钟试卷分值:60分)一、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1.下列图片符合半坡人生活特征的是()第3题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 D.实现了国家统一3. 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右上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其中尚书省的主要职责是()A.起草政令 B.执行政务 C.负责审核 D.考核官吏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6.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7.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 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8.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C.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9.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 希腊“极盛时期”具有深远影响的是()A.民主政治 B.文化教育 C.海外贸易 D.军事外交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反映的是()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C.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D.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11.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 D13.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
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14.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
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中的“这本书”是()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英雄交响曲》16.“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阴谋”D.希特勒上台17.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A.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B.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反对全球化,不与发达国家交往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2+11+13=36分)18.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2分)(l)史实是提升史学素养的根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写出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史实的共同主题。
(3分)(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
概括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这些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4分)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图二:康有为图三:《新青年杂志》(3“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拿破仑上台之时英国正在进行的革命的名称。
(2分)(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
写出你心目中的“五四运动”(要求:须有时间、原因、过程与自己心得等)。
(3分)19.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内容,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1分)(1)客观史实来源于史料,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一: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①材料中的“上”是谁?这一记载反映出汉朝统治者采取何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2分)(2)运用史料要注意明了史料的类型及其价值。
材料二:仔细观察图片图一柏林墙的建立图二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图三柏林墙的倒塌②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征。
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
(4分)(3)在史料中最大限度获取历史信息是解读史料的主要目标。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王斯德《苏联兴亡史》③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什么?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写出其特点。
(2分)材料四: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
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
……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录)(就职一周后于1933年3月12日发表的第一次“炉边谈话”)到了3月3日下午,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开门营业。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的计划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你们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
我们要团结起来消除恐惧。
――选自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④从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第一次“炉边谈话”,可以看出这位美国总统有着怎样的信念和作风?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3分)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3分)(1)利用时空观念,知道特定史事的特定时间和空间。
图一图二图三①根据图一,指出一战后的和约对德国领土做了怎样的规定?(2分)②图二为二战前的德意志,它的版图扩大与西方大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哪次会议导致图三现象的出现?(2分)(2)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③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做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4分)“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内改革的重心是什么?(1分)(3)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材料:1978年,当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6美元,当时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连它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
……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480美元,上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1978年至2017年的39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
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34倍。
……过去39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5%。
——林毅夫:改革开放40年经济增长奇迹④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主要成就。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2分)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D18. (l)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殖产兴业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改革;(2分)共同主题: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或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1分)(2)图一:洋务运动(1分),图二:戊戌变法(1分),图三新文化运动(1分),近代化的探索(1分)。
(3)因为法典对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趣了积极作用。
(1分)英国工业革命。
(1分)(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1919年5月4日北平爆发学生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到上海,发展为三罢斗争,后来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拒签、罢免)(1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分)19.①“上”汉武帝(1分),推恩令(1分)。
②特征:美国和苏联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为主要形式;冷战初期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逐渐解体。
(2分)图一、三。
(1分)理由:属于实物图片。
(1分)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把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