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目前燃气市场发展迅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面对迅猛发展的市场和日益挑剔的用户,如何有效带出队伍、服务用户就成为我们中层管理者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尤其是我们工程管理部成立时间不长,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如何有效带好这支年轻的队伍,既能激发出年轻同志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能做好传帮带,使年轻同志对施工工艺、工程管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全面了解,真正做到能发现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解决实际困难,使管理水平上台阶就成为了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我对现阶段年轻人培养和使用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信息化解放年轻人,使其能深入一线发现解决问题。

目前我们的工作中,各类日常性、书面性工作往往耗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如何有效把年轻同志从文案、报表前解放出来,让他们深入工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我认为是依靠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利用信息化解决我们各类报表、统计工作。

目前,我们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报验信息统计、在建任务统计等统计报表功能正在开发、完善中。

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加强与信息规划部的合作,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平台的报表、统计功能。

将年轻同志从文案、报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有充分的时间深入一线学习、实践,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二、建立奖勤罚懒机制,促使稽查人员深入一线。

因燃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们引进了一些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

但是他们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经过施工、监理岗位的锻炼;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但现场经验缺失。

对于现场施工中千头万绪的局面,新入职大学生往往存在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尽量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傅、科室领导去培养他们;同时更要求他们不断深入一线,实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对此,我们建议加大年轻同志岗位互换、岗位体验工作力度。

新入职大学生在从事工程管理之前,考虑先期在施工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熟悉工程建设流程后逐步开始工程管理工作。

未来,我们还计划借用燃气工程建设破平台的发展,以及系统定位、事件上传等功能的不断完善,根据项目类型、规模、施工周期等项目特点制定项目稽查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工程项目,具体稽查人员深入现场次数、稽查管理要求、材料管控都要有量化考核指标。

这就要求我们的稽查人员深入现场不能简单转一圈,随便看看就走。

要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现场;在现场能够发现问题,现场上传稽查日志和奖惩事项,做到有图有真相。

对于达不到检查次数要求,检查不细致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的都要予以一定的经济考核。

三、加大对内、对外交流学习力度。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大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管网改造项目激增。

改造项目,我们的稽查人员往往是一肩双职;既要管理工程也是项目经理需要对外协调。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向市场部
同仁学习,尤其是学习他们如何与各区县政府职能机构做到有效沟通。

去年,我们组织工程造价相关人员与供水集团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并协同工程公司与热电集团的工程部门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做法和要求,对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目前合肥市大建设,轨道交通迅猛建设的大背景下,杆管线单位交叉施工,互相协调非常频繁的背景下,了解其他家的施工流程、工艺要求、在后期的合作中更能方便。

四、拓宽职工晋升渠道,给优秀青年员工成长空间。

一直以来,我们员工的努力方向均集中在行政职务晋升上。

但像我们这种年轻大学生集中的部门,受制于机构、编制等方面掣肘;往往会造成大量优秀年轻员工自我“论资排辈”,从而自认为缺乏晋升渠道,松气懈怠,导致其工作、学习积极性降低。

对此我们建议考虑设置“稽查干事”等岗位,从而对于德才兼备的年轻员工能够在传统的科长、副科长等行政职务之外,有新型晋升通道和空间。

使年轻员工能看到自我努力方向,从而带好、稳住人才队伍。

五、人文关怀,解决青员工实际困难
目前,集团公司已经为年轻大学生设置了大学生津贴、租房补贴等一系列人性化的货币补贴;在岗大学生实际收入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在目前房价飞涨的时候,年轻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巨大的购房压
力。

尤其是去年底以来,合肥地区房价涨幅惊人;很多热门地区呈现出一房难求的局面。

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对单位内部有购房意向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购房能力;并通过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大学生进行团购,切实解决青年员工实际困难。

工程管理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怎样管好工程这应该就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目前,我们的工程管理力量还相对较为薄弱。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燃气工程点多面广,招标进来的施工、监理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再一个主要原因是工程管理组建时间不长,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储备深度不足。

因此如何吸收、利用好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就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上对他们进行指导,更要对他们进行督促、鞭策。

促使他们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