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梳理必修一政治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和战国)*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1)分封制内容①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在地方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分封制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期导致分裂割据。
(3)宗法制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族等级。
(4)宗法制影响: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统一的经过和“始皇帝”的来历(1)秦统一的经过: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
(2)“秦始皇”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
2、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2)三公九卿制①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②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③三公之下设置“九卿”,作为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概括郡县制的基本内容及影响(1)内容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奠定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分析对比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不同点:①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分封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绝对服从中央。
②传承制度上:分封制爵位和领地世袭;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免。
③建立基础上:分封以血缘为基础;郡县按地域划分。
④历史作用上:分封制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意义(1)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削弱丞相权利的措施(1)频繁更换丞相(2)从身份低微的人士中选拔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3)实行内外朝制度。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唐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2)影响①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②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3、宋朝分割宰相权利的措施(1)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分割行政权(2)设枢密院,分割军权(3)设三司,分割财权。
4、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及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1)郡国并行制:汉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封国制。
(2)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实行“附益之法”。
*5、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1)内容:设行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全国分为十个行省。
(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后世沿用。
6、列举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先秦)——察举制(汉)——科举制(隋唐)*科举制的影响:*7、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效能的有限(4)重视选官制度。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的史实、原因及影响(1)史实: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2)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所以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3)影响:加强皇权,有利于中央集权。
*2、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1)设置:清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军机房,后职务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2)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前期)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③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2)消极(后期):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激化阶级矛盾。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1840-1900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1)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
火烧圆明园。
中国战败。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法美德等八国发动。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1)《南京条约》①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②五口通商③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3)《辛丑条约》①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④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黄海海战经过:1894年,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在返航途中遭日军舰偷袭。
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官兵英勇作战。
4、义和团反帝运动经过:1900年,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
二、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经过(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2、侵华日军罪行(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2)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用中国人做活人实验(3)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及影响(1)经过①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统一战线开始形成②1937中共改编红军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影响:全民族共同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1)正面战场①国民党领导②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2)敌后战场①中共领导②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③1940年彭德怀领导百团大战。
**5、抗战胜利的意义(1)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2)中华民族洗雪了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因)(2)外国侵略(外因)(3)自然灾害(直因)。
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3)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失败)、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成功)三次战役,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4)天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分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和产品分配的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客观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局限性(根因)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外因)。
(2)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二、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意义(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③实行责任内阁制。
(2)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评价辛亥革命(地位和影响)(1)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的经过,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初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3)中共诞生历史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原因: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中共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同中共合作。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国民大革命的经过(1924-1927)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开始②1926-1927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利③1927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过和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损失惨重。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