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2015)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2015)
粗加工场所:指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解 冻、清洗、剔除不可食用部分等加工处理的操作 场所。
切配场所:指把经过粗加工的食品进行清洗、切 割、称量、拼配等加工处理成为半成品的操作场 所。
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指对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的操作场所。
非食品处理区
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更衣场所、门厅、大堂 休息厅、歌舞台、非食品库房、卫生间等非直接 处理食品的区域。
烹饪场所:指对经过粗加工、切配的原料或半成 品进行煎、炒、炸、焖、煮、烤、烘、蒸及其他 热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
餐用具保洁场所:指对经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和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存放并保持 清洁的场所。
什么是一般操作区?
一般操作区指其他处理食品和餐用具的场所,包 括粗加工场所、切配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 和食品库房等。
高风险的原因
使用的原料和供应的品种繁多; 加工手段以手工操作为主; 食品从业人员流动频繁; 加工时可能引入较多危险因素(如图)
餐饮服务经营者分类
当前,我国餐饮服务行业业态较多,发展水平参 差不齐,有位列世界500强的跨国餐饮集团,也有 简单的特色小店 。
包括餐馆(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小吃店、快 餐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 厨房等。
食品处理区均要求设置在室内按照原料进入、原 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 并应在存放、操作中能防止产生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
合理布局,防止对食品产生交叉污染
加工操作流程(生进熟出)
面积要求
供应的人员和食品的 数量越多,食品处理 区所需的面积越大, 不同餐饮单位加工场 所与就餐场所的面积 比例要求推荐在1:2-1:3 之 间 。 切 配 烹 饪 场所(主厨房)应占 食品处理区的50%。
场所与设施、设备
1、选址要求 2、建筑结构、布局、场所设置、分隔、面积要求 3、设施要求 4、场所及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选址要求
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 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距离粪坑、 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 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 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应同时符合规划、 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个人卫生要求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 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佩带饰物。
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 作时应保持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处理食物前; 上卫生间后; 接触生食物后; 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农业部门: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 质检部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如食品生产厂); 工商部门:食品流通环节(如超市、没有就餐场所的包子店、饮品
等); 食药监部门: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
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经营的 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后方可从事加工经营活动。
食品加工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食品加工制作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加工制作食品管理; 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 餐厨垃圾处理管理;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
食品安全管理。
对从业人员要求
。
健康要求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 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 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 检查。
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 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 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违法《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1、1950—2004:由卫生部门统一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管 2、2004年:由多个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分段监管
场所及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各岗位相关人员宜按照《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 备及工具清洁方法》的要求进行清洁,使场所及其内部各 项设施设备随时保持清洁。
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 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 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 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 离开工作岗位。
晨检制度是什么?
“晨检制度”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中明确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每日晨检制度。
《规范》要求,每日进行晨检和健康观察,及时掌握食品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 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 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
培训人:熊雪菲
食品安全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明了食品安 全的重要性。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维护人民 群众身体健康。
要做到餐饮服务安全,必须要做到三个方面: 1、餐饮加工的原料必须把关; 2、餐饮加工的流程布局等基本条件符合要求; 3、餐饮加工的过程符合要求。
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餐饮服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硬 件条件就是流程布局,软件条件就是原料采购和操作过程。
如何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1、领取工商局《名称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后去 行政服务中心食药监局窗口申请; (如面积较大的须申请同时申报报图纸进行审核)
各乡镇,去各街道所在地的食药监工作站申请 2、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审核(现场须提供房产证复印件及
应设专用于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 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分池清洗——食品原料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 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
工具区分
分开存放——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受到污染,与原料分开 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存放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 查,将有碍食品安全疾病 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 安全的工作岗位。(如痢 疾、伤寒、甲肝等消化道 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 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 肤病等)。
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 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二千元 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 销许可证。
什么是清洁操作区?
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 较高的操作场所,包括专间、备餐场所。
专间: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 操作间,包括凉菜间、裱花间、备餐间、分装间 等。
备餐场所:指成品的整理、分装、分发、暂时放 置的专用场所。
什么是准清洁操作区?
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 场所,包括烹饪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
什么是餐饮服务?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餐饮服务, 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 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 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
如果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 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 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 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的要求
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要求: 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 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 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 连锁经营餐饮服务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
房 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租赁合同),现场符合要求后去窗口递交申请材料;现场 不符合要求,须整改完毕,执法人员再次进行审核,符合 要求后方可递交申请材料; 3、递交完材料后等待系统通知,方可去窗口领取《餐饮 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 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加工制作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许可。
3、不能加工的食品(1)已死亡的河蟹、黄鳝、甲鱼、乌龟、贝壳类 等水产品(组氨酸),发芽的马铃薯(龙葵素);
专间面积要求
凉菜间,应占食品处 理区10%以上,最小面 积不得少于5平方米 (不连二次更衣间)。
专间要求
专间入口处设置通过式二次更衣室,室内应设洗 手消毒水池和更衣挂钩。不具备设置二次更衣室 条件的,应在专间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 设施。专间内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 物流入及浊气逸出。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
若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该向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食品安全现状
餐饮服务行业是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行 业,几乎每个人都有餐饮消费的经历,相对其他 食品行业而言,餐饮业是更加直接地面对消费者 的。也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发生食物中毒最为 集中的食品行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 如此。(高风险行业)
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宜 分开设置(人流物流分开)。
烹调规范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 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烧熟煮透 未烧熟煮透的常见原因:同一锅食品烹调量大,受热不均匀;原料或
半成品在烹调前未彻底解冻;过于追求食品的鲜嫩,致使烹调时间不足; 食品体积过大,烹调时间不足;烹调加工时间过短,加热不彻底。(四季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