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故事,就这篇故事写一篇议 论文。字数500以上。 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妙丽善舞”, 有倾城倾国之貌。可惜李夫人得病早逝。武 帝对李夫人思念不已,将她的画像挂在宫中, 又让方士为她招魂(实际是一种幻术),并亲 自作诗表达怀念之情。当这位李夫人病危时, 武帝曾亲自去探视她,但她竟用被子蒙头, 不肯相见。尽管武帝坚决要见,但李夫人不 改初衷,终未让武帝见面。
内涵是永恒的美丽。我们要记住爱因斯坦的话“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认识 我。”做一个有内涵的人,一个有所作为、受人关注的人。
谈谈考试“作弊” 考试临近,班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 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但它却证明了一 个事实:“作弊”这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 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为什么每次考试都有人作弊呢?其实,这也不足为 怪。作弊的人无非是想得高分,自己光彩,老师表扬, 父母也高兴。也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怕考不好老师批, 家长骂,棍棒加身,只好铤而走险,蒙混过关。考试作 弊也叫“偷看”,在有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件绝妙的事: 平时痛痛快快地玩儿,考试只要稍稍用些心计,就可以 轻轻松松地得高分。作弊的人只知用“假分数”来满足 一个暂时的虚荣心,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次小小的作弊虽不会使他变得十恶不赦,却在他心灵 深处埋下了一颗丑陋的种子。
•
•
•
•
•
•
•
1+1+……+毅力=成功 ——从徐特立爷爷的话想起 “一天学一个字,七年可学会二千五百个字;假如一天学两个字,到四十六 岁以后,就可以通一国文字。”这是革命老人徐特立老爷爷讲的一番话,今天, 我第一次读到,备感亲切。 这番话说出了一个真理,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不就是凭着坚强的毅力, 积少成多的努力,使信念得以实现,最终走向成功。 人们推崇王羲之的字俊美潇洒。据说他写字时,笔落纸端,柔中有刚,当人 们把纸从桌子上揭起来时,墨汁竟渗入桌面,“入木三分”。其实,这决非偶然, 而是他平日苦练的见证,坚强的毅力,不变的信念是他成功秘诀中最重要的一条。 写字如此,画画也是如此。享誉画坛的齐白石老先生原是个木雕匠,他步入 画坛时已过而立之年,但他却从此乐此不疲,勤奋练习。在他过60岁生日时,亲 朋友好挤满一屋,直到街灯阑珊才客散人尽。齐老匆匆赶回了自己的画室,补齐 自己今天应画的练笔,直到凌晨四时,才搁笔休息。坚定的毅力最终把他推上了 “国画大师”的宝座。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同样的例子,品味他们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精神。可 是,当我回头看看自己时,内心却感到愧疚,往往热情一涌,奋力而行;行不多 久就松懈下来,甚至干脆放弃。所以,至今我的字还写不好。 “一天学一个字;七年可学会二千五百个字,假如一天学两个字,到四十六 岁以后,就可以学通一国文字。”徐特立老爷爷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我反复读着 这段话,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成功要有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成功要有坚强的毅 力,“1+1+0米接力赛将 要开始,运动员们精神抖擞地站在起跑线上,在 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声中,各自 凝聚起他们全身心的注意力准备拼搏。他们的刘 老师对周围的同学说:“你们看,站在起跑线上 的运动员,简直是一幅力与美的活雕像,其实起 点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愿你们从中得到启示,以 站在起点的姿态面对生活,走向人生。” 请根据 上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一事 一议的议论文。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 材料: 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 着上十分随便.有人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 的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他回答说:“默默无 闻,即使穿的再漂亮也没有人认识我.” • 请根据上面材料,发表你的见解,写一篇 一事一议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天学一个字,七年可学会二千 五百个字;假如一天学两个字,到四 十六岁以后,就可以通一国文字。” 这是革命老人徐特立老爷爷讲的一番 话。 读了上面的话后,你有何看法,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且不说作弊被发现后,老师的失望,学校的处罚,还有其 他同学的大眼、小眼,嗤之以鼻的态度;就算这次侥幸逃脱, 你心里真就那么踏实吗?你能保证以后不会“东窗事发”吗? 我曾记得,一个同学在他作弊后写下了自己这样的感受:“我 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精神几近崩溃。我怕见父母,怕见 老师,也怕见朋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堪回首了。” 是 啊,没有什么比拥有坦荡的心灵更令人欣慰,没有什么比愧疚 不安和失去他人的信任更让人痛苦的;用谎言换来的短暂虚荣 终究是要破灭的。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说过:“在考试中作弊的 学生也会在工作和婚姻中作弊。当诚实的优良品质在一个国家 无处立足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 你步入社会的时候,难道也要带上书本、纸条去作弊吗?骗老 师、骗家长,到头来还不是骗自己呀!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作弊,固然不对,可这能仅仅怪 学生吗?难道老师和家长就不该负一些责任吗?有些老师和家 长,一味地把“分数”看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许多同 学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才去作弊的。这难道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 们的反思吗? 再次奉劝各位同学:与其考试时费尽心机,偷偷摸摸地搞 “地下活动”,还不如平时踏踏实实地学习。“作弊”是一种 麻醉剂,我们应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它。
内涵是永恒的美丽 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着上十分随便。有人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的 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回答说:“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认识我。” 爱因斯坦之所以名留千古,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是因为他的内涵,与外表无关。可见, 内涵是永恒的美丽。 试想,一个注重外表而缺乏内涵的人,一生中又有几个是有所作为的。缺乏了内涵,他们 的一生也等于没有了色彩。或许他们也会因为外在的美丽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这也只是一瞬 间而已。如小说一样,经过了短短的高潮就到了尾声,从此生活毫无生机。要想保留永恒的美 丽,永久的受人尊重,就需要具有重要的一点——内涵。内涵散发出来的美丽永远是长久的。 这也就是名人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只是简单地追求着用自己的笔尖去走好每一步。他从没有打扮过。有 一次他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迎面走来了个路人,看到安徒生就指着他头上 一顶破旧不堪的帽子说:“你脑袋上的是帽子吗?”安徒生也指着他的脑袋说:“你帽子下的 是脑袋吗?”然后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抛下了呆住的路人。这虽然是一则充满睿智的笑话, 但也不难看出不善打扮的安徒生能名留千古的原因,是因为他有才华,有内涵。 无独有偶,受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见客人时,穿了一件补了又补的衣服,他身 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该穿一件好看的衣服,周总理却说:“这样太奢侈了,不是我的作风,衣 服只要整洁大方就好了。”结果在会见客人时,客人在与周总理的接触之中,一点也不介意周 总理的穿着,反而被周总理深深感动了。 这些例子,都深深表现了内涵的可贵、永恒、美丽。但现在有不少的青少年,把外表看得 最重,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打扮上,而忽略了提高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结果一生就 变了“似水流年”。
•
让美永留人间 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妙丽善舞”,有倾城倾国之貌。可惜李夫人得病早逝。武帝对李 夫人思念不已,将她的画像挂在宫中,又让方士为她招魂(实际是一种幻术),并亲自作诗表达 怀念之情。当这位李夫人病危时,武帝曾亲自去探视她,但她竟用被子蒙头,不肯相见。 李夫人为何如此固执?连她的姐姐也大惑不解。还是她自己说得明白:不能让武帝看见自 己那副久病后的尊容,怕会破坏武帝对自己的美的印象。李夫人此举,其实十分聪明,她的确 永远留下了自己美的形象。 当然,人的外表美,说到底是无法与时间抗衡的。随着青春年华的消逝,天仙般的美人, 也会变老、变丑,这是无情的自然规律。罗丹的雕塑名作《欧米哀尔》,主人翁是一个又老又 丑的妇人,有人形容她“丑得像一根枯树的根,胸部是平瘪的,露出了肋骨,腹和全身布满着 松弛的皱纹”。而正是这个欧米哀尔,当年曾是巴黎风靡一时的美女。明白了这点,世人实在 无须对外表美看得过重。 与外表美相反,心灵上的美,内在的美,却可以超越时间永留人间。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包括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也包括平民百姓中的佼佼者,只要他们对人 民和历史献出了忠诚、智慧,做出了奉献,他们就在后人的心目中永远留下美的形象。这种美, 是病魔、死神夺不走的,也是他的政敌或其他外力所无法破坏的。能够毁掉这种美的,只有他 自己。有的人,年轻时代不愧为英雄豪杰,他们曾经努力塑造了自己的美好形象,然而,临到 暮年,晚节不保,堕落为历史罪人,美好形象也就彻底毁掉了。古今中外,这种给自己“毁容” 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说,开篇的李夫人的故事对我们会有所启迪的话,那就是她对自己美好形象的珍惜。 无须挑剔她的动机,珍惜是最重要的。当然,珍惜自己心灵的美、内在的美,较之珍惜外表美, 就更有价值了。那么,你又做得怎样呢?你对自己心灵的美、内在的美,有足够的珍惜吗?
•
报纸报导:某市这学期以来已有近千 名中小学生弃学从商。在马路两旁的摊头 上,在某些商品市场上,常看到稚气未脱 的青少年。弃学经商的人往往振振有辞地 说:读书哪有摆摊好?摆摊能成万元户, 读书却要赔钞票;摆摊轻松自由没人管, 读书年年要过考试关。请以《我看弃学从 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也可自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