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
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
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
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
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
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
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
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
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认为,我们平时所
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那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
为应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熟练掌握教
材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
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教学
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
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
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
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
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
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

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
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
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

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
课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

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
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
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
入“共振”的境界。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
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
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
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
学生的兴趣。

(2)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
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
疑问、同激昂、同探求。

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

如:学习《富饶的西
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
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
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
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究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
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教师
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
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生2:“富饶”是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生4:西沙群岛的什么富饶?……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
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显然,
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
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
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要尽量使
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四、合理安排时间,调控教学活动。

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我们要改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


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

这里的练包
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

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

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

比方说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

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

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
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
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


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

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应该
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

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
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
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

著名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
生学。

”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
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
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
些气味。

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五、精心设计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

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

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
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

各科作业都
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

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
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
现的问题。

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学生
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
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出高效的课堂,相信随着我们不
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