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国际商务概论 中英合作自学考试

第1章 国际商务概论 中英合作自学考试

大米
加纳
韩国 总产量
20
0 20
0
20 20
1.3.1 比较优势理论

加纳(10可可+8大米=200) 10y+8x=200 韩国(20可可+10大米=200) 20y+10x=200
生产1个单位可可、大米需资源 加纳 韩国 可可 10 20 大米 8 10

A点(12,10)----加纳(10 x 12+8 x 10 = 200) B点 (6 , 8) ----韩国(20 x 6+10 x 8 =200)
思想产生的背景:
李嘉图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 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社 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资产 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 易的思想依据时,李嘉图适时而出。
主要内容:
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 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 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 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 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 以从贸易中获利。 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 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 利水平。


国际投资的类型

1.以时间长短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 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 资主要利用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具有投 资风险小、变现能力强、收益率低等特点。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一 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长期投资 可以利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等形式进 行,具有投资风险大、变现能力差、收益率高等特点。
大米
0.5=10.5-10 1.5=9.5-8
补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理论意义
①比较优势思想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 的建立。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 础,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
②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揭示了比较 利益原则,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 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③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思想基础之 上发展起来的。

田忌赛马
例题—难点

图、表分析
下页是总表
综合运用
先将表格拆开结合图形 联系线性代数 综合分析
下面是p16表1-4 后面要拆开一个一个讲解
生产1个单位可可、大米需资源 加纳 韩国
没有国际贸易
可可 10 20
可可
大米 8 10
大米
10 8
加纳 韩国
12 6
总产量
专业分工后
18
可可
18
2、理论局限性
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 单的假设前提上。
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 原因。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 情况。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 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 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成一些人获利, 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2.私人投资 私人完全以赢利为目的

1.2 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

1.2.1 国际货物贸易迅速增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物出口额不断增加 (2)国际货物贸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1.2 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

1.2.2 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
(1)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服务
举例—难点 或者叫 数学模型

学习方法:
图、表分析结合 综合运用
先将表格拆开分析 再结合图形 联系线性代数 综合分析
2、举例:
假定,加纳和韩国生产大米和可可;两个国家资源 都是200个单位: 加纳生产1个单位可可需10个单位资源, 1个单位 大米需20个单位资源。(10可可+20大米=200) 韩国生产1个单位可可需40个单位资源, 1个单位 大米需10个单位资源。 (40可可+10大米=200)
第1章 国际商务概述
主讲:彭文华 671410376@
导 论



内容简介 来源于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国际商务 核心内容
第1章

国际商务概述
1.1 国际商务的基本形式
1.2 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
1.3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1.4 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

1.5 国际商务的限制因素
补充:简评--理论意义
①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 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 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 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 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 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 戏”。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 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 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 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 这一点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 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 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 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1.1.2 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 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通过跨国界流动和 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1.国际投资的特点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 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 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 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 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 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理论基础。
1.3.1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 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精华, 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成名巨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专业分工: 加纳均有决定优势, 可可效率是2倍、大米只有1.25倍。 各国只做最有优势的产品依然有利可图
各国只做最有优势的产品依然有利可图
加纳7个可可与韩国10.5个大米交换 可可
加纳 韩国 13 7
大米
10.5 9.5
分工和贸易后导致消费增加
可可
加纳 韩国 1=13-12 1=7-6
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 个行业中占有自然优势, 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 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的优势分 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 劳动生产率; 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 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 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 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 “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 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

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一成 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实体 提供服务,它是4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 也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例如,外国公司 到中国来开酒店、建零售商店和开办律师事务所等。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自然人的实 体在另一成员方境内的商业现场提供服务。进口方允 许个人入境来本国提供服务。例如,外国教授、工程 师或医生来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贸易不断扩大

(2)欧洲、北美和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出
口地区

(3)发达地区在服务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
1.2 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


1.2.3 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动荡中 增长

(2)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3)国际直接投资流向以发达国家双向投资为主 (4)近年来,国际直接投中的主权财富基金快速 增长
1.3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1.3.1 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思想产生的背景:
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 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 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自由发展。 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 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 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

2.以投资经营权有无为依据


1.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 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 资本对外投资活动。


2. 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 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 国投资, 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 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都用一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