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1 小数乘法2 位置3 小数除法4 可能性掷一掷5 简易方程6 多边形的面积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8 总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
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1、小数乘法———————————————(10课时)2、位置————————————————(3课时)3、小数除法————————————————(12课时)4、可能性——————————————————(4课时)5、简易方程————————————————(17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10课时)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课时)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
3.强化心理思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常规教育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5.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6.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7.集合整队:快、静、齐。
8.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9.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
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
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
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
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
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
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法、减法。
对小数并不陌生。
但是,因为对小数加法、减法的深刻印象,可能会导致学习本单元小数乘法时出现数字上下对齐、点小数等错误。
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 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启发法学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2课时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
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