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一】NO:1 统一长度单位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

预设流程: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

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

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

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

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2、矛盾冲突:(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

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数学课本的宽,(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1)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2)做一做第3题,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

先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

再用正方体进行实际测量。

三、做一做。

四、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NO:2 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学习内容: 教材2-3页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预设流程:一、导入揭题。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尺子量)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一)探究一:认识直尺1、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嗬!真漂亮、各式各样。

那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谁愿意?4、注意!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有”!你没有的就说:“没有”!要求听明白了吗?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课件显示)(二)探究二:认识厘米1、看一看:请学生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课件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板书:1厘米)要求学生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学生用两指间的距离比划出1厘米的大约长度。

3、记一记:看看两指间的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课件显示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三)探究三:认识几厘米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2、用手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厘米数吗?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趁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1、量整厘米数(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师留意不同量法)(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课件显示正确量法)(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件显示)(5)量一量:整厘米的纸条,绳子之类的.(6)判一判:课件显示不同的量法,判一判是否正确。

2、量非整厘米数(1)1、2组,3、4组分别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

(2)交流:都可能说纸条长9厘米。

(3)比较:两张纸条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4)辨析:1、2组量的长是9厘米少一些,3、4组量的长是9厘米多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纸条都可以说是大约长9厘米。

以后我们遇到量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

(课件显示)课本的短边大约长()厘米长边大约长()厘米。

铅笔大约长()厘米(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手掌宽大约()厘米,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各有多长?有多宽?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8)解决问题:你能用一把断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吗?(课件显示)(二)、画整厘米的线段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

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

(注意肯定其他画法)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画一条比7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2、布置延伸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NO:3 认识米用米量学习内容:教材p.3~4页的例3及练习一4~5题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认识米尺,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具准备:长短不一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预设流程:一、复习。

通过上几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1、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比划一下(和一根手指的宽差不多)2、请小朋友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你是怎么表示的?(我是从0到2;或2到4等等)3、要知道数学书的长和宽怎么办?(要用尺子量)全体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1、要知道黑板的长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你有什么感觉?(很麻烦,不够准确)那怎么办?学生想办法2、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那量教室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3、小结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短的尺子量,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三、新课。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进率。

(1)、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仔细观察米尺,你有什么发现?(2)、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数的?“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3)、比一比大约多长是1米,量一量1米到你的什么地方。

(4)、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教室里的哪些物体大约是1米,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用米量。

(1)认识各种的度量工具课件出示各种的工具(盘尺、布尺、钢卷尺……),介绍他们的用途(2)估一估教室的长大约几米?学生估计,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量一量这么多的工具,你准备选用哪一种?让不同选法的人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可以请助手)得出合适的答案出示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