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运用例题1、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
(只填字母)(4分)《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
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________。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_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
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__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④___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____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____。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A.③②⑥④①⑤B.④①⑤⑥②③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②④⑤⑥①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荒诞的情节、孤寂的灵魂令人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②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孝的现实基础。
③以至于有老人不得不发工资请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家聚会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一怒之下摔盘离席。
④作为传统道德“百善之先”的“孝”,如今似乎正在遭遇三千年来未有的严峻挑战。
⑤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所产生的赡养难题,正日益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
⑥另一方面,空间上的距离也在悄然加剧两代人情感上的疏离,甚至“多年春节未曾回家”还被一些媒体宣扬成爱岗敬业的表现。
A.①②⑤⑥③④B.④②⑤⑥③①C.④②③⑥⑤①D.①②③⑥⑤④8、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
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
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
高考即将到来,请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1)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9、著名作家的儿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三处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语言表达答案1、〖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选文从“章法”“结构”“用笔”三个方面来描述《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
①处承接在章法上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的特点,因此选D项最合适。
②处承接在结构上不求“平正、对称、均匀”的特点,自然而然“强调……”,因此选C项。
③处承接“每一个字”有生命、有筋骨、有血肉的评价,用“……各异”衔接最紧密,因此选A项。
④处承接前文对书法运笔精妙的赞美,而B项正是夸奖“运笔使锋之妙”的,因此选B项。
答案:①D②C③A④B2、〖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解此题,要将与排序的四个短语相照应的对象一一明确:“丘壑”与“地上”相照应,“笔墨”与“画上”相照应,可见应该把④②两个短语放在前面,只有D项符合这个照应。
并且“变幻”与“梦中”,“位置”与“胸中”的搭配也都很贴切。
答案:D。
3、〖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排序的连贯题。
排序题如果能从“语意连贯”入手,抓住上下句之间的“交接”部分形成的勾连,我们在做题时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此题应先通读6个句子,大致了解材料信息的中心意思,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句④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的总观点,所以句④应为句首;句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须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句①紧跟句④,句⑥紧跟句①,很显然前三句④①⑥是总分关系。
而这种看法是被反对的,句②中的“这种看法”指的是④①⑥,因此句②紧跟④①⑥,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照应前文,即先“艺术家”再“科学家”,即先⑤后③,这后三句也是总分关系。
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答案:C。
4、〖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因境补文的连贯题。
在一个语段中补写语句,首先应明确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形式,其次要明了补写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
这一语段结构是“总—分—总”。
第1句总起,指出“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此后三个句子分别从三个方面解说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第5句是总结句。
第①②空在解说“作用”的句中,根据其具体语境,②是紧接上一分句所述特定条件之下产生的结果的,这一结果应是“才能被植物吸收”;而①应是表明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那么①中应补写“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第③空作为表因果的总结句,应该强调水对于植物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5、这段文字来源于周国平的随感集《风中的纸屑》。
做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几个句子,明确句子谈论或叙述的主要话题是什么;然后将语意上连接最紧密的句子先组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再将所有句子连缀成一个语段。
从话题上看,这段文字是谈论人与教育的关系的,句③应为句首,排除B、C;从语意关系上看,句①是紧接着句④的,有“不但要用”“更要用”这样的语言标志,两者是递进关系,这样排除D。
答案:A。
6、解此题,须要瞻前顾后,结合前后语境来确定正确选项。
可从第三空入手,前文是“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所接应是“月儿挂上柳梢”,第三空应填句③,排除B、D;第四空,前文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清幽的意境,所接应是“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第四空应填句②,排除A,答案应选C。
第一空应选句④,“看桃花开”“听杜鹃鸣”后接“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则符合情境;而第二空应选句①,在偷闲而“邀三两知己”之后接“去水边品茗”是妙不可言的。
答案:C。
7、答案B(本文段的论点为“孝”遭遇严峻挑战的社会问题,④应为领起句,放在最前面。
然后,抓住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即②和⑥,再将与之相关的内容连贯起来即可。
②讲的是“人口流动”,⑤中的“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与之相照应,应为②⑤;⑥讲的是“情感上的疏离”,③中的“老人发工资请子女回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与之相照应,应为⑥③。
句①紧承前面作结。
因此,应排列为④②⑤⑥③①。
)8、答案(1)一位一名(2)惠存保存(3)一定要说出请说出(或“最好说出”)9、答案(1)家父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儿子(3)有幸应邀(1)一位一名(2)惠存保存(3)一定要说出请说出(或“最好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