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

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

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

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

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五、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4)国家及省市有关设计规范与规定
第二章规划设计
一、规划目标
(1)优化城市结构与功能,将人文精髓融入现代景观,筑巢引凤促进城市发展。

(2)营造城市“生态交流空间”以提供市民交流、休闲等活动。

(3)打造代表城市形象的市政广场,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市休闲中心。

(4)营造居民城市户外活动与自然环境互动和谐的以人为本空间。

二、设计指导原则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创造具有特色的行政中心区域,首先需要确立特定的规划原则。

为此,我们对汇源区政法机关地块规划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指导性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努力保护现状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并进一步创造出引导人们亲和自然、天人一体的生态环境。

(2)凝聚力原则:形成综合而富有活力的的区域,创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新核心。

(3)体现特质原则:将本地区人文、历史、以及环境的特质结合到设计中去。

(4)人性化原则:营造人性化空间,结合人性化尺度合理布置人性化设施,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5)亲民高效原则:通过空间的处理,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并实现政府的高效运作。

(6)健康性原则:通过对造景材料的选择,公共设施的配置,植物的巧妙运用与搭配,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市民予以更多的健康引导。

(7)实施性原则:项目设计初期需更多考虑其可实施性,尽量减少工程操作中不必要的预算开支。

总而言之,上述原则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亲民、高效、独特的行政中心区域,为该区域的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证。

我们提出的规划是一个平衡的、整合的方案:它充满着诗情画意,反映着创造一个持久优美新行政中心区域的渴望;它又是实用的,环境脉络易于辨知、功能配置合理高效、以及倡导有效理性的投资。

三、规划总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合理组织内部功能、做好与外围环境及空间秩序的衔接。

源汇区政法机关地块地理环境优越,四面均有规划路,地形平坦。

规划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布局,行政办公楼以广场为界线左右对称式布局,中间由行政办公楼与其它办公机构大楼半围合出地块的核心景观文化广场,向外界展示了源汇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

四、用地布局
本项目分为行政办公用地、文体用地、防护绿地用地三大类别,其中行政办公分为7个区域即服务中心、区检察院、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农委、区交通局、区人事局办公区。

(1)行政办公用地:7栋行政办公楼均集中在用地的中心和西边,北面朝休闲绿化区,南面有集中的体育训练设施用地。

(2)文体用地:规划融合自然的山水意境及现代简约几何的设计手法于一体,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绿化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连续、多样的景观体系,
同时营造“临水、融绿”的景观主题。

(3)道路交通与停车用地:①整个区域主要道路分为四级。

规划城市主干道为41m,次干道25m,地块内部主要车行道为14米,地块内部次要车行道为8米。

此外,综合考虑了各地块内部建筑与周边路网的关系,对次一级的道路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到了地块内部道路的优化设计。

各地块内部交通组织顺畅。

②每个行政办公用地的出入口处都有设置地下停车库。

规划区内人车分流未设置地面停车,均为地下停车。

五、规划结构“一轴、两心、三带、五片区”。

一轴:中心主轴为地块中间的规划道,此轴线合理分区地块,并且有效的串联地块的两个功能核心景观广场。

两心:行政文化功能景观核心、生活区功能景观核心。

三带:一为行政办公区滨水形象景观带、二为中心体育休闲运动广场带,三为生活小区内部景观带。

五片区:核心办公区、办公东区、办公西区、居住东区、居住西区。

六、交通组织
人流组织:行政建筑入口在建筑大门正对的城市道路方向,以一字型排开,尽量减少互相之间人流的干扰,各行政建筑区域内均设有前广场可以合理的疏散人流。

建筑物场地空阔,以迎合主人流方向,最大限度的缩短来人穿梭的路程。

车流及停车位位置:人流量大,靠近主入口广场,各出入口分区明确,与道路的联系方便简洁,内部设有交通环道,交通便捷,也满足消防要求。

车库出入口设置在次干道,减少车流对行人的影响。

七、景观设计
绿化种植与景观设计,也充分体现规划立意和构思,上层乔木强调“线条”,强化空间格局的形态,下层灌木、地被植物强调“面”的塑造,形成丰富的地面肌理。

水景塑造也是本规划的重要特色之一,不仅为行政办公区增加了灵气和活力,是很好的观赏景观,还能改善微气候。

行政办公区的中央水池,规则的水池犹如一面明镜,象征“明镜高悬”,水池中央用水帘幕墙进行点缀。

水帘意喻“清廉(清帘)”,配以置石上刻“为人民服务”,表达政府服务于民的办事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