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草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草

2、古诗两首
教材简介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写作目的,体会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儿童那种捕碟的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师出示小草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小草有什么特征?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
2 、是呀,小草,那是多么普遍的一种植物啊,在田野,在郊外,在草原,到处有他们的身影,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草呢?他想表述草的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草》,看看古诗中的草有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1、先听老师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2、学生划分节奏。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诗,碰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想它是什么意思。

对不理解的词圈一圈,划一划。

2、指名读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注意读准字词。

(3)注意节奏。

离离 |原上 |草,
一岁 |一枯 |荣。

野火 |烧 |不尽,
春风 |吹 |又生。

3、电脑配乐出示古诗《草》。

四、品读。

1、师: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在诗句中,同学们请你们结合文中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注解,细细地体味一下,你读到的草是怎样的,请你用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来表达出来。

2、学生反馈,自由板书,并说说你的这分感受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3、学生自由感悟,小组就问题互相讨论。

4 、学生讨论,互相解疑。

(重点指导“枯、荣、离离、岁、尽”等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体会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野火只能烧掉上面的茎叶,但埋在下面的根是烧不到的,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小草的根再一次的发芽生长。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白居易想要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想要告诉人们向它学习,遇到挫折不要放弃。

5 、小组再次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派代表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教师总结,并出示解说,让学生读一读。

7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这种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们无处不生,无处不长,让我们再一次跟着动画音乐来颂一颂吧。

五、课后延伸
1 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拿起笔来写一写。

2 对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背景?(电脑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
3 电脑出示全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六、写字:
左右结构:枯、烧
上中下结构:荣
七、作业:
读读课后的我知道,将这首诗的后四句背诵下来,再查一查,后四句是什么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