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信息发布和报道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 《广告法》第三条、第四条:
一、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虚假宣传
凡捏造事实,以并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 虚假宣传,或者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事 项与事实不符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虚假广告
凡是采用广告形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就属于 虚假广告。
第三节 证券信息
•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被 要求纳入法制化轨道进行有序管理,对证券信息的披露和 传播的管理,是证券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证券信息披露和传播的原则
• 第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 对上市公司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凡是证监会要求披露的信 息都是公开信息。只有商业秘密、证监会在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 获得的非公开性信息和文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披 露的信息和文件除外。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民法通则》对商业诋毁行为的规制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 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零二条 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 号。
二、其他限制发布的规定
• 涉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或有其他重大关系的商品和服务, 国家对其信息发布实行事先审查和禁止。
第三
政府统一发布信息并不意味着不要新闻舆 论监督。地方政府不能借此来限制新闻媒 体的报道。
第二节 商品和服务信息
一、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 经营者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有的 还关系生命健康,必须真实无误。我国规范商品和服务信 息发布的相关法律有:
• 我国禁止商业诋毁的法律主要有两部:
– 《反不正竞争法》第十四条:
•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 誉。
– 《广告法》第十二条:
• 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属于民法中的法人名 誉权和荣誉权,是经营者在长期经营活动中 形成的社会对其能力和品德、对基商品的积 极社会评价。
特殊信息发布和报道
第一节
突发事件信息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发布的规定
• 突发事件
– 即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 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突发事件报道及时准确、主动引导,就能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 如非典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三商业诋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在言辞中有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足以损害对手的商业信誉、商业声 誉的虚假内容。
第二 •在言辞中虽然不一定有虚假内容甚至并不涉及具体事实,但是通过 公开或隐蔽的对比手法,使竞争对手遭到贬低或公众误解,蒙受不 利后果。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太湖蓝藻事件等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发布的规定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①水早灾害 ②气象灾害 ③地震灾害 ④地质灾害 ⑤海洋灾害 ⑥生物灾害 ⑦森林草原火 灾
①工矿商贸等 企业的各类安 全事故 ②交通运输事 故公共设施和 ③设备事故 ④环境污染 ⑤生态破坏事 件
①传染病疫情 ②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 ③食品安全和 职业危害 ④动物疫情 ⑤其他影响公 众健康和生命 安全的事件
商业诋毁必须出 于故意,即出于削弱 对手市场竞争能力, 从而为自己谋取不正 当利益的目的。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刑法》对商业诋毁行为的规制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 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①恐怖袭击事件 ②经济安全事件 ③涉外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信息发布的规定
突发事件 信息发布
警报发布
事件信息发布
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三原则
1
统一,这是排他性的 。
2
准确,这是确保公开 真相的规定。
3
及时,这是信息时效 性的规定。
商业诋毁的特征
第一
第二
第三
商业诋毁是一种 不正当竞争行为,所 以致害人与受害人必 须存在直接的竞争关 系。普通的损害经营 者商业信誉、商品声 誉的行为,按照民法 中的侵害名誉权、荣 誉权行为处理。
商业诋毁必须有 特指对象,即特指自 己的经营对手。不过 并不一定要在言辞中 指名道姓,只要在一 定范围内足以造成公 众误解,使对手陷入 不利地位,都可以认 定特指。
一、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 法律要禁止的虚假宣传包括两种情况:
– 第一种:内容虚假的宣传和广告。此类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 认定:
• 1、经营者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是否客观、真实; • 2、经营者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所能达
到 的、效用,所使用的注册商标、获奖情况等)是否属实。 • 为防止虚假内容,有些内容应有证明。
一、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 法律要禁止的虚假宣传包括两种情况:
– 第二种:引人误解或对人误导的宣传和广告。这种情况在具体内 容方面可能并无虚假成分,但是却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对象 影响的人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 消费决策。
• 《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二、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 事先审查的广告包括《广告法》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农药、 兽药等。审查机关是是各行政主管部门。广告主必须持有审查机 关批准文件,方可发布相应广告。
– 禁止发布的广告,按照《广告法》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商 品或提供的服务,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服务,不得做广告。麻 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不得得 广告。烟草禁止在大人传媒上做广告。
三、新闻媒介对突发事件报道
新闻媒介是政府实行危机管理的传播载体,必须遵循和 配合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部署开展报道,必须接受政 府的约束。
首先
由政府统一发布信息,只限于事件的核心 信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全部信息都“ 统”起来。
其次
由政府统一发布信息,是指重大突发事件 的信息,而对于一般的事故灾难则不在此 规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