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
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
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
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7年改建文学院。
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
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
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
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
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
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
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人才培养方面,在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8个学位点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全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且另外新增了1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目前博士点达8个,硕士点达11个,专业学位点1个;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哲学学院、历史学院合办),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首批品牌专业。
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近千人。
今日之文学院衔华佩实,生机盎然。
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德优良、理论功底坚实、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并富于创新精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人才,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文化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企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教学、研究、编辑、文秘、创作等有关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
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培养层次全,兼具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
培养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教育和基本训练,学生应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应修学分: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类,每类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
学科平台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语史、现代语言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当前文学、比较文学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既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利用中心资源自主学习,又在课外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完成2—4个实践教学项目。
2.专业论文写作。
要求学生在二、三年级期间,结合专业学习,撰写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于第二学年末和第三学年末各交一篇接受考核。
3.创新实践。
要求学生平时课外自己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第七学期接受学院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或其他有一定分量的文章;院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或组织认可的调研报告等成果(实习报告除外);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或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表彰与奖励(学校颁发的普通奖学金除外)。
以上诸项,其中一项达到要求即可。
4.实习。
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或第八学期进行。
不少于4周。
5.生产劳动2周,统一安排。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成绩合格、英语等达到学校要求,准予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表四、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五、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都可接受全校学生选修。
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10100专业名称: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家基础人才人文科学基地班)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Humanities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科背景宽阔,理论基础厚实,人文素养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能在科研单位、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化宣传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人文科学有关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优秀学生届时能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人文科学试验班是由原国家教委特批的旨在培养人文科学基础人才的试验班。
该班贯通文学史学哲学,融会古今中外,沟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实施多学科跨层次的综合教育,以培养优秀的研究型、管理型人才为己任。
学生修满规定的本科阶段的学分后,经考核推荐,半数以上可免试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者,可按有关规定提前毕业。
人文试验班学生的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一二年级实施基础培养,学生全面学习以文史哲三个学科为主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及通识课程;三年级开始分方向培养,学生在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科中自主确定一个主攻学科方向,兼修其他学科的部分课程,接受相对专门的专业教育;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以文、史、哲三个学科为主的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涉猎广泛,基础扎实,人文素养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某一学科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与科研能力,能阅读一般的中国古典文献,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能用外语进行交流。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 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根据学生分流阶段的学科选择,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或哲学学士学位,或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
其他主干课程:人文科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普通逻辑学等。
七、双语教学外国文学史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既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利用中心资源自主学习,又在课外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完成2—4个实践教学项目。
2.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在第1—2学年的假期中进行,采取统一组织和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
3.创新实践。
要求学生平时课外自己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第七学期接受学院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或其他有一定分量的文章;院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或组织认可的调研报告等成果(实习报告除外);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或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表彰与奖励(学校颁发的普通奖学金除外)。
以上诸项,其中一项达到要求即可。
4.实习。
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或第八学期进行。
不少于4周。
5.生产劳动2周,统一安排。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且成绩合格、英语达到学校要求,准予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人文科学试验班教学计划表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3专业名称:对外汉语(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汉语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对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
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专业特色对外汉语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享誉全国。
对外汉语专业,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国际化特征鲜明,兼具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应修学分: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型,各类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主干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交际训练,英语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