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怀疑与学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助手段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怀疑与学问》,明确了文章的论点。请同学们回忆论点是什么?(板书:课题及作者))
同学们,老师记得一句公益广告说:“人生好比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我想它是在强调过程的重要性。那么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论证过程。(板书:论证过程)(1分钟)
老师补充对“必要步骤”和”基本条件”的理解。
“必要步骤”体现做事的必经环节,“基本条件”是事情做成功一个不可或缺的保障。
我们明白了作者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递进论证的,是不是就把握了文章的论证了呢?当然没有,我们知道论证要解决“怎样证明”。它包括两个方面: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对我们来说不难,但对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的把握还不太好。我们将从分析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论证的思路与结构。
课题《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教案)
编号070256
姓名雷桂平
学校怀柔区第三中学
课题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有序的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深入研读第6段,分析论证结构。
(5分钟)
三、师生合作探究消极方面的论证过程:
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探究分析消极方面(③④⑤)的论证层次。自己先探究,最后和老师的探究分析做比较,让我们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1、请大家回顾以往表述论证过程的要求。
2、我们先来探究第3段的论述。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书。
其他同学思考这四句话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句间的关系是什么?并按前边的表述要求表述。
二、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思考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证的?并阐明理由。
学情分析:
源于上节课找论点时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学生应能够很快找到答案。如发生分歧,我将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及段与段之间过渡性词语。
明确:
作者从两方面:“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论证的。(板书:消极辨伪去妄积极建设新说)
第6段从积极角度说疑不止疑传说,疑哪一本书,疑哪一种学问。还要疑学者的学说;疑不只是某一个领域的事,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源于怀疑的;从消极角度说不怀疑不只是盲从,是迷信。而是一切学术也就停止,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让我们我们看到不怀疑的更可怕的后果。第6段不只让我们看到文章论证形式的层层递进,更让我们看到怀疑的对象上的递进,怀疑精神上的递进。不只是追问,而是常常问,常常辩,常常评,常常改。让我们感到不只要有改变“旧世界”的果敢,还要有创造“新世界”的责任。因此就更加深入地论证了怀疑对于学问的重要性。
五、深入探究
大家刚才的表述让老师有了成功感,大部分同学们已能简练,连贯地表述论证的过程。但我还想问一问,你觉得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比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论证的递进?
学情推测:
学生可能更多考虑论证结构上的递进,使论述深入。但可能对文意的递进理解不会很深。
老师可以适时地在同学的表述中,穿插自己的理解。
明确:
老师评价:
通过刚才大家的表述我们对逐层递进的认识应该更充分分了。那我们就放开声音把我们的理解读出来吧。(4分钟)
六、学生谈收获
同学们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或还有那些困惑?和大家说说。(3分钟)
七、教师小结
今天的学习,不只让我们学到了一种逐层递进的论证形式,更让我们拥有了一种精神。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怀疑是射向伪学妄说的神箭,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科学的基础。它要我们求真。[板书:求真]亲爱的同学们们,请以‘勤’为‘径’,以‘疑’为杖;以‘苦’作舟,以‘疑’作‘桨’,去剔除错误,开发荒芜,努力创新。从求真到创新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递进。[板书:创新](1分钟)
老师小结: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发现对于几段论证结构的分析步骤是:先用压缩提炼法概括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再根据这些中心内容对共同表达的观点所起的作用来连句成文,并把论证方法适时地加入表述中。这样我们才能把论证层证过程:
亲爱的同学们“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独立地给第6段写出论证层次。
我帮助大家读第6段,你们在老师读的过程中画出本段的层次结构,然后进行论述层次的表述。我们要小组内交流,推出代表全班展示。要求5分钟书写完。在大家有继续不下去的地方,请随时举手示意,我会竭诚帮助你。
明确: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从反正两个方面讲道理,说明只有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然后以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发问的事例和一切学问家做学问创建新学说的过程证明只有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最后正反对比作结证明“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从而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0-12分钟)
再帮助学生细致分析这个过渡句的作用:同学们知道过渡句的作用吗?
如不足,老师补充:
过渡句在文章中起纽带作用,它可以把文章的相关内容联结在一起,使文章严谨。
分析本文的过渡句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逐层递进论证
语言形式的标志:
怀疑不仅……也是……
内容上:逐层递进论证
语意标志:
怀疑……不仅是必要步骤,也是……基本条件。(板书:逐层递进)
教师示例:
首先论述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并说明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耳闻和亲见,然后举生活实例形象地加以说明,从而用类比说明做学问需要怀疑的道理。(5分钟)
2、下面同学们自己独立地探究第4、5
两段。老师巡视、答疑。(4分钟)
3、下面大家把3-5段用刚才分析一个段的方法加以综合分析。
老师示例:
首先作者论述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并用类比引出做学问对于传说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然后进一步论述对于书本知识也不要迷信和盲从。这3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引用孟子的言论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