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_20141225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_20141225
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重点。
最后的最后
请你重新观察身边的事物,或许你会改变以往对他们的看法。
PPT制作:HYDRO
完
1,错误的责怪自己
说明书上写了这个按钮是“返回”功能 。 我却总把这个键当成“输入”按下去。
当发生这样的状况时,我们通常只会责怪自己粗心 。
CASIO 电子词典为例,我总把“电源”当“撤销”按 因为设置电源的位置是电脑键盘的ESC位置。
人人都会出错,又经常由于操作任务过于简单,觉得只能怪自己笨手笨脚。 从而 隐藏了设计中的缺陷。
限制因素能决定人的行为。
4: 预设用途
很明显的,左边的门是推,右边的门是拉。
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上的明显线索。
如
平板是用来推的 旋钮是用来转的 ......
若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
用户就能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图解,标志和说明。
强调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 以产品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错了。
实际上,温度调节装置仅仅起到一个开关作用。制冷装置要 么全开,要么全关,当达到你设定的温度值便会自动关闭。
这种对事物形成的自我解释----被称之为“心理模型”(粗糙的)
若产品设计产生了错误的心理模型,会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挫。
4,找错怪罪对象
每次我电脑一连到图书馆电脑就突然重启。
你 蹩脚的设计
的错,造成的。任源自带来不必要麻烦的东西都被冠以“诺曼”这个名字。
诺曼门
诺曼开关
诺曼淋浴
......
世上有太多的东西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或毫不在乎用户的需要。
设计应是?
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 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怎么做到?
首先
试着了解人类的
心理特征是怎样的。
好例子:剪刀
坏例子:电子表
(P14)
概念模型就是控 制 器 和操 作 结 果 之间的关系。
若概念模型不全面,或错的,甚至不存在, 那么, 就会给用户带来困难。
2: 反馈
电话中的咔嚓声或其它声音,使用户知道电话的工作状态,这就是反馈
没有反馈
就好比:
说话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画图却看不到任何笔迹
外界的知识
具自我提醒的功能。 它帮助我们回忆起容易遗忘的内容。
头脑中的知识
具有高效性。 无需对外部环境进行查找和解释。
最后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几点?
书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几点设计原则:
1: 概念模型
因为我们在头脑中已形成了对这种物品的概念模型, 所以这辆自行车看起来相当奇怪,根本无法使用。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使用户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型, 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
优秀的设计应该: 让用户能够接受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
反馈可以减轻用户的学习负担,记忆负担与困惑。
3: 限制因素
让我们来看一个绝妙的设计
磁盘上的突起,凹陷和切口,使八种 插入可能变成唯一一种,真是傻子都 会用的产品。
限制因素可分为
1: 2: 3: 4:
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语意上的限制因素 文化限制因素 逻辑限制因素
人的知识和记忆是不可靠的
联结主义认为:人的记忆就和多次曝光片相似,记忆被重叠,揉合在一起。
我们也许不能准确说出键盘的排列,但却可以正确输入单词
为什么?
这是因为:
一部分知识在脑子里
一部分知识却在外界
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 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然而:
绝大多数信息储存于外部世界(标识) 精确与完整的知识并非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钱币) 外部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螺丝,螺帽)
3:文化限制因素
在电梯里,我们面对着电梯门。
文化限制因素是一些已经被人接受的文化惯例,同样可以限定物品的操作方法,若去违背它只会自讨苦吃
4:逻辑限制因素
如果两个开关控制两盏电灯, 那么左边的开关就该控制左边的灯,右边的开关控制右边的的灯。
逻辑限制因素就是自然匹配应用,是物体存在着空间或功能上的逻辑关系。
不会吧,一个计算机程序不可能导致 这种程度的破坏。
我只知道每次用图书馆作查询动作,就 会突然关机。这不应该是巧合。图书馆 真TMD烂。
事实上,他每次在上图书馆的时候脚都不小心碰了电源, 重启和图书馆无关。
但这样的巧合足以让人推断两件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人们习惯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环境因素,把他人的不幸归结于性格因素
2,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念
人带着球跑,突然松开手中的球,继续跑,球会落在ABC哪里?
答案是:
A
其实有许多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听起来却很有道理。
有时,这样的错误观念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3,人们习惯于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
提问:
假设你置身于一间很热的屋子,想尽快凉快起来。 如果你把空调温度调节器开到最低值,室温是否会降的快一点呢?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设计心理学
Donald A.Norman
想一下, 你有没有因为不知道怎么用一件产品,而影响心情?
我就有过因为不知道怎么打开 水龙头,而遭人嘲笑。
虽然很漂亮,但我真的是不知道该按哪里,或者 感应器在哪里,这让人手足无措。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并不就是 更多的是因为它
1:物理结构上的限制因素
一根方木栓不可能插进一个同样大小的圆洞里。
物理结构的限制因素让物品的外部特征决定了它的操作方法,更能有效的控制或突显可能的操作方法
2:语意上的限制因素
摩托车挡风玻璃是为了保护骑车者的脸部, 因此必须安装在位于他面前的某个部位。
语意限制因素依靠的是我们对情况和外部世界的理解,这种知识可以提供非常有效,且很重要的操作线索
数学课中,单个概念或许很简单,可 是当你在某一阶段落后,就难以跟上 进度,结果就形成了数学恐惧症。
被教出来的无助感让我们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之中
糟糕的设计的错误心里模型和不良的信息反馈,让人们一旦不会使用,就会内疚而心生无助感。
其次
试着了解人类的
记忆特征是怎样的。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事实上
我们在找寻失败原因时,所拥有的信息太少,有些信息或 许还是错的,结果我们抱怨或嘉奖几乎完全脱离现实。
5,习得的无助感
我打篮球就是投不准
我游泳从来就是不会
我对这种高科技一向不感冒
别叫我爬山,我爬不动的
当人们在做某事时 经历失败,便认为自 己实在无法做好这件事,结果陷入无助的状态。
多次
6,被教出来的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