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优秀课件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优秀课件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
弛豫概念: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 1.横向弛豫:横向磁化矢量从最大衰减到零
的过程 (T2弛豫或自旋—自旋弛豫) T2*是磁化矢量衰减到初始值37%的时间
• 横向弛豫的机理
• 由于磁场的不均匀性,自旋的进动频率不 同,当RF 停止后,横向磁矩间很快出现相 位弥散(相位不相干、去相位)进动,使 横向磁化矢量逐渐消失
磁共振成像检查
一、自旋回波(SE)序列:最基本,最常用 的脉冲序列。自旋回波信号(SE)
TE(回波时间) TR(重复时间) 1.T1加权像:
短TR(500ms左右)和短TE(10 - 25ms) 2. T2加权像:
长TR(1500-2500ms) 和长TE(80-120ms) 3.质子密度加权像:长TR和短T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是很好的磁共振靶核
• 拉摩进动: f(进动频率)=R(磁旋比)B`(主磁场矢量)
R:1.0T = 42.57MHZ 1.5T = 63.85MHZ 0.5T = 21.28MHZ
• 宏观磁化矢量:与主磁场B`方向一致的宏 观磁矩。(纵向磁化)
磁矩(磁场,有强度、方位和方向) 矢量(某一方向上一定量的力)
二. 反转恢复(IR)序列 三. 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
主要用于抑制脂肪信号。 四.自由水抑制反转恢复(FLAIR)序列 五.梯度回波序列
一、时间飞越(TOF)法: 二维(2D)和(3D)TOF法 对慢血流敏感,背景抑制较差。
二、相位对比(PC)法: 2D - PCA和3D - PCA
背景抑制好有较高的血管对比。
激发态自旋所释放的量子化能量,恢复其
平衡态。晶格磁场的频率越接近 Lamor 频
率,纵向弛豫的速度越快。人体各种不同
类型组织的晶格磁场频率有差异。纵向弛
豫速度不同
• 纵向磁化对比
• 由于各种组织的T1不同,在纵向弛豫过程 中,不同时刻各种组织在纵向磁化中的比 例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组织间的纵向磁 化对比。也称为T1对比
短
• 晶格的物理状态:液态慢、固态快 • 晶格的温度:低快,高慢 • 周围大分子结构:加快 • 无磁场强度依赖性
2.纵向弛豫:纵向磁化矢量从零恢复到最大 值的过程
(T1弛豫或自旋—晶格弛豫) T1是纵向磁化矢量从零增长到最大值63%的
时间点
• 纵向弛豫的机理
•
波动的晶格磁场是一个连续频率的波
动磁场,Lamor 频率的晶格磁场可以吸收
Y
X
MXY
射频激发使自旋的横向磁矩相位一致 (相位相干),产生一个大的横向磁 化矢量MXY。相位是矢量与参照轴间 的夹角
信号的产生:AF →净磁化矢量绕 B0 进 动 (拉摩频率)→ 感应交变电 流 →接收线圈感应信号 → 随时间衰减(自由感应衰减)
磁共振信号的测定只能在垂直于主磁场的 XY平面(横向磁化矢量)进行.
• 净磁化矢量:相互抵消后剩余磁矩的叠 加。如图
• 磁共振的条件
• 激发磁场的频率与自旋系统的进动频率相 等。
• 自旋系统吸收激发磁场能量内能增加
• 射频脉冲效应
1.1:量子物理学角度:
射频(AF) = 电磁波 + 光子.能级差 .跃进 (拉摩频率相同)
Z
1.2:经典物理学角度:
B1
(横向磁化)
3.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对被激发层面内的 信息进行编码.启动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 梯度场,使每一个象素具有特定相位和频 率的特征性信号.
4.二维傅立叶变换图像重建方法:傅立叶变换 将时间——强度的信号关系变换为频率——
强度的信号关系。这种数学变换模式称为傅立 叶(Fourier transform)变换。将一个信号的 频率(读出)和相位成份区分开,可得到该面 每个体素的信息。 5.多层采集技术。 6.三维傅立叶成像.
• 一. MRI常用对比剂 • Gd-DTPA(钆或磁显葡胺),顺磁性造影剂 特点:1、弛豫性强,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
2、细胞外间隙分布,迅速由肾脏排 泄,毒性小,安全系数大。
3、生物相容性好,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 溶解度.
• 二.适应证
• 肿瘤、炎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寄生虫、血管成 像等 。
• 磁共振的应用
• 物理化学:利用磁共振波谱测定物质的化 学结构
• 医学影象:磁共振成像及化学物质含量测 定
•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 + 中子(不带电) • 原子核的特性 : 自旋(角动量)杂乱无章
•磁场中的原子核:如图 平行方向(低能级) 反平行方向(高能级)
• 1H的原子核结构及特性
• 1H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无中子 • 其磁化敏感度高,在人体的自然 丰富度很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优秀课 件
• 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发展
• 1924年pauli在进行电在子波谱试验中
发现了许多原子核象带电的自旋粒子一样 具有角动量和磁动量
•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Block和Purcell
分别测出了在均匀物质中磁共振的能量吸
收,进一步证实了核自旋的存在,并为此
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五、空间定位
1.梯度磁场:不改变主磁场的方向但可改变 局部磁场的强度和质子的旋进 频率。
(1)横轴位:自上至下场强不同的梯度磁场. (2)矢状位:自右至左场强不同的梯度磁场. (3)冠状位:自后至前场强不同的梯度磁场.
2.层面层厚选择:梯度磁场选定后调节射频冲 的中心频率(带宽)。层厚 与带宽成正比。增加梯度磁 场强度可减薄断层的厚度.
• 横向磁化对比
• 由于各种组织的T2不同,在横向弛豫过程 中,不同时刻各种组织在横向磁化中的比 例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组织间的横向磁 化对比。也称为T2对比
• 人体正常组织的T2值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T2
脂肪 肌肉 脑白质 脑灰质 脑脊液
• 影响横向弛豫的因素 • 组织特异性:小分子T2长,大分子T2
• 人体正常组织的T1值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2T
1.0T
1.5T
脂肪 肌肉 脑白质 闹灰质 脑脊液
• 影响纵向弛豫的因素 • 组织特异性:中等大小分子快,小分子及
大分子慢
• 晶格的物理状态:液态快、固态慢 • 晶格的温度:低快,高慢 • 周围大分子结构:加快 • 磁场强度:低场快,高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