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VC行业分析报告

PVC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一、国内外聚氯乙稀产业发展概况聚氯乙烯(PVC) 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预计今后几年全球PVC 产品的需求量仍将以4.s0 % 的速度增长。

目前美国生产能力最大,约有720万t/ a ;其次是中国,2003年其生产能力已达到400.65万t/ a ,现有主要生产企业近70 家。

就世界而言,按其生产工艺路线来看,采用乙烯石油路线的生产工艺占93 % ,其余是采用电石生产工艺,大约占3 %。

我国由于经济的持续高涨、树脂合成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致使PVC 在工业、农业、建筑、汽车、包装和家电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我国建筑行业对PVC 的需求强劲,市场缺口较大,2003年进口达到220.6 万t 。

市场经济的活跃正在推动我国PVC 工业的发展,作为氯碱工业的支柱产业PVC 工业也正在推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但反映其供应力量在加大,更重要的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着重阐述近期PVC 生产发展、市场新动态和技术进步。

1.全球聚氯乙烯产业发展概况分析聚氯乙烯(PVC)是主要通用塑料品种之一,在世界五大塑料中的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居第三位。

世界塑料产量中,PVC占20%(PE占41%,PP占22%)。

由于该产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化学药剂性能、耐腐蚀性和难燃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用管材、板材和各种制品,以及薄膜,人造革,电线电缆外皮等,是一种能耗少、生产成本低的产品。

1.1 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世界聚氯乙烯生产从1997年开始进入扩建新时期,总生产能力已递增到2001年2992万吨、2002年接近3000万吨。

从世界各大公司扩产情况看,全球聚氯乙烯大公司目前正在进入一个进一步垄断生产能力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新时期,世界不少国家也在加快发展聚氯乙烯及其原料工业,从而使聚氯乙烯市场更加国际化。

据美国塑料委员会(APC)报道,在2004 年前7 个月中聚氯乙烯生产同比增长了9.9%,增至93亿磅。

索尔维公司和巴斯夫公司1999年8月联合其PVC业务组建了Solvin公司,成为欧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PVC生产商,索尔维和巴斯夫分别持股75%和25%。

美国吉昂(Georgia Gulf)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后也成为世界第七大PVC生产商。

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VC业务从日本拓展到世界芬兰和荷兰等地,总产能达284.9万吨/年,位于世界首位。

台塑集团在美国和台湾分别拥有PVC产能,总产能239.5万吨/年,位居世界PVC生产商第二位。

该公司还拟在中国宁波北仑经济区建设30万吨/年PVC新厂。

美国Oxyvinyls公司产能238.2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三位。

法国阿托菲纳化学公司在法国和西班牙拥有PVC产能,位居世界PVC生产商第六位。

1.2 全球需求增长据2001年底统计,全球聚氯乙烯(PVC)生产能力为2992.5万吨,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中国台湾和法国是前六位PVC生产国和地区。

在2992.5万吨产能中,美国占25.9%,西欧占20%,亚太地区占36%(其中,中国占8.2%,日本占8.6%),东欧占7.2%。

北美产能849.8万吨(其中美国为774万吨),南美124.5万吨,西欧602万吨(其中德国185.5万吨、法国137.5万吨、英国46.5万吨、西班牙44万吨),东欧219.1万吨,中东/非洲124.8万吨,亚太地区1075.3万吨(其中日本258.1万吨,中国244.5万吨、台湾173.8万吨、韩国99万吨、泰国89.5万吨)。

图1.1 世界聚乙烯产能分布图2001年全球PVC生产能力增长5%,开工率平均为81%。

2002年PVC需求增长率反弹到4.8%。

今后5年内,预计全球PVC需求年增长率为2.6%,开工率将提高到2005年90%。

一些扩增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韩国LG化学公司计划2005年在中国天津现有的PVC联合装置生产地建设30万吨/年PVC装置。

天津LG大港化学公司(LG的子公司)最近将天津PVC能力扩增了10万吨/年,达到25万吨/年。

LG化学公司还计划在韩国丽川增加10万吨/年PVC能力。

LG化学计划到2010年使其PVC产能从目前100万吨/年扩增至205万吨/年,其中,中国从25万吨/年增加到110万吨/年,韩国从76万吨/年增加到95万吨/年。

LG化学公司还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设30万吨/年二氯乙烯(EDC)原料装置,LG化学持股55%,定于2005年建成。

印度信赖公司在哈吉拉石化联合装置的半工业化二氯乙烯装置采用 PolyOne技术,试运完成后将投资1.06亿美元建设 45 万吨/年二氯乙烯装置。

该装置与石化联合装置组成一体,生产氯乙烯单体和28.8万吨/年 PVC ,信赖公司75万吨/年乙烯装置为其提供原料。

挪威的诺斯克-海德罗公司在挪威和英国拥有PVC产能30万吨/年,同时与卡塔尔石油公司(QAPCO)、卡塔尔石化公司(QAPCO)合资成立卡塔尔乙烯基公司(QVC),2001年生产23万吨/年氯乙烯单体(VCM)、17.5万吨/年二氯乙烯(EDC),并拟进一步建设PVC装置。

2.我国国内PVC产业发展简况我国PVC 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目前主要企业有近70 多家,2003 年总生产能力达400.65万t / a ,表观消费量为618.7万t ,年增长率达15.3%,部分厂家产能如表1.1所示。

2004年达到了503.2万吨。

聚氯乙烯十五规划产量目标为380 万~400 万吨,2003 年就已经实现了目标,预计2005 年可能达到570 万吨,超过目标40%以上。

表1.1 国内主要聚氯乙烯企业产量表单位:万吨从表1.1 可以看出, 前10 家企业的PVC 总产能为220.5 万t ,占总生产能力的50.04%;前20 家总产能为292.2 万t ,占总生产能力的72.9 %。

目前我国PVC 生产工艺路线,其电石法PVC 产量大约占33 % ,国产乙烯法PVC 占22 % ,进口单体法PVC 法占45 %。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对PVC 原料路线的调整,提高乙烯法和单体法的比例,控制电石法原料路线。

2001年我国PVC 产量294.0万t ,2002年339.2 万t ,2003年 400.7 万t。

目前国内电石法成本平均价为5000 元/ t左右,销售价突破7360 元/ t ,而近期EDC 报价已达390美元/ t~400 美元/ t , 生产VCM 报价为630 美元/ t~650 美元/ t ,二者和乙炔法相比无竞争力可言。

目前国内PVC 需求强劲,国内生产企业仅能满足60 %的需求,大约40 %的需求要通过进口解决。

另外,我国PVC 原料缺口也很大,VCM 单体完全供应PVC 生产没有贸易量。

工艺路线正在由电石法向原油路线转变;但电石法仍占主流, 占生产厂家的60 %。

预计2004 年、2005年VCM 和EDC 的进口量中 ,VCM分别为(万t ) : 100 、110 ; EDC 分别为:90 、100 。

所以大力发展PVC 的原料也是当务之急。

市场容量在扩大PVC 是五大合成树脂( PE、PP、PVC、PS 和ABS)中产量和消费都比较大的树脂,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PVC 的物化特性优异、成本低,在许多领域正在替代木材和钢铁。

中国由于建筑行业的异常活跃, PVC 的消费正在蓬勃发展,而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全部需求,2001 年进口是208.7万t,2002年达到了217.4 万t ,2003比2002年上升了1.47 % ,达到220.6万t ,。

管材和门窗型材领域继续占PVC 消费的支配地位,即占PVC 消费总量的50 %以上, 近几年我国聚氯乙烯进口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1.2 2001~2004 聚氯乙烯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变化单位:万t据预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即到2008 年PVC 需求增长率将达到9 %。

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致使我国PVC 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PVC 制品也是我国汽车用塑料的重要品种之一,依不同车型、不同应用特点,PVC 单车用量为1kg~34kg。

以桑塔纳轿车为例,每辆使用PVC 111.7kg ,占车用塑料总量的16 % ,仅次于PP 和PU 。

预计到2005 年汽车产量将达到32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3000 万辆,这将需要各种塑料制件,包括PVC 36 万t 以上。

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国内的市场空间也很大。

目前我国彩电年产量已超过3200 万台,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年产量均超过了1000 万台, “十五”期间家用电器市场预计年增幅将超过10 %。

在这些领域所需要的PVC 量都很大。

按人均PVC 消费量计,西欧为15kg~18kg ,中欧为8kg~10kg ,东欧为215kg ,中国约为4kg。

供应力量在增加由于市场需求在增加,为了改变我国多年进口PVC 的局面,在2005 年前,我国计划新增加PVC 生产能力200 万t/ a 。

专家曾经预测,我国2001 年~2005 年PVC 需求增长率为7.5 %/ a。

所以许多公司和企业也正在新、扩建PVC 生产装置,如:(1) SCAC(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海漕泾也有一个30 万t/ a 的合资项目工程。

该项目还包括以2003 年~2004 年为投产的25 万t/ a VCM 工程。

另外,7万t/ a 通用PVC 也于2003 年底建成投产;(2) 上海天原集团公司投资31 亿元的聚氯乙烯项目,投资718 亿元、年产25 万t的烧碱项目;(3) 大连实德(DalianShide) 型材制造商,确定在大连建设一个50 万t ~60万t的PVC 工厂,据悉已得到政府的批准,该工厂生产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反回来再生产VCM; 沙特的Sabic 公司也可能是此工程中的一个投资者。

该工程大约在3 年后建成;(4) 常州化工厂宣布将投资4300万美元,建立一个30 万t/ a 的PVC 生产合资企业,但是该项目没有设置开工日期,装置将位于江苏常州市;(5) 包头市钢铁集团公司宣布在内蒙古的乌海市计划建设一个15 万t/ a~20 万t/ a 的PVC 工厂,目前正在寻找一个外商合作伙伴,并计划于2005 年投入运行;(6) 天津乐金大沽航行有限公司、L G化学和天津勃海化工集团之间的一家合资化工企业最近宣布,在2003年~2004 年将他们的PVC 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 万t/ a 扩大到24 万t/ a 。

L G化学也宣布将在2005 年在中国投产一个30 万t/ a 的PVC 工厂,不过目前尚未确定建厂的地点;(7) 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塑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在考虑在大陆建设一个PVC生产装置,厂址可能在浙江宁波的梅山岛,并且台塑集团计划将梅山岛的项目作为台湾的麦寮(Meishan) 联合企业产业上的一个综合石油化工生产点;(8) 据报道,日本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冬曹公司19日发表消息,该公司计划在广州建设用于建材和家电产品的聚氯乙烯工厂,于2005年建成,该公司是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日本首家石油化工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