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线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
水泥生产线工艺管理
2.引用标准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窑外分解工艺管理规程》
3. 职责
3.1 公司
3.1.1 公司工艺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实行专业管理和全员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对违反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1.2 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工艺管理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技改和年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艺检修计划。
3.2 工艺专业管理部门
3.2.1 组织修订公司工艺管理规程,并检查、督促贯彻执行;
3.2.2 审核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检修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检修项目、质检小组、重要项目施工方案等)并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检修前根据公司安排,组织召开工艺检修准备会;组织检修过程中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和协调,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有权责令停工或返工;组织对检修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验收和考核;
3.2.3 审核检修使用材料的材质、概算数量,并确认材料库存;编制重点项目
的施工方案,对重点隐蔽工程组织实施《隐蔽工程施工验收会签制度》;
3.2.4 负责工艺技改项目初审,组织实施、调试及运行评价;
3.2.5 负责年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审核,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书面上报;
3.2.6 负责组织处理涉及多专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工艺生产问题;
3.2.7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不断推广新技术、新经验,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3.2.8 工艺事故管理
3.2.8.1 工艺事故定义:生产工艺流程因非正常原因或工艺工况出现异常而未能提前主动发现,也未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造成主机停机,停机时间超过规定限额(停机时间计算:主机从止料到从新喂料时间);
3.2.8.2 工艺事故的分类、报告参与处理等参照《北方水泥设备管理事实细则》《北方水泥设备事故管理办法》相关内容;
3.2.8.3 工艺专业管理部门协助公司组织特大工艺事故调查,组织重大工艺事故的调查处理,审定一般工艺事故的调查处理。
3.2.9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采用环保新技术,改善生产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3.3 岗位
3.3.1 贯彻执行工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努力稳定系统工况,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力争优质、高产、低消耗;
3.3.2 优化操作,做好包括操作、巡检等原始记录,不断健全、完善工艺技术台账。
3.3.3 参与工艺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工作。
4.干法窑外分解窑的工艺管理
4.1 窑外分解的工艺管理总则
第一条窑外分解窑是我国水泥工业重点发展的新工艺。
其工艺与各类传统窑型相比有显著特点和必须遵循的特殊规律。
为了加强窑外分解窑的管理,适应水泥工业发展的要求,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窑外分解窑的工艺管理原则是:根据入窑生料经过予热分解的特点,制订适合该窑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参数;充分运用计量、监测仪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以自控为主的过程控制;合理调整风、煤、料和窑速,稳定全系统的热工制度;确定合理的安全运转周期,实现优质、稳产、高效、低耗和文明生产。
第三条本规程由企业的厂长和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明确职责,奖惩分明。
对贯彻执行较好者,应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者,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2煤粉制备系统工艺管理规程
4.1.1 煤磨系统开停机顺序
4.1.1.1 煤磨系统开机顺序
1
2
3
4
5
2.1.1.2 煤磨系统停机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
2.1.2 煤磨系统的联锁
1
2
2.1.3 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
2
3
4
5
6
7
2.1.4 正常操作过程
2.1.4.1 窑尾废气作为烘干热源
1
210min 煤磨
34
-100Pa -150 Pa
动
逐
5
6
75
7
差
压、进出口气体温度、选粉机电流等参数调整给料机喂煤量。
同时调整各档板开
8
200
250
口热
2.1.5煤粉制备系统正常调整 2.1.7.1 喂煤量的控制 (1)
的
减
(2)
平
(3)
(4)
(5) 适当增
2.1.7.2 煤磨差压
煤磨差压的稳定对煤磨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差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煤磨的
喂煤量、通风量、煤磨出口温度、磨内隔仓板的堵塞情况。
在差压发生变化时
DCS上作适当
通过改变各档板来稳定差压。
如因隔仓板堵塞导致差压变化则止料抽粉无效后停磨后进行处理。
2.1.7.3 煤磨进、出口温度
风
扫煤磨更为敏感。
出口温度主要通过调整喂煤量、热风档板和冷风档板来控制
6080 ℃
2.1.7.4 0.5%
情
2.1.7.5 R80≤6%
通过调整选粉机转速、喂料量和系统
通
记
连
2.1.7.6
7075 ℃
65 ℃
磨
出口风温。
2.1.7.7 65 ℃
即
2.1.7.8 6O70 ℃
采
2.1.7.9 设备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煤磨、选粉机、排风机等设备的
采
取有效措施。
2.1.8 煤磨停运操作
2.1.8.1 煤磨正常停运操作步骤
(1)8h
煤
(2)
(3)
煤
(4)当煤磨出口温度下降至60
磨
510min
(5)停磨20min
抽空后可停风机设备组和煤粉输送设备组。
(6)
(7)煤磨低压油泵在停磨后运转48h
(8)停磨后按相关规程对系统
1)
2)
视
3)
2.1.8.2 煤磨紧急停运原因
(1)
(2)
(3)
(4)其它意外情况必须停磨时。
2.1.9 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1
出
口温度、差压、选粉机电流和转数、热风档板、冷风档板、主排风机档板开度等
保
265℃或过
至正
3
统
485%
度。
锥部温度超过85
5
细
6
的
7
意
8
视
2.1.10 煤磨系统正常参数控制范围
1300℃
27080
310002500Pa
480℃
56580℃
第四条煤粉制备系统的管理原则是:按照煤的物理性能,在安全运转条件下,选用最佳的操作参数,做到煤、风、温度、研磨体相互适应,提高粉磨
效率,保证回转窑和分解炉用煤的数量和质量。
第五条入窑煤粉的灰份要控制区间18~22%,挥发份控制在22~32%。
煤粉细度0.08mm筛筛余小于6%,水份小于2%。
采用三风道喷煤管的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
第六条各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煤磨系统工艺技术参数,一般煤磨入口混合气体温度不高于400℃。
出口气体温度必须低于90℃。
第七条全系统的设备必须完好,密闭装置要完善、可靠,防止结露,及时清理积灰,定期予修。
第八条煤粉制备系统必须搞好收尘,排放气体含尘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
第九条安全防爆、惰性气体设施和检测装置等要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校验,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条制订合理配球方案,定期清仓补球。
改变配球方案要将前、后的台时产量、细度、水份、原煤性能、研磨体配比、消耗量、电耗等记录在技术台帐上,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第十一条配备必要仪表,并有专人管理,保证在完好状态下工作。
第十二条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进行风量、回粉细度等单项技术测定。
第三章冷却破碎系统
第十三条篦冷机的管理原则是:合理设定各室风量和风压,加速熟料冷却,努力提高入窑二次风和入分解炉三次风温度,减少热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熟料出冷却机温度应低于环境温度加80℃。
第十四条合理控制冷却机篦下压力,减少风室漏风。
及时调节篦床速度,
做到布料均齐,料层厚度应经常保持在600毫米左右。
第十五条加强设备管理,掌握磨损情况,定时加油。
隔板、风室要完整。
观察孔、检修门要防止漏风,各部管道阀门要灵活可调。
防止螺丝松动,篦板脱落。
第十六条加强熟料破碎机和输送设备的管理,使之安全运转。
定期检查和更换锤头,保证出破碎机熟料粒度小于2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