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板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说明书

底板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说明书

第 1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本次所要加工的零件为底板,示意图如下图 1:
图1
技术要求:
1.4-MLeabharlann 0-7H 配作2.锐角倒钝 R0.5
3.去毛刺
材料: 45
零件生产类型:中等批量。
2.零件工艺性分析
底板零件图的视图正确、完整, 尺寸、公差齐全, 但技术要求中未注明淬火层的
方案比较:方案二中将磨削放在钻孔加工之前,其理由是为其后的钻孔加工 和铰孔加工准备较好的辅助基准,但这样做会使工件在两台机床之间来回移 动,浪费工时,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这样做对提高钻孔加工精度的意义并不 大。在淬火前进行磨削加工,由于材料较软,对磨削加工不利,且会在零件的 表面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方案二在磨削后无去应力处理,会使表面有较大的 残余应力。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一作为此零件的加工路线。
③ 粗铣 → 精铣 → 刮研 / 宽刃精刨(加工经济精度: IT6~IT7 ,表面粗糙度:
Ra0.1~0.8 )
相对来说第二种方法才适用。
4.3 制定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工序
( 1) 遵 循 “ 先 基 准 后 其 他 ” 原 则 , 首 先 加 工 精 基 准 — 板 件 底 面 。 ( 2) 遵 循 “ 先 粗 后 精 ” 原 则 , 先 安 排 粗 加 工 工 序 , 后 安 排 精 加 工 工序。 ( 3) 遵 循 “ 先 面 后 孔 ” 原 则 , 即 先 加 工 上 面 , 后 加 工 螺 纹 孔 以 及 紧固螺栓圆槽。
深度,且底板下表面及与其他部件配合的地方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为
0.8。所
有的螺栓紧固孔粗糙度要求适中,为 1.6。其他的表面精度要求不高,为 6.3。
第 2 页 共 15 页
加工表面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表 1 车安装底板的技术要求
基本尺寸 /mm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Ra/μm
f z=0.2~0.29mm/z
故选择: f z=0.2mm/z
3)确定刀具寿命及磨钝标准
根据《切削手册》表 3.7 ,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 1.5mm;由于铣刀直
径 d0=100mm,故刀具使用寿命 T=180min(据《简明手册》表 3.8 )。
4)计算切削速度 vc 和每分钟进给量 vf
kv
其中 ae 66mm, ap 2mm, Cv 203, qv 0. 2 , xv 0.15 , yv 0.35 ,
kv k Mv k Sv 1.0 0.8 0.8 , uv 0.2 , pv 0 , m 0.32 , T 180 min ,
f z 0.18mm / z , Z 8,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第一种方法对中等大批量生产的零件而言成本 成本较高, 第三种方法精度太
第 4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高,在此处用不着,所以第二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
( 2)配作的螺纹孔内表面粗糙度精度要求也比较高,粗糙度:为
Ra1.6,精
度等级: IT7
能达此要求的加工经济精度的加工路线有:
5.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1 确定毛坯尺寸
铣削安装底板的上表面 1.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 #45,σ b =170~240MPa; 加工要求:铣削安装底板的上表面,加工余量 3mm; 机床: X61W 万能铣床 刀具: YG6 硬质合金端铣刀。铣削宽度 ae≤90,深度 ap≤6,齿数 z=8,故根据《机 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后简称《简明手册》)表 3.1,取刀具直径 d0=100mm。 根据《切削用量手册》 (后简称《切削手册》 )表 3.2,选择刀具前角 γ 0= 0°后角 α0= 8°,副后角 α0’=10°,刃倾角: λ s =-10°,主偏角 Kr=60 °,过渡刃 Kr ε=30°,副偏角 Kr ’ =5°。 2.零件的长、宽、高最大值为 450×200× 22 外表面的路线为: 粗铣 →精铣
毛坯的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确定为 455× 205×25,毛坯示意图如图 2:
图 1 长×高
图 1 长×宽
第 3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4.工艺过程设计
4.1 零件定位基准的选择 对于此底板的各表面的加工均利用外表面定位, 对于相对的面定位以 “基准重合”
原则,当掉头装夹的时候使用相对的那面来定位。
203 100 0.2 vc 1800.32 4 0.15 0.2 0.35 66 0.2 100 0.8
111m/ min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s 1000 vc 353r / min 。 dw
根据《简明手册》表 4.2-36 ,选择 nc=300r/min,v fc =390mm/min,因此,实际进
许 功 率 Pcm=4.5× 0.75kw=3.375kw>Pcc 。 故校 验 合 格 。 最 终确 定 :a p=2.0mm,
精度等级: IT7
能达此要求的加工经济精度的加工路线有:
① 粗铣 → 精铣 → 刮研 / 宽刃精刨(加工经济精度: IT6~IT7 ,表面粗糙度:
Ra0.1~0.8 )
② 粗铣 →精铣 →磨削( IT7 ,Ra0.2~0.8 )
③ 粗铣 →精铣 →粗磨 →精磨( IT6~IT7 ,Ra0.025~0.4 )
① 钻 →粗铰 →精铰(加工经济精度: IT7~IT8 ,表面粗糙度: Ra0.8~1.6 )
② 钻 →扩→ 粗铰 → 精铰( IT7 , Ra0.8~1.6 )
③ 钻 →扩→ 机铰 → 手铰( IT6~IT7 ,Ra0.2~0.4 )
第二、 三种方法适用于孔径较大的孔加工 (大于 15mm~20mm) , 第三种方法
加工槽平面使用外表面以及与之最靠近的表面来定位, 这也符合 “基准重合” 原
则,示意图如图 3:
图3 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上下表面、 螺纹孔、 槽等,这里只列举其中较为典型的三个
表面来说明其加工方法:
( 1)底板与其他部件配合的地方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粗糙度:为
Ra0.8,
根据《切削手册》表 3.16 ,当 d0=100mm, Z=8,ap≤ 7.5 , f z≤0.18mm/z 时,
vt =98m/min,n t=250r/min,v ft =471mm/min。各修正系数为: kMV= 1.0 , kSV= 0.8 。切
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vc
cvd 0qv T mapxvfzyvaeuvz pv
方案二: 工序 00:下料 工序 05:粗铣各个外表面 工序 10:精铣各个外表面 工序 15:中检 1 工序 20:磨削各个表面 工序 30:钻螺纹孔 工序 35:铰螺纹孔
第 6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序 40:攻螺纹孔 工序 45:铣底面槽
工序 50:中检 2 工序 55:高频淬火 工序 60:去应力退火 工序 70;磨削各个外表面 工序 75:去应力退火 工序 80:终检 工序 85:油封入库
第 8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量和每分钟进给量为:
v c= d0n = 3.14 100 300 m/min=94m/min
1000
1000
f
v = = fc
zc
390
mm/r=0.16mm/r
nc z 300 8
5) 校验机床功率
根据《切削手册》表 3.24 ,近似为 Pcc=3.3kw, 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主轴允
粗铣的余量为 2mm 精铣的余量为 1mm 所以选择的毛坯的尺寸:长为 450+(1+2)× 2=456mm ,宽为 200+( 1+2)
第 7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2=206mm ,高为 22+(1+2)× 2=28mm 的长方体块料。
3.1.0 粗铣上表面切削用量
安装的下底板表面
--
IT7
0.8
螺纹孔
?10
IT7
1.6
两侧紧固螺栓孔
R10
IT8
6.3
底板表面精度要求高, 刨削需要刨床或者铣床, 然而表面的精度要用磨床磨削加 工来要保证。
零件为长方体形状, 所以在表面磨削加工和键槽加工过程中可设计专用夹具在机 床上加工。 3.毛坯的选择
由于安装底板所受载荷不大, 底板的生产纲领为中等批量生产, 所以可以选用型 材直接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这里制定了两种工艺路线方案,并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合理的一种方案。 方案一: 工序 00:下料 工序 05:粗铣上表面及侧表面 工序 06:粗铣下表面及精铣下表面
第 5 页 共 15 页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序 10:精铣上表面及侧表面 工序 12:中检 1 工序 15:铣两侧紧固螺栓孔 工序 20:钻螺纹孔 工序 30:粗铰螺纹孔 工序 35:精铰螺纹孔 工序 40:攻螺纹孔 工序 45:中检 2 工序 50:铣底面槽 工序 51:铣侧面斜角 工序 55:中检 3 工序 60:高频淬火 工序 65:去应力退火 工序 70:中检 4 工序 75:磨削上表面及侧表面 工序 76:粗磨底面精磨底面 工序 80:中检 5 工序 85:去应力退火 工序 90:终检 工序 95:油封入库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1.设计任务 ........................................................................................................2 2.零件工艺分析 ................................................................................................2 3.毛坯的选择 ....................................................................................................3 4.工艺过程设计 ................................................................................................4 5.确定毛坯尺寸、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 ........7 第二部分夹具设计 1.设计任务 ........................................................................................................13 2.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14 小结 ...................................................................................................................15 参考书目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