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主讲:吴平
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了解:发展简史,地位和作用,学习方法
重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
难点:整体观念、“证”、“辩证”
概述
中医护理学是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 理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温适宜,不 要过热、过冷。
饮食护理:提出疾病
饮食禁忌。
情志护理:提出以情
治情的护理方法。
较详细的论述针灸、 导引、热熨等护理操 作技术。
(二)汉唐时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
论体系,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论述了药物煎、 服法的注意事项,以及服药后的不同反应、处理方法和 饮食禁忌;在急救护理及饮食护理方面均有详细的论述 。被后世誉为“医圣”。
(一)春秋战国时期 1. 原始社会时期——早期的生活护理 2.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医学分科,
如“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等。 3. 战国时期: 中医学进一步发展,著成中医学典籍《黄帝内 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出现了一代名医扁鹊。
生活起居护理:强调
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对妇科及产科都有专篇论述,极大的丰
富的中医妇产科护理的内容。
(四)明清时期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更加充实,逐渐向 独立完整的体系发展。
●王肯堂《证治准绳》: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 ●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妇的生活起居 护理。 ●陈实功《外科正宗》:疮疡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也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证:即证侯,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既不是疾病的
全过程,也不是疾病的某一临床症状表现,证是指 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 病因、发病部位、疾病性质及邪正关系这些内容,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 况。
三者的关系:
症
病
证
2、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三)宋金元时期
学术争鸣,医学发展,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的内容。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刘完素。 ●“补土派”李东垣: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认为脾胃属土居中,
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 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
●“滋阴派”朱丹溪: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的饮食调护。 ●“攻下派”张从正:重视情志护理,采用以“形逗乐解妇愁”。 ●“寒凉派”刘完素: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治疗上,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重视机体 自身的整体性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的思想。
(二)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2)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为用: (3)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三分药,七分养”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1、正确对待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与西医学 2、要熟记中医护理基本内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 3、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 4、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针灸、拔罐、推拿
(五)近代及现代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中医及中医护理学的发 展处于停滞不前阶段。西方文化的渗透,现代 医学的普及,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了 中医学的荒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事业从回正轨,不断发 展壮大。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统一性、完整性及联系性。
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
地域不同或患者体质差异,或疾病处于不同的 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证侯,应采用不同的 护理原则、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如感冒。
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只要出现了相同的
证侯,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护理措施 与护理方法。如脏器下垂。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1)气候影响: (2)地理环境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性
(1)社会进步: (2)社会的治与乱:
(3)社会地位的 变化:
(二)、辨证施护
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 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 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 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候的过程。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 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方法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解决护 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終目的。
1、症、证、病的鉴别: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
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强调一个全过程。
症:即症状,是某些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变化
华佗:创立了“五禽戏”开创了体育保健的先河。 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
死病人的复苏术。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详述了外科肠吻合术后的
饮食护理与术后护理。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详述了中医护理原则以
及各科疾病的护理内容。
东汉末年,华佗与董奉, 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 神医”。 华佗则深入民 间,在内、外、妇、儿各 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 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 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 、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 世每以“华佗再世”、“ 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 见其影响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