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疯狂首先跟心血管病的爆发有关。
《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两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先心病患者200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人患心血管病。
同时,该报告还预估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大约在300万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从心做起。
我想能走的走起来,能动的动起来,显然会对高血压、肥胖这些慢性病起到最大的效果。
我相信,如果我们走起来,就找到了撬动健康中国的支点。
这点力量可以获得综合的防治效果,对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实现一石多鸟的效果。
”胡大一说。
------------------------------------------------------------------------------------脑血管疾病可谓“杀人”迅速,谓之“杀手”中的“刺客”。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占死亡总数的22.45%,成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此前,天津一项对3500名住院病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者明显“年轻”了,且多为男性患者。
脑血管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度、肥胖是最大的诱因。
而常见的“将军肚”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
数据:每12秒便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发病年轻化探因: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5.8% 原因何在?治疗:有关专家称九成脑血管病人康复治疗不及时死因之中国城乡比较城市死因排名农村死因排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死因之国际化比较死因比较脑血管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高于亚洲国家(如日本、印度和泰国)心脏病接近美国、英国明显高于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泰国慢性病成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 80%心脏病可防近日,从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媒体交流论坛上获悉,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慢性病造成的死亡构成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53%上升至85%;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1.2亿肥胖患者,其中的65-87%的患者为劳动力人口;慢性病经济负担占我国疾病总经济负担的比例由1993年的54%上升至2009年的69%。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然而,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
引起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包括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的长期使用以及有害使用酒精。
如能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和40%的癌症发生。
针对日益严峻的慢性病威胁,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经成立了包括慢病中心、控烟办公室、营养食品所、妇幼中心、慢病社区处在内的国家慢性病防控单元,全面负责全国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与营养工作任务的下达、技术指导、督导和评估工作。
另外,从2007年起,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办、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该行动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开展全人群健康促进活动。
目前,行动已经覆盖了全国55%的县(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创建活动,如示范餐厅、示范食堂、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示范家庭等,共计6400余个。
在各地建立了支持性环境,如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自测小屋等。
行动开展5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平台。
从北到南,我国人民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为了探索减少食盐摄入防治高血压的可行经验,2011年,卫生部与山东省人民ZF签署卫生合作协议,以减盐控制高血压行动作为切入点,开展省部共建行动。
目前已完成了基线调查的所有工作。
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人群ganyu工作。
-----------------------------------------------------------------------------------脑卒中成我国国民第一死亡原因卒中,民间俗称中风。
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one in six ”,意思是全球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患卒中。
而据最新统计报告,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居全世界之首,一年死亡约165万人,现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有200万例,且还在以每年8.7%的速率迅速增长。
对此,专家介绍,脑卒中临床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因此很多老年人都谈之色变,活在恐惧之中。
“其实,目前我国脑卒中累计存活者已经达到700万人,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关键还在于日常控制住血压,做好一二级预防。
”陈伯74岁,身体一直很硬朗。
这天他外出旅游回来突然感到右侧手脚乏力,活动不太灵便,他以为是疲劳引起,就早早上床休息。
次日一早,陈伯像往常一样准备起床晨运,可是异样感越发重了:他下床后拖曳着右腿勉强走路,拿起一张报纸,报纸竟然从手中滑落,说话时舌头也不听指挥。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小张是一个28岁的小伙子,从小就爱吃大鱼大肉,养得一身好膘。
这天晚上,小张和朋友欢聚,在路边餐饮店多喝了几瓶啤酒,醉醺醺地回家倒头便睡。
次日早晨,小张醒来发现左侧身体完全不能活动,而且感到强烈的麻痹不适。
被家人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他为缺血性脑卒中,与此同时,小张还检查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无论是陈伯还是小张,发病在临床都不算稀奇。
脑卒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新生儿都会发病。
但一般来说,青年人患中风还是比较少见的,40岁以下发病者大约只占全部患者的‘零头’。
这是因为脑卒中不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大多与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有关系,因此中老年人更易患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闫振文博士介绍,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在青年人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张就是被此所害。
脑卒中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对于脑卒中,闫振文博士强调,一、二级预防最重要。
“所谓一级预防是指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
在这一阶段脑卒中并未发生,但是存在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一级预防就是通过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使得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生。
”他介绍,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目前导致脑卒中的最危险的三大因素。
“我国目前有1.6亿高血压患者,加上每年的新增病人550万例,这些都是庞大的脑卒中后备军,而良好的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事件35%~45%的发生量,但遗憾的是,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比较低,血压达标控制率只有6.1%。
”他说。
此外,糖尿病不仅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可以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
“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也很高,患有卒中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两倍以上;高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也同样是脑卒中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在亚太地区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血脂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
”他介绍。
六步骤减低卒中发生率而所谓二级预防就是指患者已经发生了脑卒中,这时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卒中复发。
“一般来说,首次脑卒中发生后两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脑卒中发生后5年内,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发脑卒中。
”他表示,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长期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如服用抗血小板,降压和降脂的药物等,这些药物是长期服用,甚至是终身服用,而不是吃吃停停,自行间断。
为此,“世界卒中协会”对于降低卒中的发生提出了六项步骤:1.了解自己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2.进行有规律的活动和锻炼;3.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肥胖;4.限制酒精摄入;5.避免吸烟,如果吸烟应该寻求帮助戒烟;6.认识卒中的预警信号。
闫振文博士提醒说,对于有卒中的危险因素的人群,能够及时发现预警信号也非常重要,如果突然出现下列情况,就要特别小心:突然肢体麻木或者乏力,特别是出现在身体的一侧;突然言语不清或者言语理解困难;突然单眼或者双眼视物困难,或者视物重影;突然行走困难或者平衡失调;突然眩晕;突然没有原因的剧烈头痛。
“以上症状只要发生一种都应该立即就诊,即使这些症状在几分钟内消失,也不能排除脑卒中的可能性。
”他说。
--------------------------------------------------------------------------------记者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对2006年脑血管病3500名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市脑血管病的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两倍,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脑血管病领域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韩景献教授呼吁,脑血管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度、肥胖是最大的诱因。
中医一附院针灸科住院人数占全国针灸住院人数的40%,其中绝大多数为脑血管病人,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
调查发现,该院3500多例脑血管病人中,脑梗塞占全部病例的92%,脑出血患者仅占8%(主要是脑血管突然变窄扭曲或先天畸形所致)。
10年前,该院没有40岁以下的脑血管病患者,50岁以下的患者极少,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目前60岁以下的中年人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1/3,50岁以下的患者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11%,不足40岁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2%。
尽管脑力劳动者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但统计显示,本市脑血管病患者仍以体力劳动者居多,知识分子相对较少。
该院院长、著名脑血管病中医针灸专家韩景献教授指出,受教育程度较高使脑力劳动者懂得主动预防。
韩景献提醒男性,“将军肚”(啤酒肚)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
“将军肚”是典型的腹型肥胖,其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一旦“挺”出来就很难“缩”回去。
“将军肚”使胰腺负担加重,形成代谢紊乱,因此应从30岁起就注意节制饮食。
淀粉、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最为关键,饮食中淀粉摄入过多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使血尿酸增高。
根据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三者最为合理的配比应该是3∶1∶1。
多变的死亡疾病谱1957年中国部分地区前十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外伤及中毒;其他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