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15T09:34:43.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容少飞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今,世界各国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绿色建筑,成为引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航向标。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2
摘要: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今,世界各国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绿色建筑,成为引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航向标。

绿色建筑的理论已经提出了多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建筑应该以低耗为核心,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依靠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市场机制驱动,依靠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范,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人工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措施
1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有一些增量成本;加上企业在法律未强制、政策无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

因此,现阶段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1.2建设及推广绿色建筑的手段匮乏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仅靠官方建筑来表率,宣传也仅限于一些重点政府工程,而对于民用建筑的关注和宣传都很少。

有部分官员,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当他们在实施绿色建筑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出发,采取消极拖延态度。

对于强制要求的绿色建筑,企业往往采取“性价比”高的绿建措施来减少开发成本。

而这些官员和企业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是占主导的,这就导致了我国绿色建筑建造的起步阶段困难重重。

1.3建筑设计未达到科学合理
建筑设计是绿色设计规划中的另一难点,建筑设计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设计,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节能优化效果,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目前,政策层面虽然积极引导,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实际增加的工作量与被动式输出的惯性。

使得我国部分建筑设计师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建筑的绿色设计部分,不能科学合理的继承和发展。

甚至有设计师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其他建筑的设计理念,或者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例如临街建筑大量玻璃幕墙,这不仅造成大量的建筑能源的损耗,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的光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2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2.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天然的阳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还提供更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环境,从卫生的角度看,充分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目的。

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通过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质量更好的照明。

自然通风是一项改善人与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我国许多传统建筑中都有体现,如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等处理手法,较之其他相对昂贵、复杂的生态技术,自然通风是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的气体、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空气龄,使人体感到舒适,并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里健康,减少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污染、预防疾病。

自然通风和采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保证房间内及中庭顶部(若有条件,可依建筑形式而设)一定的开窗面积,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2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建筑物围护结构应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一般通过建筑外墙的耗能约占建筑物全部耗能的40%,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要求都不同,一般情况气候越严寒,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要求就越小,需要用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附着在墙体结构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

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相对位置不同,分为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其中外墙外保温是目前较为高效、简单的保温节能技术。

要注意围护结构的保温不等于隔热,隔热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围护结构吸收的太阳热辐射向室内传递。

对于自然通风的建筑来说外围护的隔热设计主要是控制内表面的温度,为此要求外围护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衰减度和延迟时间,以保证内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以免向室内和人体辐射过多的热量。

围护结构隔热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不同地区气候特点来选择,如通过加强墙体的蓄热性能来获得室外热能通过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的延迟时间,将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和建筑使用的时间错开,利用材料本身的热惰性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在墙体中设置通风间层,这些间层与室外或室内相同,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带走进入空气层的部分热量,从而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建筑防热外表面采用浅色平滑的饰面材料,采用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小的材料等。

屋面的能耗在围护结构总能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应当重视其保温隔热效果。

一般而言,屋面的传热系数要优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并且可依屋面的形式选用不同的保温材料。

2.3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日光调节是勒.柯布西耶最早提出的,在他设计的昌迪加尔法院和马赛公寓作品中,将艺术和遮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它直接将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有效地降低了空调负荷,节约了能量。

通常外遮阳的基本形式分为4种: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结合建筑形式,在南向及西向安装一定形式的可调外遮阳,随使用情况进行调节,这样既能满足夏季遮阳的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日照要求。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南立面线脚的挑出距离(B)与外窗的高度(H)之间的宽高
比控制在纬度的近似值时,即23~25%之间,能满足夏季遮阳要求。

这样处理立面,可以在丰富立面造型的同时解决遮阳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地域建筑采取的方式。

2.4高效节能的外窗和幕墙系统
一直以来,窗及玻璃幕墙都是维护结构中的能耗大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

首先,新型高性能玻璃的发展(如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给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以极大的提高,其次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新型型材及断桥技术的应用对窗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及气密性都有极大的提升。

按照绿色建筑的原则,幕墙作为建筑的外围护体系,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外壳,应该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幕墙设计应该是多功能的,除基本的防护功能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双层玻璃幕墙又称双层呼吸式幕墙,不同于传统的单层幕墙,它由内外二层(或三层)玻璃组成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遮阳。

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

3结语
现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绿色建筑设计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所起城的作用及功能也愈来愈明显,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生态化、经济适用化的建筑设计。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当重点结合生态化设计理念,大量采用绿色建筑材料,从建筑物的构造设计本身进行绿化设计,包括合理的遮阳设计、良好的通风、采光等,都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发展,使其成为当代环境保护与建筑设计的主流,进而为住户、居民提供舒适、亲和、健康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秦效红.试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绿色建筑,2016(08):59.
[2] 李震.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J].潍坊学院学报.2015(02):191-192.
[3]杨玉华.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5(07):35-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