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2 、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2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地转偏向力】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地方时和区时】=4°分钟)°=1小时、1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 *1小时(东加西减)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正午太阳高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一、纬度分布规律:、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2 、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二、季节变化规律:1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2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3、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纬度变化规律:
1、点北北长,越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
2、纬度越高,昼夜差幅越大
二、季节变化规律:1、点向南移,北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
点向北移,北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2、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三、日出日落:1、晨线表示日出、昏线表示日落
2、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地球圈层结构】
一、内部圈层结构: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吸收、1削弱作用:反射(白天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低)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夜晚多云天气气温比晴天高)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太阳辐射:短波辐射3、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地面(地面辐射)4、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朝霞晚霞呈红色:大气散射【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4 、城市风1、模式图
气压:B>A>C>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海陆风2、
3、山谷风
【风】一、风向判断: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1、摩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图上判断某地风向: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②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③判断所画风向(从什么方向吹来就是什么风)
二、风速判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
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气候判读】一、判断方法:月夏7月冬1月,则月冬7月夏;若最冷月为7月,则11、以温定冬夏:若最冷月为1 ℃: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气候;③<0℃:温带2、以温定带:最冷月①>15℃:热带;②0℃~15 3、以水定型:①冬雨型:地中海气候②夏雨型:三种季风③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二、几种重要气候类型:
【天气系统】
冷锋暖锋
符号表示中,三角或半圆指向为锋前进的方向(锋前),由此判断两侧分别是什么气团1、降水均在冷气团一侧,冷风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2、
北半球气旋北半球反气旋
精品文档.
【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
1、类型:①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②陆地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
③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人类主要通过影响地表径流影响水循环
3、地理意义:①更新水资源②塑造地表形态③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
二、洋流1、分布
主要成因:盛行风
(如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形成渔场原因: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③影响航海:顺风顺水时省时节能④影响海洋污
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厄尔尼诺: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西偏、海水异常增暖、圣诞节前后、鱼类大量死亡
4、等温线判读:①根据等温线所示温度画出赤道位置,进而判断此地为哪个半球
②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流向③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地形倒置一、地质作用张裂
挤压→褶皱水平岩浆活动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垂直变质作用2、
相对上升(地垒)→断层外力相对下降(地堑)作用侵蚀、搬运、沉积:风、流水、冰川、海水
固结成岩
地貌:①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V型谷、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②流水堆积(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③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④风力堆积(沙丘)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浆岩:侵入型花岗岩、喷出型玄武岩
2、沉积岩:有岩层、有化石
3、变质岩如大理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区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区域间比较
四、世界气候分布及所对应的自然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热量因素低纬和高纬地区显著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水分因素中纬度大陆显著
3、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热量和水分低纬度高山显著
①相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②山麓自然带(基带)与该山所在地自然带一致
③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垂直地带性越明显,自然带数量越多
六、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举例:①南半球无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自然带缺失)
②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温带森林,东侧为沙漠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