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一)-

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一)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A. 仁者爱人B. 仁政、王道C. 无为而治D. 反对战争(2)《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A.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B.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C.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D.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3)“一代不如一代”/“生命是闹着玩儿,事事显出如此”/“你可都改了吧”。

这三句言辞的小说人物分别是()A. 赵七爷、沙子龙、林黛玉B. 九斤老太、沙子龙、林黛玉C. 八一嫂、王三胜、薛宝钗D. 九斤老太、孙老者、薛宝钗(4)《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A. 郑庄公B. 共叔段C. 姜氏D. 颖考叔(5)《前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一世之雄”是指()A. 曹操B. 李斯C. 诸葛亮D. 王安石(6)“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唱词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夸张C. 拟人D. 排比(7)“渐霜风凄紧”,的下一句词是()。

A. 望故乡渺邈B.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C.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D.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句话的提出者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9)《大同》出自《礼记》,下面对其陈述正确的是()A. 《礼记》是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B. 《礼记》中的《仪礼》、《周礼》、《周官》合称“三礼”。

C. 《礼记》成书是在春秋时代。

D. 《礼记》的内容主要涉及了上古三代的礼仪制度。

(10)《论快乐》属于()A. 论事散文B. 笔记散文C. 文化散文D. 学者散文(11)《谈时间》的语言风格是()A. 典雅平和B. 清新秀丽C. 幽默机智D. 谨严犀利(12)“比司马青衫更湿”、“乘风破浪”、“周公吐哺”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A. 司马迁、宗悫、周武王B. 司马光、桓温、周文王C. 白居易、宗悫、周公D. 司马光、伊尹、周公(13)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A. 归纳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14)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朝代搭配正确的是()A. 《蜀相》——诸葛亮——三国B. 《日出》——老舍——中国现代C. 《米龙老爹》——莫泊桑——法国D. 《长亭送别》——马致远——元(15)“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对刻画李广的性格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 对比反衬B. 铺垫衬托C. 象征暗示D. 侧面烘托(16)下列小说中,两种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的是()A. 《米龙老爹》B. 《断魂枪》C. 《苦恼》D. 《麦琪的礼物》(17)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A. 旦视而暮抚B.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 函梁君臣之首(18)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A.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u>而今安在哉</u>!现在安全的健在呢!B. <u>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u>,仆则愈益不顾也。

因此总是不被长官所喜欢。

C.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u>我之谓也</u>……”是我说的。

D. <u>以子之道,移之官理</u>,可乎?把你移送到官衙处理(19)下列划横线词解释正确的是()A. 请以<strong><u>遗</u></strong>之。

遗,赠与B. 辟邪说,难<strong><u>壬</u></strong>人,不为拒谏。

壬,天干中的第九位,用来计数C. 下官此来,并非擅<strong><u>造</u></strong>潭府。

造,建造D. 姜氏何<strong><u>厌</u></strong>之有?厌,讨厌(20)下列句子中,“其”可以表揣测语气的是()A.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王室其将卑乎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1)(一)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TSE}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说理方式?(3)这种说理方式的好处是什么?<p> </p>(4)(二)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TSE}小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考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5)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6)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p></p>(7)(三)阅读杜甫《蜀相》这首诗,然后回答{TSE}小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9)如何理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p> </p>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1)(一)阅读《背影》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TSE}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2)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3)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4)(二)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TSE}小题。

但是那老翁绝不细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搅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那副伤痕显然的瘦脸儿突然大起收缩显出一副怕人的难看样子,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

团长发呆了,扬起了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的脸上唾了第二次。

(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米龙老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的典型意义是什么?(7)(三)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TSE}小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8)“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9)“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四、作文(50分)(1)以“信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1) :B(2) :C(3) :B(4) :B(5) :A(6) :B(7) :B(8) :C(9) :A(10) :D(11) :A(12) :C(13) :B(14) :C(15) :D(16) :A(17) :C(18) :B(19) :A(20) :D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1) :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 :连锁推理。

(3)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4) :南霁云的性格特征: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5) :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主要细节有二:一是抽刀断指,二是射矢明志。

(6) :除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妒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二是用南霁云抽刀断指后“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托渲染;三是用汴、徐二府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

(7) :杜甫在年轻时就怀有辅佐明君的志向,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志向越发难以实现。

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的远大抱负。

(8) :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

(9) :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就死在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含杜甫本人在内。

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却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

这两句诗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1)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2)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4) :作者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两种表现方法(也可以回答为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5) :表现了米龙老爹刚强勇武、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性格特征。

(6) :面对普鲁士的侵略士兵,米龙老爹能够做出这种令人惊异的举动,充分表现了他的刚强勇武、视死如归的性格,从而升华了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