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外科学(8)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外科学(8)口腔颌面部肿瘤


移。 2. 1. 2 诊断 舌癌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对早期舌癌, 特别是浸润型要提高警惕。触诊对舌癌的诊断比望诊更 为重要。为了明确诊断应一律进行活检。 2. 1. 3 治疗 (1) 原发灶的处理:早期高分化的舌癌可 考虑放疗、单纯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晚期舌癌应采用综 合治疗,即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放疗加手术或三联(化疗、 手术、放疗)或四联(三联加中医中药或免疫治疗)疗法。 (2)转移灶的处理 :由于舌癌的转移率较高,故除 T1 病例 外,其他均应考虑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至于对临 床淋巴结阳性的病人,更应同期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2. 2 牙龈癌 2. 2. 1 临床表现 牙龈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溃疡型或外 生型,其中以溃疡型为多见。起始多源于牙间乳头及龈缘 区。溃疡呈表浅、淡红,以后可出现增生。由于黏骨膜与 牙槽突附着甚紧,较易早期侵犯牙槽突骨膜及骨质,进而 出现牙松动,并可发生脱落。X 线片可出现恶性肿瘤的破 坏特征——虫蚀状不规则吸收。牙龈癌常发生继发感染, 肿瘤伴以坏死组织,触之易出血。体积过大时可出现面部 肿胀,浸润皮肤。牙龈癌侵犯骨质后,常出现颌下淋巴结 转移,后期则颈深上群淋巴结受累。 2. 2. 2 诊断 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病理活检可确诊。 2. 2. 3 治疗 (1)原发灶的处理:即使是早期的牙龈癌,原 则上均应行牙槽突切除,而不仅仅是牙龈切除术。较晚期 的应作下颌骨部分或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牙龈癌已侵入 上颌窦者,应行全上颌骨切除术。(2)转移灶的处理:下牙 龈癌的颈淋巴转移率在 35%左右。临床上早期的上颌牙 龈癌淋巴结属 N0 者可以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转移即应行治 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2. 3 颊癌 原发于颊黏膜的癌称为颊癌。 2. 3. 1 临床表现 颊黏膜鳞癌通常有溃疡形成,伴深部浸 润,仅有少部分表现为疣状或乳突状的外突型。腺源性颊 黏膜癌则少有出现溃疡者,主要表现为外突状或浸润硬结 型肿块。由白斑发展而来的颊癌,常可在患区查见白斑。 颊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疼痛,致患者往往延误就医,当癌肿 浸润肌肉等深层组织或合并感染时,出现明显疼痛,伴不 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直至牙关紧闭。牙周组织受累后,可 出现牙痛或牙松动。由于癌瘤浸润、溃疡形成,特别是伴 发感染时,可引起局部继发性出血,疼痛加重。患者常有 颌下淋巴结肿大,亦可累及颈深上淋巴结群。 2. 3. 2 诊断 颊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 检查。 2. 3. 3 治疗 由于颊癌呈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率高,主 张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本文列举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通过对其病 因的了解,可以提高宣教,有助于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的 发生;对其临床特点的掌握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掌握治 疗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1. 1 牙龈瘤 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 1. 1. 1 临床表现 女性患者较多,以青年及中年人为常 见。多发生于牙龈乳头部。位于唇、颊侧者较舌、腭侧者 多。最常见的部位是前磨牙区。肿块较局限,呈圆球或椭 圆 形 ,有 时 呈 分 叶 状 。 大 小 不 一 ,直 径 由 几 毫 米 至 数 厘 米。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一般 生长较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能迅速增大,较大的肿块可 以遮盖一部分牙及牙槽突,表面可见齿痕,易被咬伤而发 生溃疡、伴发感染。随着肿块的增长,可以破坏牙槽骨壁; X 线摄片可见骨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牙可能松动、 移位。 1. 1. 2 治疗 可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切除必须彻底,否则 易复发。一般应将病变所涉及的牙同时拔除。 1. 2 成釉细胞瘤 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 中较为常见。 1. 2. 1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 骨角部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可
446
继续医学教育专栏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口腔颌面外科学(8)
July 2010 Vol. 3 No. 7
口腔颌面部肿瘤
白晓峰
文章编号:1674 - 1595(2010)07 - 0446 - 03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口腔颌面部各组织来源的肿瘤除具有肿瘤的共同特点 外,还应考虑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学特点和组织学特点。口 腔颌面部的病理、生理变化在肿瘤的病因学方面也具有自 身的特点,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面部形 态都将使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违反肿瘤治疗 原则前提下,要适当考虑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口腔颌面 部肿瘤的发病率不高,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绝大多数可以 通过外科手术治愈,恶性肿瘤容易被早期发现,采取以外 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存活率。
颊癌手术治疗的原则与要点如下。(1)足够的深度:即 使 早 期 病 例 ,亦 必 须 使 切 除 深 度 包 括 黏 膜 下 脂 肪 、筋 膜 层。(2)足够的边界:应在癌瘤可判断的临床边界以外 2cm 的正常组织处作切除。(3)颈淋巴结清扫术:凡临床出现颈
448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2 口腔颌面部性肿瘤
2. 1 舌癌 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约 85%以上发生在舌体, 且多数发生在舌中 1/3 侧缘部,大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 为腺癌、淋巴上皮癌或未分化癌等。 2. 1. 1 临床表现 舌癌早期可表现为溃疡、外生与浸润 3 种类型。有的病例的第一症状仅为舌痛,有时可反射至颞 部或耳部。外生型可来自于乳头状瘤恶变。浸润型表面 可无突起或溃疡,最易延误病情,患者常不能早期发现。 舌癌常表现为溃疡和浸润同时存在,且伴有自发性疼痛和 程度不同的舌运动障碍。舌癌进入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线 或侵犯口底,以及浸润下颌骨舌侧骨膜、骨板或骨质。向 后则可延及舌根或咽前柱和咽侧壁。此时舌运动可严重 受限、固定,涎液增多外溢而不能自控,进食、吞咽、言语均 感困难。疼痛剧烈,可反射至半侧头部。舌癌的淋巴结转 移率较高,通常为 40%左右。转移部位以颈深上淋巴结群 最多。舌癌至晚期可发生肺部转移或其他部位的远处转
术前化疗又称诱导化疗,是目前颊癌综合治疗方案中 最常用而效果肯定的重要措施。术前用药可单一用药,亦 可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可采用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亦可经 颈外动脉分支灌注区域浓集性给药。 2. 4 口底癌 指发生于口底黏膜的鳞癌。 2. 4. 1 临床表现 口底癌以发生在舌系带两侧的前口底 为常见。局部可出现溃疡或肿块。由于口底区域不大,极 易侵犯舌系带而至对侧;并很快向前侵及牙龈和下颌骨舌 侧骨板;进一步侵入骨松质后,可使下前牙发生松动,甚至 脱落。向后侵犯,除波及后口底外,还可深入舌腹肌层。 晚期向深层侵犯口底诸肌群。口底癌,特别是前口底癌极 易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易侵及的是颏下及颌下淋 巴结,后期则多转移至颈深上群淋巴结。 2. 4. 2 诊断 和舌癌一样,口底癌的触诊,特别是双手合 诊十分重要,可通过触诊了解肿瘤的性质和实际浸润部 位。若需明确有无骨质破坏,可摄 X 线片以协助诊断。 2. 4. 3 治疗 (1)原发灶的处理:鉴于口底癌易早期侵及 下颌舌侧牙龈及骨板,故在切除口底原发灶时常需一起行 下颌骨牙槽突或方块状切除术。(2)转移灶的处理:口底癌 的颈淋巴转移率与舌癌相似,一般应考虑选择性颈淋巴结 清扫术。 2. 5 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因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而 常就诊于耳鼻喉科及口腔科,鳞癌常见。 2. 5. 1 临床表现 由于癌瘤局限于上颌窦内,患者早期可 以毫无症状而不被发觉。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 现明显症状而引起患者的注意。根据肿瘤原发部位临床 上出现不同的症状:当肿瘤发生自上颌窦下壁时,则先引 起牙松动、疼痛、颊沟肿胀,如将牙痛误认为牙周炎等而将 牙拔除时,则创口不能愈合,形成溃破,肿瘤突出于牙槽 部。当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内侧壁时,常先出现鼻阻塞,鼻 衄,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肿瘤发 生自上壁时,常先使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 肿瘤发生自外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颊沟肿胀,以后皮肤 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 麻 木 ;肿 瘤 发 生 自 后 壁 时 ,可 侵 入 翼 腭 窝 而 引 起 张 口 受 限。上颌窦癌常转移至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有时可转移至 耳前及咽后淋巴结。远处转移少见。 2. 5. 2 诊断 常规 X 线摄片,华氏位、颅底位虽有一定参 考价值,但在判断有无原发肿瘤及定位上远不及 CT,因此 对上颌窦癌的诊断,CT 应作为首选。 2. 5. 3 治疗 上颌窦癌的治疗应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
July 2010 Vol. 3 No. 7
淋巴结(含颌下)肿大,或原发灶在 T3 以上,鳞癌Ⅱ级以上, 或颊癌生长快,位于颊部后份者,应常规作同侧颈淋巴结 清扫术。
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一般采用在 4 周内照射 40~50Gy 剂量。如术前放疗,放疗后通常需休息 4~6 周,如无特殊 情况即可进行癌瘤的手术切除。
2010 年 7 月第 3 卷第 7 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447
阳性。 1. 3. 4 动静脉畸形 是一种纡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 性的血管畸形,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 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中。病损高起呈念珠状,表面 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患者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 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 则肿瘤的搏动和杂音消失。肿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 突人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 1. 3. 5 淋巴管畸形 常见以下 2 种类型。(1)微囊型:由衬 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扩张而成。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 成多房性囊腔,颇似海绵状。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 肤或黏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 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肿瘤边界不清 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畸形有时与微静脉畸形同时存在, 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血管瘤。发生在唇、颌 下及颊部者,可使患处显著肥大畸形。发生于舌部者常呈 巨舌症,引起颌骨畸形,开牙合、反牙合、牙移位、咬合紊乱 等。(2)大囊型:又称为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之 上,亦可发生于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 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肿瘤大小不一,表面 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与深层 静脉畸形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为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