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十一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十一

职业卫生评价答案一、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C )A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B 粉尘、毒物和噪声C 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D 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2.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___,不允许使用___;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 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____,也可以是____,但应适合该空气____。

( B )A、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B、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C、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D、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3.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A 1/2 MACB 1/2 PC-STELC PC-TWA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4.低温作业是指( D )。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5.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A )。

A MACB PC-TWAC PC-STEL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6.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C 事故通风装置D 密闭设施。

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 A )A、体检机构;B、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C、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医务人员。

9.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 D )A、2种;B、3种;C、4种;D、5种。

10.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C )A、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B、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C、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12.电焊工人作业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A、有害气体;B、辐射;C粉尘;D、有害气体、辐射、粉尘、噪声;13.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14.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 B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B、职业病病人;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D、接触矽尘工人15.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 B )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6.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A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17.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 )含量)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 A化学组成(游离SiO2荷电性18.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D )A、控制噪声源B、控制传播途径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D、职业性健康检查19.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 )A、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B、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C、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D、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20.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D )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D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二、多选题(每题至少两个以上答案,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选择类比工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BCD )的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C.离岗时 D.应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ABCDE )。

A.劳动者的职业史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E.劳动者的既往史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主题工程( ABC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投入使用D、同时预算5.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 A B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控制职业危害 D综合治理6.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ABCD )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皮肤病7.噪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程度与(ABCD )有关。

A.噪声强度B.暴露时间C.个体因素D.噪声的性质E.厂房大小8.通风除尘系统风道的设计计算中运用了以下哪些参数?( ABCDE )A、风道有效截面积B、控制风速C、风量D、平均风速E、风道长度9.粉尘采样包括( ABCD )A 定点采样B 个体采样C 短时间采样D 长时间采样10.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ABCD )项目(简称“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A. 扩建B. 技术改造及引进C. 新建D. 改建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内容包括(ABCD)A 规章制度B 操作规程C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D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2.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ABC )A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3.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时,采用的评价方法有(ABCD)A 职业卫生调查B 职业卫生检测C 职业健康检查D 检查表分析14.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包含(ABCD)A 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B 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C 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D 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1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ABCDE )A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B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C劳动强度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D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E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只能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 )2.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F档。

( × )3.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4.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5.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

(√)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与职业的资料。

(√)7.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8.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9.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10.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四、综合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6h。

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2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2小时。

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1)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C TWA =(C1T1+C2T2+C3T3)/8=(300×2+60×2+120×2)÷8=120(mg/m3)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2、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