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峨眉山市植物公园景观规划设计-ccdi中建国际

峨眉山市植物公园景观规划设计-ccdi中建国际


23
竖向规划

定位
对于峨嵋山市植物公园而言,整个园区的
地形营造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营造小气候,改造植物生境的一个具体措施。

规划要点
● 在整个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与规划水系形成咬合、呼应、共生关系, 有效划分景观空间 ● 植物公园各植物景观群落的生态环境要求

规划手法
●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 地形设计与水景布置有机结合,植物园通 过水系规划形成岛屿,同时又兼顾植物园隔离 带的功能 24
水上游乐区
水上游乐区沿湖及湖面设置人行木栈道,柳
海竹林沿湖岸有序展开,水岸设置游船码头,开 展水上游乐项目。将人的活动从森林里引入宽涧 的湖面。
34
玫瑰月季园

平面、意向、剖面、透视图
玫瑰月季园
玫瑰月季园中央是方
形主题广场。形成系列拱 门、蔷薇花廊、主题雕塑 广场和月季花园。局部地 形起伏,乔木支撑,风格 自然而现代。
和距离。

对于周边短期内无法拆除的旧建筑,建议对其进行立面上
的改造与美化,使其能更好的融入公园的环境中。

在基地周围已建成和规划中的项目,如大佛禅院、文化广
植物公园的文化底蕴。
26
植物规划
27
植物规划
28
旅游、商业及文化设施规划
29
第五部分:放大平面与专类园
入口广场与中心景观区 温室展示与稀有植物研究中心 水上游乐区 玫瑰月季园 竹林 柳园
毛茛园 秋叶园与活动中心 人工湿地水杉林 药用种植物保健园 香薰园
西哥落羽杉等),林下为鸢尾园,木栈桥在其中穿行,
鸢尾花与水中林交相辉映,构成水上新景观。
40
药用种植物保健园

平面、意向、透视图
药用种植物保健园
选用多种对人体有益的
树种或药用植物,结合目前 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园艺疗 法”,建立园艺保健园,为 游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 该区域为使人们有一个 学习园艺种植技术的一个场
峨眉山市植物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007年7月
1
第一部分:介绍背景

区位分析 周边环境 基地周边道路系统
2
区位分析

市域概况

位于全国‘T’形发展轴线上,处于四川省成乐经济发展
带上,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组成部分。

位于四川与云南的联系要道——成昆铁路线上,是联系成
都平原经济圈与川西南片区的交通枢纽。
两轴 一以水体为一条轴线 二以中央景观区与花鸟市场连线延伸到文化广场为一 条轴线 一环 主要公园环路 多核 沿主轴的多个公园节点
入口 1个主入口 3个次入口
13
景观规划总平面
14
功能分区
15
设计意向
16
景观规划鸟瞰图
17
第四部分:设计分析

道路规划 空间规划 动静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

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所在地、四川省旅
游基地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产业基础雄厚,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较
好,是区域重要的工业基地。
3
周边环境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峨眉山市南部,文化广场、象城以及大佛禅院以南,该地块为一带状山体,现有植物覆盖率较高,
为城市的一天然绿色长廊。该公园规划占地约200亩。

平面、意向、剖面、透视图
秋叶园与活动中心
成片秋叶树(枫、槭、银杏、榉、无患
子等)构成美景。色叶树的树叶由绿变成红 黄色,形成美丽独特的色叶景观。中心区大 面积草坪提供游人玩乐空间。
39
人工湿地水杉林

平面、意向、剖面、透视图
人工湿地水杉林
通过湿地、水生、沼生植物体系,形成植被体系。
同时,湿地可以成为鸟类、小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廊 道,借助湿地生态净化作用,对园内水质起到生态过 滤、净化的作用,在水生湿地的环境中,水中森林(墨
4
基地周边道路系统
5
第二部分:规划导则
机遇分析 规划原则 规划特色和理念 设计定位
6
机遇分析

机遇条件
● 峨嵋山优秀的历史文化背景 ● 比邻大佛禅院(最大的汉传佛教禅院) ● 文化广场已建成 ● 精品一条街 ● 峨嵋山物种丰富(大量稀有植物) ● 基地附近规划建设较好(文化广场道路等) ● 基地内植物生长状况好 ● 有可利用的水资源
51
第七部分:设计元素
构 筑 物 园 林 小 品 意 向
52
第八部分:周边环境的控制与开发导则


周边环境的控制与开发导则
峨眉山市植物公园的建成,必将成为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
植物大本营与公众喜欢的旅游风景区,将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期关
键性作用,发挥其生态与景观上的功能。它还会向社会提供旅游
服务、休闲服务和科普教育。
48

49
人工湿地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收集、储存和 净化处理污水,创造新的、遵循自然 的污水处理方式,并因此创造出具有 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 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可以成 为人们观光旅游、生态教育的娱乐公 园。

50
第七部分:设计元素
材 料 照 明 设 备 交 通 设 备 意 向
展览温室是植物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地,通过温室的不同高度和温湿度,按植物地理 分布设置各类不同的植物,体现来自五大洲近5000种植物,如棕榈类、沙生类、苏铁类、兰花、凤梨 类、荫生植物类、热带水生植物及高山植物等,特别突出峨嵋山植物群落的展示与研究。
33
水上游乐区

平面、意向、剖面、透视图
21
市政公用设施
22
夜景照明方案

照明设想
照明设计不仅是要考虑夜晚可见度,它还将服务于整个设计思想。这里我们所推出的是
一种能突出小树林及其随季相变化照明效果的设计构想。 首先是公园里基本的安全和管理安全措施,让人们了解和欣赏公园的整体结构,其次入 口、公共开放空间配暖色明亮的灯光,水池、溪流采用蓝色的光源,然后根据各分区的功能 及其特色来配置相应的照明设备;随着观赏植物花果叶的季相变化,照明与之相搭配,不仅 白天可以体验季相美,夜晚可以通过照明灯光色彩组合体验季节变化的美。

给水部分 景观设计各区域生活给水,水景补充水及绿地浇灌用水根
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质给水。 46

自 然 石 驳 岸
植 物 驳 岸
木 栈 道 驳 岸
47
岛与半岛
半岛是陆地向水域的延伸——半岛是 陆地向水域的最“亲密}接触了,非常 形象的水乳交融。
岛与水面、陆地及桥的关系——既保持 了自身的独立性,又通过桥与陆地建立 了紧密的联系。
表达方式
1. 通过水系的平面宽窄、竖向的高低起伏,使河水流动、氧 化,进而起到沉淀、自净作用。 2. 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部分有机物,为水体补充氧气, 增加水质的净化。 3. 园中水体与园中森林共同调节环境小气候,增加物种的多 样性,使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能够轻易地进行流通和交换。
● 形式布局 1. 对基地内现状水系的利用和改造 2. 植物园各植物景观群落的生境要求 ● 水系的利用 1. 满足整个园内排洪、泄洪的需求 2. 园内喷泉及各水景的景观水系利用 3. 园内水系自行净化功能的实施 4. 将河水处理成杂用水,再循环利用于绿化浇灌、生产用水等
植物规划
规划体系

25性 在自然植被的基础上依照《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国际公约,系统地、科学地了解、记 载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尤其是峨嵋山的种植资源的收集、保护,成为 物种保护中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范例。 ● 体现植物区系的地带性 以展示植物区植物为主要特色,开辟有代表示范意义的特色专类科属园,着重体现峨嵋 山地区有典型意义和观赏需求的古老种群,满足科研、科普和大众。 ● 注重植物展示的景观性、科学性 植物园发展历史悠久,除了科学地展示植物的科学分类系统及其奥秘处,独特的植物景 观一直是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现代植物园越来越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规划在展示峨嵋山景 观的基础上,设置既有科学性,又具景观外貌的专类园,从而将科学内涵参透在植物自然景 观中。
7
规划原则

峨嵋山市植物公园设计纳入城市设计、园林
景观、旅游规划三者交合的体系建设中来,重点突
出植物园建设的多元性和可持续发展。
8
规划特色与理念
9
设计定位
10
第三部分:总体景观规划

设计主题 组织构造
景观规划总平面
功能分区 设计意向

景观规划鸟瞰图
11
设计主题
12
组织构造
20
动静规划

动静分析
峨眉山市植物公园通过植物、水系、地形、道路等元素组合空间,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氛围:特别是强化了不同区域游人的参与活动、
审美特征,形成了动态活动与静态观赏既相结合又相独立的多重景观空间。 ● 以动为主景区:强调人的活动,通过不同景点的有机串联,激发游人参与意识,形成以植物园为特色,以镜湖水体为介质,依托项目 合理开发与设置,营造人与植物、水系互动场景。 ● 以静为主景区:强调人对植物的静态观赏、审美特征,通过在森林中的生态感受、感知,来寻求心理上的思考空间,达到人融景中, 人在林中,人在花中的和谐宁静场面。 ● 动静结合景区:作为由静到动的转换过度空间,该区域重在为游人提供更多的交往、交流场所,人的运动、休闲、休憩的心理转换特 色。
43
第六部分:水与人工湿地

水系规划理念
水系规划
岸 岛与半岛 桥 人工湿地系统
44
水系规划理念
45
水系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