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需求定理答: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完全竞争市场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3.外部经济答:外部经济是指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活动,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

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

外部经济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4.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具有几个方面的内涵: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5.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6.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主要分为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两个部分。

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许多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收入型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公债。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简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4)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2.某农产品大丰收后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为什么?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产品丰收后,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

如图1-1所示,假定农产品的初始供给曲线为1S 时,需求量为1Q ,均衡价格为1P ;当农产品丰收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至2S ,需求量上升为2Q ,均衡价格下降为2P ,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缺乏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剩余增加。

其中,1AP E 是之前的消费者剩余,2AP E '是大丰收后的消费者剩余,21AP E APE '>。

图1-1 农产品丰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3.简述自动稳定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

答:(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自动稳定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反之,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

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当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支出增加,可抑制衰退。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消费支出减少,可减轻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4.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应该如何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三、作图说明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请作图推导一般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PCC)和需求曲线(DC)并加以说明。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2.作图并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生产停产点的情形。

答:生产停产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

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如图1-3所示。

图1-3 停止营业点在图1-3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 相切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AVC 曲线和SMC 曲线的交点。

这一点恰好也是M R SM 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

在均衡产量Q *上,厂商是亏损的,其亏损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边际。

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 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

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

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3.用IS LM -模型作图说明在“凯恩斯流动陷阱”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四、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某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函数为:500050Q P =-,平均成本函数为:6000/20AC Q =+。

(1)推导TC 、TVC 、TFC 、AVC 、AFC 、MC 函数;(2)计算该企业实现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利润和需求价格弹性。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2.假设实际货币需求为1000.2L y =+,实际货币供给为200,消费支出为900.8d c y =+,投资140500i r =-,政府支出50g =,税收50t =。

(1)推导IS 、LM 方程,并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投资。

(2)计算政府支出增加20单位后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投资。

(3)政府支出增加20单位后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五、论述题(共24分)。

请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主要大、中城市雾霾污染及其治理机制和政策。

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查看完整版真题解析点击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真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最后,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