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韩城各大景点导游词-梁带村遗址讲解词

陕西韩城各大景点导游词-梁带村遗址讲解词

梁带村遗址讲解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叫……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边请(手势,然后一边走一边讲)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韩城故称龙门这和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渊源,三皇五帝的尧帝时期洪水泛滥中原地区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

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在我们古典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中这样写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讲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

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壁立,巨涛咆哮。

陕西的西禹门山高892.6米,山西的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

“龙门”,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深,平地一声雷”之佳句。

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

这里是黄河最窄处只有48米宽,且从龙门上溯直至黄河最大的水位差“壶口瀑布”黄河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奔流。

这段黄河是整个黄河河道最窄,水位最深,流速最高的一段。

上古时代黄河鲤鱼非常丰盛,每年三月份是黄河鲤鱼溯流之期。

因龙门河窄水流迅疾,鲤鱼不能进,所以鲤鱼只有“跳”,只有跳得越高,落得越远进入龙门口的可能性越大,古人看到这种万鱼竞跃场面取其祥瑞“鱼跃龙门,可以化龙”。

这也是在中国历史夏商时代韩城的古称“龙门”。

《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

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

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门者,点额曝鳃 指伤其额 ”。

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

过去科举时代,把名题金榜的人,叫跃上龙门,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到了周代。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大封诸侯,其时周公摄政,封成王弟于河西建韩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韩武子被封地韩城,建立韩侯国。

据《左传》、《史记》载,两周之际,周平王封秦仲少子康于梁山之阳,建立梁伯国,筑少梁城,梁伯国于公元前641年被秦所灭(秦穆公时期),在今韩城市南10公里处发现有少梁城墙。

所以两周时期韩城史称少梁。

少梁也是古战场,秦孝公将商鞅战魏公孙痤的少梁战场就在现在韩城。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崛起,秦惠文王11年(公元前327年),收复河西之地,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河西是秦的东门户,秦惠文王遂改称少梁为夏阳,因司马迁为秦末人所以称其京畿夏阳人也就是陕西韩城人。

夏阳这个名称沿用比较长,到了隋朝。

隋文帝杨坚是鲜卑族(杨坚今陕西华阴人),入主中原兴科举、重儒学,复兴周礼。

随认西周初年韩侯国为正统,取韩字设城故名韩城这是在文帝开皇18年(公元589年)时期。

沿用至今。

期间韩城在金元统治时期被称为古桢州有百余年。

这是韩城的的一个大体的历史沿革。

韩城号称四围之国,极具战略地位,在历史上三大历史时期可谓极其重要,春秋战国时期、金元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同时韩城亦是个人杰地灵之地,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

文物储量蔚为大观。

沿黄河一线由南至北,有战国时期魏长城遗址(城南村)。

八路军东渡黄河遗址(芝川镇)。

晋代始建现在保留的是元代建筑风格的司马迁祠(芝川镇)。

战国时期的古少梁城遗址(少梁村)。

近代红色文学家杜鹏程故居(苏村)。

与其隔涺水相望的是清乾隆时期的状元王杰故居(庙后村)。

王杰也是整个清代长江以北唯一的一名状元,官至上书房管事(相当于国务院主管)。

嘉庆的帝师。

在向北行便是现在陕文投斥资60亿修复建设的明清古城。

韩城古城,南临涺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

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盛地。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因金代完颜氏在韩城所建以国得名故名金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

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

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

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

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

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

古城向北大禹庙、民居瑰宝党家村、元代寺庙普照寺。

这些文物古迹都是地上文物。

地下文物只我们梁带村一家。

我们在2004年秋冬之际在梁带村北冲沟内发现了古墓葬。

这是一个卫星遥感照片绿色虚框是遗址区保护区域,西起西禹高速,东到黄河岸边。

占地976亩。

墓葬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门口马路两侧,有500余亩。

其中红色点线是探明还没有挖掘的墓葬,黄色点线是已经挖掘清理过的墓葬。

我们东面大约六百米的地方就是黄河,黄河约在1500年前将我们墓葬区东部堤岸冲毁形成了一条冲沟,沟的最深处约有40米。

沟西顶端冲毁了遗址区部分墓葬。

所以在沟壁土崖上留有古墓葬断层,土质结构变化。

随后在省地市级的重要领导的支持下迅速采取措施,同时联合武警公安对梁带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才使台塬上1300余座墓葬完整保留下来了。

这1300余座墓葬有平民墓葬1100余座,中级士大(dai)夫墓葬100余座(相当于现在厅处级)。

诸侯级墓葬7座(相当于省部级)。

各级陪葬坑达64座。

在陕西省也属罕见。

27号墓是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梁带村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带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对这座大墓的开馆过程进行四个小时的现场直播。

周礼规定天子墓,四墓道程“亜”字型。

诸侯墓,双墓道程“中”字型。

士大夫墓,单墓道程“甲”字型。

27号墓的发现被国家文物总局列为全国2005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墓道南北相通全长63米,墓室长9米,宽7米,深13.2米。

这座墓还是陕西省战国以前,没有被盗挖过的古墓葬中形制最大的两周墓葬。

陕西凤翔有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墓“秦公一号大墓”。

属于春秋礼崩乐坏后违天子制的一座“亜”字型大墓(秦景公墓)。

可叹的是秦公一号大墓历代被盗有约200余次。

1975年挖掘以来37年收获不大。

27号墓出土的文物遍及椁室与棺室,在这个墓室里就出土了大量金器及玉器,都是墓主人的佩饰,许多随葬品在陕西省甚至国内,或是首次见到,或年代最早,或保存最好。

像首次见到两周之际的金剑鞘,首次见到的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目前国内年代最早的青铜錞于,国内年代最早的漆木建鼓,以及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编磬,在椁室的侧板悬挂有大量的串饰,是由玛瑙和海贝串联而成的,就跟今天盖房子一样,房子盖好以后在墙壁上挂一些装饰品,把房子装饰的富丽堂皇,生前享有这些东西死了以后还享有这些东西,由此可见墓主生前也是非常奢华的。

有趣的是在墓葬的主墓道上还有一个墓上墓,系清代乾隆时期一个刘姓人家的墓葬,从葬仪上分析应该是盗葬墓。

1是墓室小仅容人,2是立葬,立葬的人头脚骨不分。

如是平葬的人头脚骨是两个方向。

3是没有棺椁。

这三点看显得葬礼极贫寒且匆忙。

但是在墓葬的底部有两块刻石记录墓主人的生平和生卒年月。

又显得很重视。

结合这四点看,这是一个盗葬墓。

风水学中有“夺人之地”。

就是,不是我家的地,但有宝地我以尸骨夺他。

夜里埋人时间紧,显得匆忙,不可能装殓,留有墓志铭为以后好找,不至于要重修坟墓时错修或找不到。

所以说是盗葬墓。

我们这个展馆是一个临时的出土文物精品展。

只展示了19、26、27号墓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精品文物。

就26号墓王后仲姜墓出土玉器一项500余件。

陕西地区少有。

27号墓芮桓公墓出土金器一项48件,全国战国以前墓葬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

27、26墓出土的几件金器和玉器,这些金器都是墓主身上的装饰品,金环出土于墓主腰部,金肩饰是肩膀上装饰的,而牛首衔环出土在墓主的胸部。

看到的这些玉器分为礼玉和佩玉,礼玉是用来祭祀的而佩玉则是用来装饰的,看到这个人龙合雕的配饰整个配饰成C字形,它是由人和龙首合雕而成的。

尤其是我们看到的这个玉立人对我们了解周代的服饰发式以及面部轮廓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玉琮是的内圆外方,正所谓天圆地方。

它是一块用来祭祀的礼玉。

自从梁带村的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陕西省长袁纯清,国家文物旅游局长禅霁翔,殷商第一人李伯谦等等都来梁带村来实地考察。

今年我们即将在对面建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文物保护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这是整个遗址保护区的规划图。

从西禹高速下来是一个广场,目前已有全国各地芮姓族人1000余人在我们这里认祖。

希望祭祀。

向东我们将建一个5000—6000平米的博物馆,将我们目前已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进行一个整体展示。

还有我们规划建设一个墓葬形制展示区,就是展示墓葬开挖中棺椁,尸骨、陪葬品放置,是游客可以下到墓葬内参观感受。

还有考古展示。

我们把部分墓葬不做考古清理,让喜爱考古的游客体验一下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就是冲沟黄河景观区。

黄河在我们遗址区边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北边这个村叫化石村,黄河河床在化石村的上游是石底河床,一过化石村立即变为全泥沙底河床。

没有一块石头。

向泾渭分明一样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所以这个化石村的化石不是古生物化石的化石,而是石头在这里被化解掉了。

接下来就请跟我一起走进展室,我们遗址区从2005年发掘以来我们这个展室所展出的这些珍贵文物出土于27 26 19墓。

27号墓刚才说了是具有两条墓道的大墓,根据出土的情况来看,墓主是一位诸侯国君,26号墓墓主是其王后夫人的,19号墓墓主是也是一位女性墓。

前言: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从2005年发觉以来,从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显示,这个墓葬群属于跨越西周和春秋两个时期的,距今有2700—2800年历史的两周古墓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