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画杨桃精选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画杨桃精选教案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靠、而”等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摆、课”等五个左右结构的字。

2. 朗读课文,读出同学对话时的语气。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一说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课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生齐读。

(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2 .教师补充介绍杨桃。

(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3.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叫《画杨桃》。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①杨桃是什么?②是谁在画杨桃。

③画出来的杨桃是怎么样的?④画杨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3.看来小朋友们的疑问很多,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板块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1、带着我们刚刚提出的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读完后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预设:① “我”和同学们在画杨桃。

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都笑我。

③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不再笑“我”了,并且觉得“我”画的是对的。

师过渡:真棒,你们看,我们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而把这些我们知道的串在一块儿,就是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

来,自己试着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吧。

2 、以填空的形式课件出示:老师在图画课上布置了画杨桃的任务,(“我” )画出的杨桃却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引得了同学们的(哈哈大笑)。

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3. 强调“诲”字读音,第四声。

第三板块初识人物,认真作画过渡:课文的大致内容我们清楚了,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中1. 这一天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同学们画那么文中的“我”看到的杨桃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下第一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预设: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 那你们能不能再默读下课文第一段,联系这句话的前后,思考一下,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是这样的呢?预设: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3. 原来是因为“我”的位置,所以“我”看到的杨桃像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那文中的“我”是怎样画画的呢?预设: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①你们觉得文中的“我”在观察杨桃并画下它的时候认真吗?(认真)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呢?把它圈出来。

预设:认认真真、老老实实②理解“老老实实”。

师:“老老实实”就是你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

如果你看到是圆的,就——(画成圆的)是方的,就——(画成方的)不要把圆的画成——(方的)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圆的)否则就不是——(老老实实)③那“我”这么认真的画,画出来的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我”的画④这画跟我们刚刚看到的杨桃一样吗?可文中的“我”却说: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读出“我”画画时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三板块读中体会,随文识字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1. 那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读读课文2~4 段,找一找同学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划一划相关的语句。

预设: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2. 理解“哈哈大笑” :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哈哈大笑” ,其他小朋友选一下,哪种最接近书本中的同学们大笑的样子。

(嘲笑、不以为然的大笑)3. 指生读一读,同学们会怎样说出下面的话?可以加上动作和神态。

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①在读对话时,巩固多音字“倒” :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时,读第四声,如:倒立、倒水、倒车;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读第三声,如:摔倒、不倒翁。

4. 那么看到“我”周围的同学是这样的态度,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四板块字词巩固,书写生字1. 游戏巩固字词。

2. 指导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课、摆、哈、嘻、抢3. 强调:摆:的右上部分中间是两竖。

抢:避免把最后两笔写成:撇,竖弯钩。

嘻:右边的“喜”笔画较多,需要重点指导。

画杨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悦、诲”,读准“诲”的读音,会写“图、座”等四个字。

2. 体会老师和同学前后态度的变化。

3. 懂得文中老师的教诲。

教学重点: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诲,并能够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复习导入填空式回忆第一课时内容:“我”()地看,()地画,画出来的杨桃却像是一个()。

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纷纷()我。

过渡:而这一切,都被老师看在了眼里。

那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第二板块体会对比,启发思考(一)体会老师的态度1. 自由读读课文第五段,想想老师是怎么做的,把相关的动作圈出来。

预设:看了看、坐下来、审视、回到、举起、问2. 理解“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地分析。

3. 指生上来做做老师的这一系列动作,并想想,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同桌间商量一下再选一选,填一填。

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4. 那老师明白了“我”为什么会画出那样的杨桃,其他的同学明白了吗?5. 师生合作朗读6~9 段,要强调读出同学们嘲笑的口吻。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杨桃?生:不像。

师:他像什么?生:像五角星!6. 理解“严肃”①“严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来“严肃”个给我们看看?②练习说话:老师严肃起来,就像()。

③那老师为什么会突然严肃起来了呢?预设:明明“我”画的是对的,可是其他同学还要嘲笑“我”7. 理解“半晌”。

①“晌”是日字旁,一般日子旁的字是跟时间有关的,表示一天中的一小段时间②“半晌”就是好长一会儿的意思。

③那老师,神情变得严肃,沉默了好长一会儿,他在想什么呢?(在想怎么告诉同学们,学会站在“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8.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指生读)“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指几个同学抢着回答)“好——笑!”(提示,破折号处可以拖长,带着取笑的口吻)。

同时还发出了嘻嘻的笑声。

(指几个学生发出嘻嘻的嘲笑声)9.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2-11 段。

(二)体会同学前后态度的对比1. 面对同学们对文中“我”的嘲笑、不以为然,老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2.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预设: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

他们的神态发生 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

(指学生朗读 13、15 两 段的对话)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

他 们请求“我”的原谅。

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

你能 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

原谅我们吧!”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当发现孩子们犯错时,他并没有严厉地 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到“我”的座位上认真观察,用事实说话,自 己发现错误。

再读读同学们前后的对话, 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意识到 自己的错误了。

指生对比朗读同学前后说话的态度,体会他们前后态度的不同(三)体会老师前后态度的不同1. 看到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严肃的老师也发生了变化, 你 能在17 段中找一找,此时老师的神态是如何的吗? 预设:和颜悦色。

( 四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 做法有什么不同的?3. 对比同学们前后态度的不同看画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看过了杨桃后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 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第三板块理解教诲,迁移生活1. 自由读读课文17自然段,从老师说的话里,你都读懂了什么?(1)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①出示各个角度的杨桃图片感受。

②那除了杨桃,还有其他什么别的,我们看的角度不同,它的样子也不同吗?③除了画画,我们平时做的哪些事,你看的角度不同,它的样子也不同呢?(比如老师批评学生)(2)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不仅仅是画杨桃,做任何事也是一样。

如果别人想的和我们不同,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一看。

2. 你们看,老师说的这么多道理,就是对我们的——教诲。

3. 正因为老师这样一步步地引导着同学们——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第四板块写字指导图:全包围结构,强调笔顺,最后一笔是横。

座:半包围结构,先写“广” ,再写“坐”。

交:上下结构,上部“六”写得小,下部撇捺舒展。

页:独体字,注意第二笔撇稍短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