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游学感受
刘丽苹
再到南京,这里已经变得不陌生,虽然季节变了,但还是熟悉的南航,熟悉的大街小巷,熟悉的那几趟公交车和地铁线路,没有了第一次的忐忑,从容了许多,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怎样能让我们组的同学们更好的完成游学任务,第一次南京之行的些许遗憾也可以在这一次稍稍弥补!
与第一次相同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零零后的孩子们过度的依赖手机和网络,无节制的沉溺于游戏和网络聊天中。
对于此我们全体带队老师们采取了晚10点将手机收走的方法,至少可以让孩子们夜里好好休息,没有机会再使用手机,也能够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的游学活动。
零零后这一代人,从小在移动互联的环境中长大。
面对移动互联,孩子们迅速掌握并学习到很多技能:他们会捆绑父母信用卡付费下载游戏、通过移动支付平台消费,用手机约车,上网接受远程教育,查询一切有用信息。
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他们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也有着看似强大的自信。
他们也像精致的瓷器,看似注重生活品质,吐槽能力、自我意识极强。
被互联网淬火之后,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移动互联的环境也带来对于权威的蔑视,在微博微信和论坛中,大家都以网民身份出现,这种身份与现实不完全对等。
互联网只看谁说话有道理,不管职务、年龄高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孩子在家庭中在学校中更希望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老师沟通交流,获得更多的对话和平等。
如果我们不想看到零零后成为移动互联的瓷娃娃,就要以更平等更开放的姿态来开启与他们的平等对话,并且从内心深处把平等对话变成一种常态。
他们的内心看似是坚硬的,情感世界很脆弱脆弱,并且由于被家长和老师保护得太好,真实的情感世界很简单,而互联网的多样冲击又太强,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这种不平衡造成了这些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必然困惑很多。
这些孩子尽管表面上很光鲜,生活很丰富,但由于没有经历过饥饿、漂泊等生活历练,他们的内心还相当脆弱。
这样的游学活动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体验生活实际,近距离感受文化熏陶,触摸历史事实的平台,真正的让孩子从践行中积累知识夯实情感。
在游学中,我努力做到携手每一个孩子,拉近每一颗心灵!南京游学摆脱了教室的束缚,每个孩子都尽情的展示着他们的个性,率真懂事腼腆独立,个性张扬、充满活力、有创造力、反叛、缺少毅力、缺少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孩子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还不能有所改变,比如老师还以绝对权威的方式出现,以为只有自
己才掌握更多知识;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沟通,只有命令,只会触发孩子的叛逆心,使教育陷入僵局,游学的同吃同住,拉近了师生距离,拉近了生生距离,增强了团队意识,改善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认可收获自信。
在游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孩子们在前面楼梯口一起等着我,第一句话就说:老师我们真怕把你丢了!看着他们团结的样子,我真欣慰!
第二次与之前不同的,孩子们手拿学案,学以致用,晚间分享时,有了很好的工具,学案使用最好的一部分是南博那一节,孩子们完成的太顺利,因为之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分享非常顺利,很快完成了学案习题,收获更多,学习更有效果!
作为一名80后教师,同时也是零零后的母亲,我相信孩子们在游学过程中会逐渐成熟,内心如瓷,但外表却更坚韧更能经受风雨磨砺,就如同最好的橡胶车轮,读万卷书之外,还可行万里路,欲使其坚强永固,必与之风雨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