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电影赏析电影主要是通过视听语言来展示故事情节,下面就从视听与情节方面来分析。
一、情节电影开篇就展示了落魄的陆焉识第一次潜逃,就为了见家人一面,可就是这人之常情的小小要求,却是因被扣上右派的帽子,而变的如此艰难。
开篇就是描写的陆焉识的落魄形象,接着是女儿丹丹在练舞,教练说下周就要定吴清华了,丹丹听完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这一细节表明他自信一定可以跳主演,从后来教练与学校决定人的对话更是强调了,单单是跳的最好的,但是就是因为爸爸的原因,致使自己的梦想落败,因此,女儿与爸爸的矛盾因此展开。
但是在工宣队办公室,母亲却是表现的始终相信自己的丈夫,而从小受到革命思想教育的丹丹却是服从组织安排,坚决与父亲划清界限。
母亲虽然没说什么,只是心事重重的看了看女儿,但此时,母女俩的矛盾也初见端倪。
接着是在家里俩人的对话,从母亲的把正在擦的女儿的舞鞋有点生气的放桌上这一细节可以推断出,母亲是支持自己的丈夫,而对女儿的话反而有了反感,母女俩的矛盾再次升级。
可是女儿是从小在党的教育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她觉得就是不能与阶级敌人有任何瓜葛,不管是谁,可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一些思想弊端。
这一现象从塑造方师傅这个人物形象可看出,最后,文革结束,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对于这种弊端,之后是有了解决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就只能是接受现实,不管对错也好,这是历史趋势,任何个人是无力改变的。
事实上文革确实造成当时许多人的悲哀,这点不可否认,但它也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谓的盛极必衰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再有,李主任带着农场的两位来了解情况。
李主任互相介绍的时候,只见俩环顾着,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我想他们肯定是觉得陆焉识已经回来过了,想找到点可以证实他们的想法的证据。
然后俩人坐下,李主任与女儿给俩人倒水,说明李主任是与他们的关系比较熟。
做好后说陆焉识跑了,然会就是冯婉喻的两个反问,他们就不耐烦了,说问你就答,不该知道的别问,这时李主任插话了,多年没见了,也是想了解情况,结果却被指责说要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场,吓得也不敢说了。
虽然是以请求的口吻,实际上却是不可违抗的命令。
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态,老百姓不敢说。
之后就是雨夜丹丹一人独自坐在回家的路边哭。
对于女儿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这正是由于父亲,所以此时丹丹的内心可能对父亲充满了敌意,而这也正是她由于年龄小而产生的情绪,间接暗示了之后她的受骗。
陆焉识正好在这个雨夜准备见家人,但是在她家楼下就有人监视着,于是他小心谨慎,上楼后并没有直接进门去,而是考虑到家人的安危,结果最后碰到了因为父亲的原因而不能跳主演的生气回家的女儿,因走时女儿小,现在他也认不得了,于是赶紧下楼,但是女儿却是很机灵的猜到了,叫出父亲的名字,于是他停下来,惊喜的说,都长这么大了,一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就在此时,又听到楼下有一群人来了,于是父亲赶紧说明天让母亲到火车站见他,结果女儿却说没人想见你,父亲也来不及再说什么,匆匆的又上去了。
因听到女儿的话,所以就在门外用墙上的对联纸写了下来,从门缝下递了进去,此时母亲在屋里已经情绪激动的不能自已。
而女儿下楼后,正好看到监视他们的人,但是她没有直接去找他,而是又回到家门口听了下屋里的动静,才有犹豫着下了楼,见了监视的人,她也没有直接说,而是说因为父亲的原因自己本应跳主演现在却不能,结果那人就告诉她说,只要能提供的消息有价值就能让你演,还记下她练舞的地址。
这一段我觉得其实他的女儿心里也是充满了矛盾,最终也是没有受的住诱惑,因为她太喜欢跳舞了,也是她心里的一个梦想追求吧!下面就是精彩的火车站天桥上上演的撕心裂肺,躲藏桥底的人的卑微,用脏兮兮毛巾拖拉地上雨水擦拭脸面充满了悲哀和温情交织。
妻子急切寻找和丈夫急切的眼神,完全是时代感的环境,母亲急切走向天桥,女儿骑行急切赶往天桥阻止,也是唯恐恶性事件发生。
追捕队列匆匆急迫赶来时,冯婉瑜不惜一切呼喊陆焉识逃离,陆焉识不顾一切冲上天桥相见妻子,妻子不顾一切扑向追捕队伍,女儿不顾一切冲向桥上阻止母亲,抓捕队伍凶悍冲来捕捉等构成那个年代----不只是那个年代对于“敌人”的可怕行为呈现。
一个个体基本的人身权利受到如此激烈的对待,我们撕心裂肺的悲伤,在陆焉识边呼喊便侧身盯着妻子便奋步冲向危险,尤其是陆焉识被剧烈的抓住头发往后拉去的情节,还有妻子被推搡倒地,头被撞破,给人悲戚的感觉。
我觉得单凭此就是张艺谋对于时代的控诉!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和非人性历史定格瞬间。
在张艺谋把握的这一个段落中,相当有历史感的表现了时代,其评判的态度恰到好处。
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归来前只是总体的三分之一,但是情节紧凑,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交代清了所有的背景及人物情节,高度凝练的画面,传达给我们所有必要的信息。
文革结束真正归来后,满怀期待的父亲却是受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先是在车站只见到了女儿,自己给妻子写了信,却没等到人来,此时心里就是一惊。
女儿不再跳舞了,在工人宿舍的欲言又止,预示着有情况,而此时一心期望回家的喜悦激动急切的父亲却没意识到女儿着细微的表情,可能看到了,也来不及询问,还是自己赶快到家看看才会安心。
自己大包小包拎着走回家后,发现门开着家里却没人,还有墙上到处贴着的便条,看到自己之前用对联纸写的被妻子镶嵌在相框里珍藏着,顿时表情变得沉重,眼泛泪光,滴在妻子抱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上,这也正是亲情的力量,不管你此时心情如何,只要想起家人,情绪一下子就无法自控。
就在此时,听到有人回来了,满怀期待与喜悦的眼神望着妻子进来了,走过来,看到妻子的表情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种欣喜,只是简单地一句客气,微笑着说,“来了”,他就有强调说,“婉瑜,我回来了了”,然而,妻子放下菜,只是像对待家里来的客人那样招呼他,使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酸,他想,可能是妻子太激动了,不想丈夫看到她哭而故意的,所以妻子去拿茶叶泡水时,他偷偷抽泣了一下,赶紧收起激动不能自已的情绪,好别再惹妻子也跟着难受。
但是妻子刚刚打开的茶叶盖就不知道放哪,使他忍不住再次扭过头使劲控制情绪,并询问家里情况,说是丹丹接他回来的,但是妻子却说,丹丹跳舞,累,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一下,又问,家里没什么事吧?同样地回答,都好。
感觉不对,接着又问,你呢?也好。
但是他此时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表情严肃,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妻子说要去买点吃的让他吃饭,就出去了。
而他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一脸的疑惑。
当几十年前的习惯铺开被褥却被驱赶出门的时候,依然懵懂没有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是的,谁都没有明白,他的惊讶正是我们的惊讶,他的不解正是我们的不解,一切的张皇失措,一切的疑惑眼神都是我们的心声。
这时代让她发生了什么?随后的发生是逻辑的进展,他对街道安排工作的拒绝是妻子都这样了还何谈工作?合理的是性格。
而尽管一再遭到误解却想尽方法去就近照顾的举动也是一种情感逻辑延伸。
这样一个男人,格外珍惜丢失家人的时光,历经几十年的劳动,也没有我们当今在利益场上厮混,一切都拿利益出发的合理性来抉择。
他已经是最低起点,而亲人的互助就是天理,所以还有什么不可以舍弃----其实就是无可舍弃却才绝不能舍弃唯一的亲情而已!后来才知道,妻子是因之前头部受伤,患了心因性失忆而记不起他,而他所期待的家人团聚也落空了,女儿因妻子的不原谅而住在职工宿舍,自己也因妻子错当成之前的方师傅,只能住在相隔一条路的一间放杂物小屋子,虽说是很近,可是心里却是像隔了千山万水一样。
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于是,想尽各种办法帮妻子恢复记忆并且缓和母女间的关系。
修琴、读信,甚至还去找了之前的那个方师傅,结果却是看到了相似的遭遇,于是就默默的回来了,既然所有办法都无效,那就选择静静守候在她身边,不管你记不记得,只要我能陪着你一起变老就够了。
这是他们俩人间的相扶相惜。
还有女儿再次为了母亲而专门借来当年跳舞的衣服,虽然多年不跳,但是仍然是自己所喜欢的梦想,一跳起来,还是会深深的沉迷进去,可见心中的那个梦不管何时,永远闪耀着璀璨的星光。
而母亲却是依靠着丈夫的来信,对丈夫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原谅了女儿,女儿回到了家。
女儿也帮着让母亲恢复记忆。
这段体现了母女、父女及夫妻俩人间的种种亲情,看的心里暖暖的。
最终结尾虽然记忆也没恢复,但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也暗示了结局的美好。
其实也是符合实际的,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圆满,缺憾也是另一种圆满吧!最后一俩人一块儿在雪地等待陆焉识的归来,既点明了主题,又寓意深远,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想,可能有一天记起来了,但那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可能以前的不好的事又会带来伤害;也可能最终也没想起,直到有一个人先走了.........不管怎样,结果总是不会让人满意,那何不让观众自己去想呢?我认为,一部好的影片就应该这样,不需把全部都展现,要让观众去猜,这样才有意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世界观,导演不能强行把自己的看法灌输给他人,这样就会有人不接受,而是让观众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尊重每个人的看法,这才是一部好影片要追求的效果。
在一个大男人无言的陪伴着“不认识”自己却相信陆焉识会回来的妻子,在车站凝视着缓缓关上的大门的那一瞬间,我们知道其实人间最难得是心的刻画,而艺术创作和对于作品的感悟理解最为需要的是深入内心去体悟!二、视听与人物性格电影不是教科书,不是让人们指点江山的工具,而是艺术情感的凝聚作品!通过视听语言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反映人物随时间流逝的性格变化。
不用多么恢宏壮美的摄像技术,只要细腻描绘出人物内心情感起伏,就是一个好作品。
首先是火车刚开动时的鸣笛声与火车的隆隆声,接着是从走动的火车与轨道间的空隙拍到了落魄逃犯陆焉识蜷缩在车站隐蔽的一角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被火车隆隆声惊醒的画面。
这个视角的镜头拍摄寓意是他逃出来的,躲躲藏藏怕没见到面就被抓回去。
观众此时心里会有疑问,但从他的外在形象大致可以推断出一点。
突然,画面一转,展示了女儿丹丹满脸笑容的在舞蹈学院里练舞的欢快情形。
这两个画面首先形成了一组感情基调的对比镜头。
虽然没有人物的一句台词,却把人物的当前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了。
这也正是画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语言是用来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内涵的起辅助作用的一种手段。
其次是车站天桥上的平行剪辑,女儿,丈夫,妻子,抓捕的人,都在跑,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那时的汽车、火车站、电话、拉行李的车、接站时举得站牌、日历、楼梯上绑着自行车、街边小摊等元素都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特有的。
为了唤起妻子的记忆,用信、照片等来尝试。
好不容易从同事借来的有自己的照片,女儿拿给妻子在屋里看,自己在屋外期待可以记起自己的两种画面对比,面对自己心心念念牵挂的人,相见却不再认识,对丈夫来说,是内心多大的煎熬。
自己故意在妻子快回来时,在屋里弹他们那时的琴,从一开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到缓缓流淌,终于激起了妻子的记忆,瞬间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