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形式.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自古,中国是个成文法国家,律令格式; 现成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 行政区法、国家条约。不成文法是补充: 政策、习惯、判例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 6、行政规章 7、国际条约 8、其他法的形式
根本法与普通法
根本法指的是在整个法的渊源体系中一 般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根本法就是 宪法的别称 普通法是宪法以外的所有法的统称。普 通法中所包括的法的种类是繁多的,它 们各自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亦有 差别。
一般法与特别法
一般法指对一般人、一般事项、一般时间、一 般空间范围有效的法,刑法、民法、婚姻法。 特别法指对特定的人、特定事项有效,或在特 定区域、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如战争时期的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分类,其相对性比其他法的 分类更为明显。有些法,无论从对人、对事、 对时间、对空间哪个角度看,都属于一般法, 如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也 有的都属于特别法,如《戒严法》更多的法则 兼有一般法与特别法两重性,在这种意义上属 于一般法,在这种意义上又属于特别法。
3、法律编纂
特点: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必须由有权立 法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结果是产生新法或法典。 法的编纂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同类的有关规范 性法律文件,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删除原有 法中已过时的或其他不合适的部分,消除法中 的矛盾、混乱。 发现现存法的弊病或缺漏,从而去改善它、消 除它;如查士丁尼;大清会典;
实体法与程序法
体法与程序法这种分类是基于它们的主要内容 而成立的。这种分类并不意味着两者互不涉及 对方的内容。 事实上,实体法中也有某些程序方面的内容, 程序法方面更有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内 容。如果简单地认为实体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 的法,程序法是规定实现权利和义务程序的法, 就误解了实体法与程序法这种分类。
法的渊源的真实含义
专门指法的形式和效力渊源。 形式渊源—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宪法、 法律、法规。 效力渊源—法产生于立法机关还是其他 主体,产生于什么立法机关或主体。
西方法渊源的发展
希腊人说:法律有的写成文字,有的则未写成 文字。乌尔比安和尤里安说在无成文法的情况 下,用习惯。法律谚语:习惯是最早的和最好 的法律解释者。 古罗马法的《十二铜表法》由习惯法构成。 中世纪大陆法系法的渊源以《国法大全》为蓝 本;英国以在“遵循先例”的判例传统。 18、19世纪,大陆法系宪法作为法的渊源取得 主导地位;英美法系以判例法和制定法为主。 20世纪,两大法系靠拢。
问题
问题 在中国 , 家法与国法的效力(被告山杠 爷);党员身份是护身符;单位部门的 规定大于法律,如分配房子的规定;调 动的土政策(土法)。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概念——统一规格和标准的立法性活动。 目的—使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 分明、结构严谨、协调一致的整体。 意义—主体;效力;名称专有;统一的 表达。 宪法性文件、《立法法》
中国的法渊源
(2)中国。早期为习惯法,史载:“上古 议事以制,不为刑辟(bi,罪)”,“神 农无制令而民从”。最早的成文法是536 年的子产铸刑书。到法经是完备的封建 制法典。后来的律、令、格、式和科、 比、敕、疏议等。
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具体的外部表现形式。主 要指谁制定或认可的,何种表现形式或 等级。表明法的存在和产生方式。有重 要的价值:区分;身份;代表效力等级; 与社会关系相吻合。 形式与渊源的界分——国外严格区分之, 但国内已经习惯将二者等同。
法的分类
如果说法的要素问题所针对的是法的内部结构 或逻辑关系问题,那么法的分类问题所指的则 是法与法之间的一种界限或逻辑结构问题。 首先,法的分类远不止目前一些法学著述所说 的对法的规则(规范)的分类。 其次,法理学上的法的分类也不是对各种类别 的法所作的穷尽一切的分类。目前中国法理学 上的法的分类范围,大体上是从形式的或技术 的角度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法的一般分类; 二是法的特殊分类。
2、法律汇编
一般不改变法的文字和内容,而是对现存法进 行汇集和技术处理或外部加工,是立法的辅助 性工作,不产生新法,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 汇编的形式有单项汇编和综合性汇编之分。有 按照年代汇编、调整的社会关系、发布的机关 进行。官方和私人。如,政府的《中央人民政 府法令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 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律汇编》等。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概念-对已有文件系统整理和加工,使更 完善和科学。 意义-A、便于查阅;B、有助于法的适用 和遵守;C、立法之需。 方法-
1、法律清理
有权国家机关,职权内,以一定方式, 对一国一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确定它们存、废、改动的专门活动。 法的清理的目的,是把现存有关的法加 以系统研究、分析、分类和处理。
法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理解事物,必须进行分类研 究。 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划分。Βιβλιοθήκη 历史因素 国家因素
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 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 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 有文字形式或虽有二种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 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法的形式与效力
——兼谈法的渊源 第一节 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概述
1、概念 2、法的形式是不是法的渊源? 3、研究法的形式的意义: ——区别标志 ——不同主体产生不同形式的法 ——效力与权威 ——调整范围与技术
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又称“法源”、法律渊源,意 为法的来源或源泉。(源,水起头的地 方;渊,深潭,人或物聚集之处,深) 现实中,一个行为规则之所以成为法律, 往往有很多因素,因此,法的渊源指不 同的对象,如实质、形式、效力、材料、 历史、理论、政治渊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