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近年来,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烟农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

田间获得的优质叶片,如果没有科学的调制过程与之配合,也很难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烤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烟叶烘烤调制过程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步骤。

科学的烘烤调制技术是以烟叶的成熟采收、烤房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科学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基础的。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一)成熟采收原则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宜4~6片叶成熟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炕收烤。

烟叶采收后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质量。

(二)成熟的一般标准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茸毛脱落。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上部叶成熟时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三)采收时间采收时间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以利对成熟度识别。

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

烟叶成熟后,若遇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

若降雨时间较长并出现了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行采收。

(四)合理编竿装炕1、绑竿要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

按米长标准竿计,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120片,每撮烟叶背对背。

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叶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增加。

2、配炕与装炕a、配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

b、装烟装烟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

以竿距20~25厘米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

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二、三段式烘烤工艺及烘烤操作要点(一)三段式烘烤工艺1、变黄阶段烟叶装满炕后,封严天窗地洞,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烤房温度提升到34~38℃(西南和南方烟区34~35℃,东北烟区35~36℃,黄淮烟区36~38℃),保持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直到底棚烟叶变到叶片基本全黄,仅余叶基部微带青色,主脉青白色,叶片充分发软。

2、定色阶段要逐渐开大天窗、地洞,不断加大排湿量,使房内温度以平均2~3小时升温1℃的速度提高到54℃~55℃,湿球温度缓慢升高并保持在37℃~41℃,烟叶水分大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水分小、烘烤特性好的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得高一些。

在烟叶达到勾尖卷边至小卷筒之前(一般47℃左右),升温速度宜慢(3~4小时升温1℃),使烟筋充分变黄,此后升温速度可加快到1~2小时升温1℃。

在烟叶没有达到黄片青筋小卷筒之前,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0℃,即使54~55℃时烟叶已经达到大卷筒,也要在此温度下维持6~12小时。

定色期要大排湿时,必须开大天窗、地洞,烧大火;小排湿时,关小天窗、地洞烧小火;气温高的白天,开大天窗、地洞,火力减小;气温低的晚间(尤其凌晨)进行大排湿时,尽可能加大烧火,维持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但在火力已加足,仍然不足以使温度上升,且湿球温度也降低时,可以关小地洞,减少通风量。

要尽量避免干球温度猛升猛降。

3、干筋阶段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使炕温提高到67℃~69℃,其间要逐渐关小天窗、地洞(先关小地洞,减小通风量,以利于提高温度和节能),以湿球温度不超过43℃为准。

稳定此温湿度条件,直到烟叶完全干筋。

(二)烧火技术原则烧火要能做到小火能保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

应看烟叶的变化,看房内温度、湿度,看天气变化,看烤房状况,看煤质特点等,灵活且准确进行。

当烟叶变化快时,烧火宜大,快升温;烟叶变化慢时,烧火宜缓,慢升温。

烟叶变化正常时,烧火宜稳,稳升温。

当房内温度偏低时,提火升温;偏高时,压火控温;适宜时,稳定火力,维持房内温度稳定。

天气阴晴风雨,昼夜冷热变化,对房温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根据天气变化相应调节火力大小,才能维持房内温度适宜。

晴天,日出后气温逐渐回升,尤其是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左右,升温更为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日落后,室外温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凌晨,降温更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可能随之下降。

所以,晴天日出后开始适度控火,至日落后则应适当加火;烤房升温灵敏时,应注意火力勿过大,加火勿过早;烤房升温困难时,应注意加火勿过迟,火力勿过小。

根据烤房湿球温度的变化进行火力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当湿球温度偏高,需要加大天窗、地洞排湿时,在排湿操作前要先加火,以防排湿时房温下降。

还要注意,煤质不同,烧火方法各异;对粘性强、易结碴的煤,宜烧“散火”,加煤时撒开、撒匀,以防结大碴;对粘结性弱、易流炉的煤,宜烧“堆火”;对细粉状面煤,需拌湿烧用,以防止灰损失;烧无烟煤时,宜兑适量煤土,最好制成饼烧用。

(三)排湿技术原则1、先开天窗,后开地洞烘烤初期,要关严地洞,仅以天窗的开闭控制湿球温度,直至天窗完全打开。

天窗未完全打开之前,一般不开地洞。

烟叶水分较大时,当底棚烟叶大量变黄后,可开始开启地洞。

天窗已开完,湿球仍偏高时,必须打开地洞,用天窗地洞配合,使热空气上升,缩小上下层温差,把湿球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2、地洞开完,控温排湿如果地洞已开完,湿球仍偏高,应控制烧火,使干球温度不再上升,继续进行排湿,称为控温排湿。

此时烤房排湿能力已至最大,火力宜适当控制,主要靠延长时间来降低房内湿度,直至湿球温度下降后,再根据烟叶变化,提火升温。

如果地洞不开完就已稳定了湿球温度,则不应盲目开大地洞,也无需控温排湿。

3、先关地洞,后关天窗烘烤后期,湿球偏低时,先关地洞控制湿球,而不动天窗。

直至地洞关严后,湿球仍偏低时,再关天窗,以天窗控制湿球,直到烘烤结束。

三、烤房的标准化改建及新型节能烤房介绍(一)烤房的标准化改建1、标准化烤房质量要求四周严密,保温保湿,平面温差小,升温灵敏,排湿顺畅,烧火、通风排湿操作及观察温度和烟叶变化方便,耗煤量低。

2、主要技术参数装烟量:①150~200竿左右(面积270~280×270~280);适于种烟3~5亩,设1路烟梁,装两路烟,5~6棚(4~5大棚,1小棚);②400竿左右(面积400×400),适用于种烟10亩左右,设两路烟梁,装3路烟,5大棚2小棚或6大棚1小棚。

底棚高度:180棧玻埃袄迕住?/p>棚间距:70~80厘米,比常年烟叶长度增加5~10厘米。

顶棚距房内侧高度:脊顶式≥50厘米;平顶或有天花板时≥40厘米。

天窗面积:150竿烤房为平方米,400竿烤房为平方米。

天窗形式:双脊檀通脊长天窗(宽20厘米,长与屋脊相等,设3~4个盖门,每个盖门长80~100厘米)或高天窗;天窗口比房脊高50厘米以上。

地洞面积:150竿烤房不得少于平方米,400竿烤房不得少于平方米。

地洞形式:采用各种形式的热风洞,并配合冷风洞,每种形式地洞面积均不应小于理论值。

冷风洞要多而小,可设14棧保陡觥#保担案涂痉棵扛隼浞缍疵婊保病粒保怖迕祝矗埃案涂痉棵扛隼浞缍疵婊保浮粒保咐迕住?/p> 供热设备:立式火炉或蜂窝煤大炉。

以传热性能好的砖瓦管、土瓦管、陶瓦管、水泥预制管等砌筑火管,室内要排列分布均匀。

烟囱要高出房顶50厘米以上。

温度计吊挂位置在烤房底棚。

若温度计是挂在二棚,烘烤中温度指标掌握应适当调整(底棚比二棚温度高2℃左右)。

(二)新型节能烤房1. 立式火炉烤房立式节能火炉烤房在辽宁省普遍推广,占全省烤房总数的90%以上。

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等省不同范围的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

河南省在推广立式火炉中,装了火口挡板,使烧中火和烧大火时一天只需1-2次煤,控火更简便。

据统计,全国有各种立式火炉烤房约35万座。

2. 蜂窝煤炉烤房蜂窝煤炉烤房很大的优点就是烤房火炉燃烧强度和供热量调控简便。

单炉蜂窝煤炉烤房每烤一炉烟只需要添一次煤,双炉的也只添3-4次煤。

烘烤中仅需简单地调节火门(助燃孔)大小,就能使煤燃烧放热同烟叶烘烤对热量的需求一致,升温稳温灵便,不会出现降温,对落实三段式烘烤,保证烟叶质量十分有利,并有一定节煤效果。

目前,蜂窝煤炉烤房在福建、广东、陕西、湖北等省已经占一定比例,总数约18万座以上。

在福建三明、龙岩,湖北恩施,广东乳源,陕西澄城、三原等市县,蜂窝煤炉烤房占烤房总量的50%-70%以上,烟叶均价增加元/公斤元/公斤,每炉烟节煤60-100公斤,每座烤房一年节煤400-800公斤,烟叶亩收益增加130-160元。

3. 普通烤房部分热风循环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是国外烘烤设备的一项通用技术。

叶间隙风速增加,能够使上下层烟叶温湿度变得接近一致,有利于烟叶达到更高变黄程度后再及时转入定色,且整体上烤房内湿度稍有增加,叶内转化充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强,光泽好,油分和弹性增加,评吸香吃味提高。

河南省平顶山市在普通烤房上增加回风管道,安装150-200w轴流风机,产生部分热风循环,在全省已全面推广应用。

1997年全省应用数量万座,1998年改建万座,共达万座。

据测试,这种烤房叶间隙风速比普通烤房增加米/秒,烟叶均价增加元/公斤元/公斤。

山东、四川、云南、辽宁、福建等省示范也获得很好效果。

4. 半堆积烤房土木结构的半堆积烤房,是引进消化国外堆积烤房的结果,实行强制通风、热风循环,烤烟质量明显比普通烤房好。

建造一座烤烟10-15亩的这种形式烤房,约需投资7000-10000元。

适于烟叶适度规模种植,能够为部分烟农接受。

目前,半堆积烤房在吉林省应用普遍,黑龙江、广东、湖南、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实验示范也反映了很好的效果。

5. 气流下降式烤房气流下降式烤房是近年贵州省研究成功的。

1997-1998年有较快发展,已经达到近5万座。

气流下降式烤房的优点,一是烤房内均衡稳定,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而且不会轻易出现降温;二是烘烤期间有部分热空气循环;三是装烟室下部没有火管,安全性增加。

烤后烟叶颜色、色度明显改善,烤烟耗煤量降低20-35%。

6. 远红外涂料应用红外线为波长μm的电磁波,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远红外涂料产生的电磁波波长与叶水分振动波长(<3μm、5-7μm,14-16μm)一致,因而烤房火管表面涂以远红外涂料能有效地利用火管的热辐射作用,尤其对水分大的烟叶和结构紧实的上部叶,能改善脱水状态,减少和避免烟叶挂灰,防止出现花片,效果明显,并有一定的节煤效果(一般10-20%),是一项简易有效的实用技术,已在不少烟区广泛应用。

另外,一直致力于烤房温湿度自动控制工作的美国普照机电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燃煤炉供热、供湿系统的自动控制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们研制出的新型高效自动控制燃煤炉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