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脑髓.()秕.谷()倜.傥()yōng()肿 bó()学严lì()书shú()2.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影写:(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对课:(3)……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4)……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拥肿:(5)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人迹罕至:3.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________》。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4.判定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你仿照例句也造一个句子。
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
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7.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例句: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第8~11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9.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面两句话中加红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11.选文中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
水边的文字屋(1)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户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处。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2)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3)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
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4)屋子就是家。
(5)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6)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的。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到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7)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8)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9)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10)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1)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12)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2.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3.第(11)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14.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2)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15.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个地方举例分析。
附加题16.(2015•江苏苏州中考)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
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姨妈让汤姆刷墙。
汤姆一心想着玩,就变着法子让其他孩子替他来刷墙。
孩子们为得到刷墙的机会,送给他苹果或其他各种小玩意。
(2)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①斗战胜佛 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②齐天大圣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③行者 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④弼马温 D.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⑤千岁大王 E.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1.záo suǐ bǐ tì拥博厉塾2.(1)影写:把纸蒙在帖上照着描。
(2)对课: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
例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柳绿”,学生对“桃红”。
(3)机关:在句中是秘密的意思。
(4)拥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现在写作“臃肿”。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3.朝花夕拾鲁迅呐喊野草狂人日记运用能力提升4.(1)拟人(2)比喻5.动静结合,详略分明,由上而下。
仿句要符合逻辑顺序,句意重点在“单是”部分。
答案略。
6.示例:三味书屋读书画画对对联,别有情趣。
7.示例:夏天,我们来听神奇迷离的美女蛇故事;秋天,我们来听蟋蟀们美妙的演唱会;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雪地上捕鸟去。
课内同步阅读8.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9.(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光滑的石井栏。
10.(1)不能换。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不能换。
因为“窜”字既写出了鸟儿的机灵轻捷,又表现了“我”对叫天子的羡慕之情,而“飞”就不具备这一效果。
11.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课外拓展阅读12.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
借泥草屋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及创造的欢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
13.“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寄托。
14.(1)“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抒发“我”的幸福与痛苦,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
(2)现实的“家”可以为“我”安身,解决温饱,使“我”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但它不能安抚“我”心灵遭受的创伤,而作为精神家园的文字屋却可以让“我”的精神得到寄托,心灵得到慰藉。
15.语言:本文语言朴实亲切,细腻生动。
举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户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结构:作者将三种屋子按时间顺序依次来写,从有形的屋子写到无形的屋子,条理清晰,构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