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5)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知识检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陈代谢”部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通过考点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并提升整体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结合相关练习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是在分四大知识点复习后的一节练习-归纳-提升课。
为此,我采用了先考(基础测试,了解学情)--结合中考考点和形式系统化(其中结合中考真题例题分析)—再考(中考再现、达标提升)的课堂模式。
整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让学生讲、让学生练。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习题选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基础测试学生练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同位互换,核对答案,统计结果。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基础测试)一)、人的生活需要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多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均为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极其重要,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
维生素缺乏症歌: _______A:_______ B1:_______ C:_______ D。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______, 6米。
2)内表面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_____,只由_____层___ __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_________。
二)、人的生活需要-空气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很_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______,只由__________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2.呼气与吸气时的变化: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_,胸廓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胸廓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气压_____于大气压。
3.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大面积_________也是有效措施。
三)、物质循环1、血液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_。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和葡萄糖等。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________,运送__________和_______。
2、贫血是指_______的数量少或___________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贫血应多吃含_____和_________丰富食物。
3、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大基石_______、适量运动,__________,心理平衡。
四)、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途径:1)通过_______,以_______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通过________,以______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通过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2、尿的形成(1)________: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______(2)________:大部分______、全部______和部分_____重新吸收回血液。
最后形成_____3)排出途径:(尿液)→→→→体外4)排尿意义:①排出_______②调节体内_____和___________③维持_________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考点分析1、人的生活需要营养a、维生素缺乏症b、小肠进行的两大生理过程口腔、小肠淀粉葡萄糖酶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血液循环酶小肠脂肪甘油+脂肪酸胆汁、酶消化吸收典型例题:2015德州(5分)当我们剧烈运动或学习时间过长时,就会导致疲劳,这时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最有效的方法。
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人人体到被人体所用,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下图一;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如下图二。
(1)食用含淀粉的食物1小时(BC段)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在消化道的内完成了b过程,该结构最壬要的特点有。
(2)c过程是在细胞内的中进行的,疲劳的身体能迅速得到恢复就是因为在此阶段获得到了能量补充。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4)常吃素食的人也能长胖,由此推测糖类在人体内也可以转化成。
2、人的生活需要空气a、呼吸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巩固练习: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_,胸廓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______,胸廓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__于外界气压,空气_____肺。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气压_____于大气压。
b、呼吸的四个过程呼吸道氧血液循环氧外界气体肺肺部毛细血管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呼吸的四个过程,请回答:A ,通过实现。
B ,通过实现。
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后,与结合,以形式由运输;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后由运输。
D、,通过实现。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a、血管的出血及止血巩固练习1).2015无偿献血时,护士首先要用橡皮管进行捆扎,护士捆扎的部位及针刺的血管分别是A.针刺部位的远心端静脉B.针刺部位的近心端静脉C.针刺部位的远心端动脉D.针刺部位的近心端动脉2).2014某人因车祸导致小腿受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
若需你在车祸现场施以急救,你判断受伤的血管和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A.静脉伤口近心端B.静脉伤口远心端C.动脉伤口近心端D.动脉伤口远心端b 、血液循环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_____ ______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________ 右心房 左心房 ______ 肺部毛细血管网 ______ ______氧 二氧化碳肺 泡 4、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a 、尿液的形成 (1)________: 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______ (2)________:大部分______、全部______和部分_____重新吸收回血液。
最后形成_____。
b 、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 1)通过_______,以_______的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2)通过________,以______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通过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典型例题 枣庄2014.(8分)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右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
请分析作答: (1)恒恒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奶奶设计了含有“馒头、小米稀饭、酱牛肉、咸鱼”的午餐食谱,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不合理之处为 (写出一点即可)。
“馒头”中的淀粉彻底消化成[A] 的场所[1]是 。
(2)进入[2]中的[C]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在血管内,[C]由[D]中的 来运输。
体循环 肺循环(3)[A]和[C]在[3]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B],当肋间肌和膈肌时,[B]由[2]排出体外。
(4)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5)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排出体外。
三、巩固提升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核对答案同位互批。
统计合格率。
当堂测试1、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02.右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甲、乙、丙、丁、戊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A.aB.bC.cD.a、c都是4.深吸气后,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呼气,你会感觉到A.肋骨上升,胸廓缩小B.肋骨下降,胸廓缩小C.肋骨上升,胸廓扩大D.肋骨下降,胸廓扩大5.肾形成尿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肾小体由③和④组成B.血液经过②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个子蛋白质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6.由于一直吃精面馒头很少吃粗粮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某同学患上脚气病,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7.小要前臂受伤,血液不止,小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对他实施急救。
当用手按压伤口近心端时,血流仍不止;改为按压伤口远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
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D.三种血管都可能8.如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分析作答:(1)恒恒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奶奶设计了含有“馒头、小米稀饭、酱牛肉、咸鱼”的午餐食谱,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该食谱不合理之处为(写出一点即可).“馒头”中的淀粉彻底消化成[A]的场所[1]是.(2)进入[2]中的[C]通过作用,进入血液;在血管内,[C]由[D]中的来运输.(3)[A]和[C]在[3]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B],当肋间肌和膈肌时,[B]由[2]排出体外.(4)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5)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排出体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基础,强调识记。
从本专题的重点基础知识测试入手,这也是对基础的第五次检测,也是综合检测。
从反馈效果看,学生掌握较好。
2.讲练结合,注重实效。
由于本节课是对专题四大知识点的总结,整节课都以学生的训练、提升为主,及时把握学情和教学评价,使基础知识更好得到落实。
3.链接学业水平考试,紧扣复习目标。
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又时刻国围绕考点,突出教学目标的达成。