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是极________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________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地,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经霜雪而不凋。
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竹子是极______的竹子是______的(3)“息”字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就属于第______种解释。
(4)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6)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
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借赞美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的乐谱。
(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妈妈变小了月底放假回家,妈在大门口迎我,咧开嘴冲着我笑。
等我放下背包,妈站得直直地跟我比个子。
中午,我炒着菜,妈在一旁烧柴火。
吃完饭,我在洗碗,妈站在一旁看着。
今儿赶集,我说:“妈,赶集去。
”妈说:“不去,太远了,不想走。
”我说:“走,给你买衣服去。
”妈赶紧换下拖鞋出来了。
我给妈买了件小米黄格子衬衣,她一个劲地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
”回到家,妈说有点累了。
我蹲下来帮妈捶着腿,揉着肩。
看着墙上相册里的那张妈和我一岁时的合影,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眼中的妈变得是这么瘦,个子更显得矮了。
大清早,我发现妈已在菜地里浇菜了。
那大扁担挑着的两桶水,怎么看也不和她瘦小的身子相配。
我跑过去,抢了过来,说:“妈,我挑,你浇。
”妈摘了一篮子青椒,笑呵呵地对我说:“看,你最爱吃的。
”早饭过后,妈把被子拿出去晒,踮着脚往绳子上搭。
二叔家捕鱼,妈拉着我叫我一起去看。
我冷不丁发现,她已穿上那件刚买的衬衣。
中午吃饭时,我把鱼皮抢过来对妈说:“妈,现在我喜欢吃鱼皮了,您多吃点肉。
”吃完饭,我该走了。
妈目送我走远,我回头望去,妈显得更加瘦小了。
这时,我的眼泪忍不住蹿了出来,原来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1)找出本文的中心段落。
(2)请你说说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大”和“小”的?4.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蜡烛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你看,蜡烛通体洁白,不停地燃烧着,在这漆黑的夜晚放射出明亮的光芒。
它的一生是duǎn zàn()的,却又是高尚的。
它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他们从不企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埋头苦干,为培养接班人gòng xiàn ()毕生精力。
一些老师虽然已经到了暮秋之年,但是他们还是如夕阳一样把生命的每一缕光都洒在祖国的繁花嫩叶上。
他们像蜡烛一样,“油不尽,光不灭”,愿在有限的岁月,“燃烧”自己,放出光辉。
我赞美蜡烛,更赞美老师。
(1)看拼音,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词语。
(2)“蜡烛的高尚”是指。
(3)文章中“燃烧”打引号是_____(4)文章中“繁花嫩叶”是指;“油不尽,光不灭”中的“油”指、“光”指。
(从文章中找出)(5)找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每当我去公园玩,总要去池子边观赏那洁白的荷花。
荷花,它出污泥而不染,总是保持着自己洁净的本色。
荷花的花瓣,呈瓜子形,洁白似玉,花里托出一个倒过来像个小窝头一样的深绿色莲蓬。
远远看去,荷花的花瓣组成了一个精巧的五色摇篮,莲蓬像一个婴儿躺在里面。
一阵微风吹过,荷花左右摆动,就像慈爱的母亲在摇着摇篮,哄自己的孩子入睡。
荷花下面是一杆碧绿的茎,一直插到水下的污泥里,再由粗壮的根长出一节节的鲜美的藕。
清澈(chè)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荷叶,上面托着几颗水珠,那水珠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玩耍,从荷叶这头滚到那头,真有趣。
荷花真美,让人越看越爱。
我爱荷花!(1)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来写的。
(2)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可爱,作者先写了荷花的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 保持——______ 精巧——______慈爱——______ 顽皮——______ 洁净——______(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再选一个抄下来,并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6. 课内阅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甩一甩______ ______ ______(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小路______的白桦树林______的空地______的小山______的树枝(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7.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达仰看中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学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________________。
问题:(1)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写完整。
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联想部分。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联系上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4)填空。
文章第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两自然段是______关系。
(5)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原因。
8. 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之情。
9.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A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B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2)短文连用了两个______句,请你再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①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②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
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③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
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嘴,使劲儿弯着翅膀。
翅膀一弯,就可以放慢速度。
而现在,他越飞越慢了,慢得几乎听不到耳边的风声,慢得连脚下的大海也仿佛静止不动了。
他眯起眼睛,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使劲儿想再……弯……那么一英寸……然后,他浑身的羽毛直竖,失去平衡,摔了下来。
④要知道,海鸥飞行时决不摇晃。
决不失去平衡,盔空中失去平衡,对海鸥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事。
⑤但是乔纳森并不觉得丢脸,他再一次展开双翅,依旧颤抖着使劲弯曲——一点、一点地放慢速度,又一次失去平衡——他不是只平凡的鸟。
⑥大多数海鸥只求学会最简单的飞行本领……如何从岸上飞出去觅食,再飞回来。
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飞行,而是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