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指某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具有相对稳定性。

2.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热带气候(4个)、温带气候(6个)、寒带气候(1个)。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根据7月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反之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曲线较为平直,且气温都在15度以上为热带
曲线变化幅度较大,最低气温在0到15度之间为亚热带,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为温带
最高气温在5度以下,为寒带
1.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每月都在1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200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每月都在5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700以上
2.夏季多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月份在300毫米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月份在800毫米左右,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4.全年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气候
第四步:得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大因素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